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摆摊从麻辣烫开始 » 227,新集市3

227,新集市3

    一年内做出成绩,再想办法运作下。位置可不等人,不可能空置着,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你有了政绩,达到门槛了,才有运作的资格。

    几个老太婆的投诉,就让她投去吧。她们这种拖家带口的就是嘴碎,闹不出什么大事,毕竟老街改造升级是实实在在的好事,卢镇长这是高举大义,为此还透支了北山镇未来两年在这方面的资金规划。

    这些上层博弈,北山夜市的摊主们当然不知道。不过社会阅历丰富的,隐约能感觉到北山政府对他们挺重视的,跟以往打过交道的衙门不太一样。

    “老板,你这边多少?”

    “我这里是102,算100好了。”

    “好的,谢谢。”

    如今,到北山夜市上吃双爱马仕隐隐成为了一种时尚生活,对吃货感兴趣的,会经常在抖音、大众点评、小红书上刷到活动攻略。

    某大众点评V7用户:

    【啊啊啊!强烈推荐这两家神仙路边摊!!爱心爱心

    烧烤摊不用说了,天天烧烤,你随便拉个北山人来问都知道,20年的风县老味道,代表着风县烧烤的最高造诣,唯一算得上是缺点的就是价格小贵。

    小林麻辣烫价廉物美,好吃到让人怀疑人生,价格也不贵,一只砂锅焖螃蟹15块钱,学生都消费的起。

    图片×9……】

    小红书用户:

    【要不是北山朋友硬拉着我来,都不知道北山这种乡下(传统印象,勿喷)还有这种宝藏夜市。

    两家号称爱马仕级的路边摊……

    吃完了爱马仕,还可以玩玩套大鹅,打气球等小游戏做饭后运动,可以说是一条龙活动了,也不知道我家大熊什么狗屎运气,竟然真套中一只大鹅!塞在后备箱里一路嚎回到风州,爸妈问我们哪里来的,说是套来的还不信……

    大鹅图片×3】

    抖音用户……

    快手用户……

    随着北山夜市的名声在互联网上逐渐传播开来,摊主们对时不时捧着长枪短炮到处乱拍的俊男靓女都见怪不怪了。这些年轻人好像啥也没见识过似的,连一条灰不溜秋的土狗都要蹲着猛拍,拍完后还会赏半根火腿肠,摸摸头才走。一个月下来,土狗肉眼可见的增肥了一圈,不再是先前可怜巴巴的模样,保不准以后要吃成米其林轮胎人那种形象。

    不过摊主们对于他们把90%的焦点都放在天天烧烤摊和小林麻辣烫上很是不满,不时有摊主拉着路过的摄影师说“你多拍拍我摊里的呗?”可人家总是摇摇头,笑笑离去,礼貌表情中透着一股千里之外的冷淡。

    有些好说话的,架不住摊主的热情,装模作样的对着拍上几张,反正不上传人家也不知道,就是满足他们的心理安慰。

    在这些时尚青年的科普下,摊主们知道了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一天节拍下来,额外涨了十几个粉丝,还是专业粉丝,对某些小博主来说算是意外之喜。

    就像林小建想的那样,只要你足够强大,不愁没人帮你抬轿子。对只做风州市的媒体来说,能采访的商家已经采访的差不多了,每天发来发去的就是付费用户,主观倾向明显,失去了公正和趣味,用户粘性大幅度下降,忽然发现这里有个素材宝库,还不激动的跳起来!

    天天烧烤可以做一期,小林麻辣烫可以做一期,北山夜市可以做一期,这样就是三期了!一个月的素材有了!

    素材一礼拜发一期就够了,主要是为了在通篇的软文中调色。以往他们发来发去就是老街的老太婆小吃,自己都看腻了,终于可以换换口味。

    关注各路美食媒体的用户们并不单纯是为了优惠,有些人是通过这些见多识广的平台获取吃喝玩乐的讯息。北山夜市虽然远,也很低端,但有不少钱多人闲的被媒体上的视频和图片打动,不远十里驱车前来凑个热闹。

    这个时候,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有位网友在风州论坛上做了一个简易的北山旅游攻略:早上睡到自然醒,10点开车到北山镇上买点土特产,中午先吃老扁农家土菜馆,下午休息好爬北山,上北山寺礼佛为家人祈福,晚上逛北山夜市吃喝玩乐,一天的行程安排的既有意义还有趣味行,重点是开车单程1小时不到不累。

    对不方便出远门的人来说,周边区县一日游是忙碌工作之余必要的精神文化需求。仅有一个景点的话难以支撑起大量人气,要形成景区才有能力承载。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吃已然是旅游过程中最重要的体验。他们不像中老年人那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把行程搞的比上班还累。有相当多的年轻吃货会趁着周末往返邻市就为品尝各种的美食必吃榜。

    一座城市如果有值得拍朋友圈大秀特秀的美食,在旅程上会增色不少。

    经过多次的宣传,小林麻辣烫的名声已经在年轻人群体中传开了。他的传播速度甚至比天天烧烤这样的老字号还快,因为他自带话题,无论是30元的无敌魔鬼辣还是颠覆传统观念的海鲜麻辣烫,都是让人印象深刻,值得跟朋友吹嘘的菜品。

    像他们这种涉足高档消费的餐饮店,一单就抵得上边上的摊好几单。那些大老远跑到北山来吃烧烤和麻辣烫的老饕,不可能吃个一两串就摸摸肚子满足,肯定要把特色菜尽量多的吃上,要不然连路费都划不回来啊。

    这个心态在勤俭节约的人看来很难理解,但对愿意跋山涉水寻找美食的吃货来说是很正常的操作。如果这两家摊开在市区,客单价或许没那么高,会有很多无意间路过,看到大名鼎鼎顺手买一两串尝尝味道凑个热闹的顾客,但总销量肯定比在乡下高。

    林小建最近也发现了这种变化,不知不觉间他准备的水产品越来越多,销售占比在他的营业额里越来越高,占了菜单上好大一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