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贤王 » 第61章 井喷效应

第61章 井喷效应

    李靖的病,很快痊愈了。

    虽然是行军多年造成的老毛病,但是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下,还是很快就得以痊愈。不过,这到底是痼疾的一种,什么时候再犯,就说不准了。

    得到了一些备用的药以后,李靖却并没有回长安,而是留在丰收殿,等着秦琼也好转以后,再一起回去。

    秦琼的病虽然严重,但是乱用药之下,到底是起了效果,通过排除法试药是一个漫长的时间,索性他也不再逗留,而是跟着李靖一起,返回了长安。

    如果说刘二的病症在平民之中引起了轰动,那么李靖和秦琼,特别是杜如晦这三人的经历,就在勋贵的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之前皇帝发布诏令的时候,他们还不以为意,甚至一次次的偷偷腹诽。

    济世堂?估计是皇帝觉得自己得位不正,才专门设计的手段,为的就是改一改自己的名声。

    至于其后的附言,他们就更不在乎了,好医士多了,为啥非要到丰收殿那边求医?

    至于诊金,也是闻所未闻,居然要好几车的药材,这花费....

    不过,当杜如晦宛若常人回到长安,还参加了两次大朝会以后,顿时就让好多人拿不定主意了。

    杜如晦的肺疾,他们都清楚,堪称无药可医,只能苦苦挺着,如今才多长时间过去?就恢复得跟正常人一般无二了。

    至于李靖的遭遇,更是引起了武将们的好奇。都是行军多年的人,身上难免遗留一些病根,如今见李靖居然这么快的就痊愈,哪怕只是临时治好,不能去根,也让他们心向往之。

    至于秦琼....

    在他们眼中,这绝对堪称起死回生级别的医术。

    诊费高一点又如何?只要病能治好就好,更何况,济世堂虽是皇帝设立,他们也不是没有出力,给自己博名声的好机会啊。

    尤其是这个名声的大头是皇帝的,他们分一些也算不得什么!

    于是乎,李泰无奈的发现,只是几天的时间,自己的丰收殿就快人满为患了。如果殿内没有那么多的隐私,他倒也不在乎,但是再这么下去,丰收殿里都快住满人了。

    不得已,他也只能将殿前属于宫女宦官的住所腾出来,让他们住到新盖起来还没彻底完工的住处,把地方腾了出来。

    至于济世堂所需的药材....

    除了库房填满以外,就是一张张的契约了。

    毕竟,论车拉的药材,长安这座城再大,也凑不出多少来。

    杜如晦等人尚且能凑出来,再之后的人已经陷入了无药可买的地步。

    药材买不到,病还是要看的,于是乎,名为契约,实为欠条的东西也就出现了。

    不过,考虑到唐朝人信守承诺的程度堪称变态级别,李泰也就不在乎,而是任由他们打欠条。

    其实说起来,勋贵群体的病症并没有多少杜如晦这样严重的,最多也就是跟李靖一般的滑膜炎、关节炎、肩周炎,至于太宁栓和马应龙....

    尤其的畅销!

    唐朝人跪坐的习惯,导致他们的痔疮发病率高居不下,到底是隐私部位的病症,多次寻访名医,结果没有奏效以后,他们已经快要放弃了,如今遇到了名医,如何能放过这个机会?

    一个月的时间里,李泰彻底没了空闲时间,刚学一会儿,来客人了,刚练习一会儿射箭,来客人了。

    不过丰收殿就这么点地方,前来求药的勋贵们,自行总结出了一套方案,那就是提前送上拜帖,阐述自己的病症,等得到回信的时候,专门来丰收殿一趟,只需要拿药就行了。

    得益于这个办法,李泰的压力才小了一点。

    毕竟,分析病症,再给他们买药,实在是劳心劳力的事情。

    不过在他劳累之余,却也有好事发生。

    疫苗到货了!

    随着疫苗到达的,还有好几批次的消炎药。

    这个店家到底没有把钱款全都吞掉的底气,虽然只送来了一半的药,但是掩人耳目显然是够了。

    在按照说明,给自己打上疫苗以后,李泰才有了安全感。

    毕竟,见识到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病,尤其是还有患了梅毒的纨绔过来问药,让他实在很难在这个时代产生安全感。

    不过消炎药的到来,也是好事。虽然回收了大部分,但剩下的部分还是用于了开药。

    毕竟,风寒一类的病症,都是要用消炎药的。

    纷纷扰扰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丰收殿才重新回归寂静。

    而来到了十月底的长安,天气也越来越冷,为了保证土地的温度,大棚的壁炉开始全力供火。

    闲下来的李泰,也终于有时间管理自己的大棚。

    野草一类的,已经被清了出去,现在大棚里面绿油油的全是蔬菜,让人心旷神怡。

    外界寒风阵阵,万物肃杀,大棚里面却温暖如春。

    对于这样诡异的场景,杜如晦却并没有多少惊讶。温汤监的事情他还是清楚的,当今陛下还是秦王的时候,冬日就曾蒙太上皇赏赐青菜,如今所谓大棚不过就是将温汤监的场景重现了一遍罢了。

    不过,考虑到柴火的消耗,这个大棚终究是皇子的玩物,根本不可能推广到民间,这一点,杜如晦还是清楚的。

    归根结底,整座大棚,最让他在意的,反而是辣椒。

    作为香料的一种,还有药材的功效,他可以预见这个东西将会变得多么金贵,见卫王不以为意,只能逾越的替李泰下达了命令,对辣椒严加看管,决不允许秧苗流落出去。

    得知杜如晦的忧虑以后,李泰也是脸红不已,他只是将辣椒当做一种调料来看待的,殊不知,在如今的时代,辣椒这种还在海外的神奇作物,堪称价比黄金。

    不过,这是杜如晦的视角,对李泰而言,大棚里面最重要的,反而是土豆和番薯。

    论产量,这两样才是真正的王者,若是推广开来,啧啧....

    然而,现在这两样东西还处于“不明”的状态,他也就没办法对它们过多的关注。

    只有等到收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