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唐,开局与武家为敌 » 第5章 今日,只能选一个

第5章 今日,只能选一个

    送走了突厥使团。

    天色尚早,刚过申时。

    张观棋被上官婉儿带到了另一处宫殿——武则天的寝殿上阳宫。

    这个时期的武则天,除了召见朝臣和重要会晤之时,会亲临明堂、文思殿,其余公务基本都在上阳宫处理,奏章大多也是送到此处。

    刚进上阳宫。

    张观棋就见到一群宫人抬着刚才那架四名士玉屏风,小心翼翼地将屏风安置在了正殿门口。

    整个过程,这些宫人都专心致志、诚惶诚恐,不敢有一丝错漏。

    问过上官婉儿才知道。

    两日前,突厥使臣给大周出那两道谜题时,附带了一个条件:若是有人能解开谜题,突厥会将屏风赠与大周。

    很显然,张观棋解开了突厥谜题,所以,这架玉屏风现在便成了突厥使臣送给武则天的礼物,宫人们自然不敢马虎。

    在进偏殿之前。

    上官婉儿有些不放心,交代了几句:“张小郎君,你今日解开了突厥使臣的谜题,算是为大周立下功劳,陛下又得了这架屏风,心情甚好,才特许你一刻钟,专程听你陈情此案。你可要把握好分寸。”

    听闻此言,张观棋轻轻点了点头,拱手道:“多谢上官舍人提醒!”

    随后无话。

    二人在偏殿候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武则天才姗姗来迟,但心情确实不错,开口便是一道爽朗的笑声:“张小郎,你可有功名?”

    张观棋愣了愣神,急忙摇头回道:“陛下,晚生并无功名在身。”

    武则天走到案前坐下,惋惜道:“你如此才华,理当进入仕途。不过,今岁科考已然结束,不如朕特封赏你一个官职,意下如何?”

    张观棋没想到,武则天居然会在此时此地,提出给他封赏一个官职这样的话,难道……武则天心里,已经有意放过张家了?

    不管怎么样,张观棋觉得此事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遂轻声回道:“陛下好意,晚生实在无意推辞。可现在,晚生仍是戴罪之人……”

    “这好办,朕赦你无罪。”

    武则天说得轻描淡写。

    “那,我的家人呢?”

    张观棋内心有些忐忑不安。

    “如果朕问你,在你的前程和家人之中,今日只能选一个呢?”

    武则天说这话的时候,目不转睛地盯着张观棋,似乎很认真严肃。

    “前程固然重要,可家人身陷囹圄,晚生不可能只求一人独活,而弃他们于不顾……陛下,家叔的谋逆罪是被人冤枉的,请明察!”

    张观棋回答得不卑不亢。

    他很清楚,武则天刚才问他的那个“二选一”的问题,看似是让他做一个选择,实则是为了考验他的人品。

    不愧是心思缜密的女帝。

    稍微顿了顿。

    武则天转过头,先看了看上官婉儿,又看了看张观棋,才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好,既然你自己选择了两条路中最艰难的那一条,那朕今日便给你一刻钟。你倒是说说,今日刑部来报,张论古在狱中已经俯首认罪,签字画押,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何来冤屈?”

    张观棋深吸一口气。

    先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整件事情在脑海里梳理了一遍。

    然后,才缓缓问道:“陛下,您听说过《罗织经》吗?”

    武则天眼带疑惑:“未曾。”

    张观棋接着说道:“陛下日理万机,没有听说过这本书很正常,此乃洛阳郡令来俊臣所撰,是一部详细讲述了如何罗织罪名、制造冤狱的奇书,书中所载手段之狠辣,恐怕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

    “家叔未做之事,自然不会承认。可他之所以会在狱中签字画押,定是被来俊臣严刑逼供所致。重赏之下有勇夫,而重刑之下则必有冤情啊!”

    听罢,武则天眉头微蹙,半信半疑地追问道:“当真有此书?”

    还没等张观棋回答。

    站在一旁的上官婉儿竟先开口接了话:“陛下,关于来俊臣的这本《罗织经》,微臣略有耳闻,只是从未见过此书真容。”

    说实话,张观棋有些诧异,他不知道上官婉儿为何会有意帮他。但转念一想,无论如何,有人相帮,总比自己一人孤立无援要好。

    遂继续说道:“陛下,晚生所言,句句属实。除此之外,来俊臣还和魏王私下有勾连,明里暗里助魏王谋太子之位,以享天下……”

    话还没说完。

    武则天就抬手截了话:“你可知,私下诋毁诬陷魏王,该当何罪?”

    魏王,就是武承嗣。

    是武则天的亲侄子之一。

    说起来,武则天对武承嗣、武三思这俩侄儿确实极尽恩宠。所以,二人暗自以为,大周的太子之位必定落于他们二人之手。

    至于是谁,还得要斗。

    所以,这俩人表面和睦、内里较劲,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以武则天的缜密心思,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两个侄子为争“太子之位”所干出的那些荒唐事?不过是选择睁一眼闭一只眼罢了。

    方才,张观棋还只是刚一提及武承嗣,武则天就着急打断他的话,很明显,武则天对武家人的维护之意,已经昭然若揭。

    若此次张观棋拿不出实际的证据,来证明武承嗣和来俊臣之间相互勾结、制造张家冤狱的真实性,恐怕难以保住全家性命……

    “陛下,晚生自然知晓诬陷朝廷重臣的严重性。所以,才不敢有半句虚言……家叔正是因为无意间撞见了魏王和来俊臣的秘密,才被他们联手构陷,诬以‘诛九族’的谋逆之罪!”

    张观棋沉稳且有力地说道。

    “什么秘密?”

    武则天压着怒火。

    “魏王和梁王两家的子弟都在国子监就读,而家叔乃前国子祭酒,曾在散学后无意间听武延基和武延秀提及……魏王私下豢养死士!”

    说及此,张观棋略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想说又不敢说的神情。

    想来,自古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觉得臣子豢养死士是一件小事。

    武则天自然也不会例外。

    但毕竟此事牵涉到武家人,武则天并没有立即表现出太明显的愤怒之意,似乎,这件事还在她的心理承受范围内。

    而关于武则天听完此事的淡定反应,张观棋也预料到了七八分。

    所以,他还留了一手。

    “陛下,还有一件事,晚生不知当讲不当讲?”张观棋故作为难。

    “讲!”武则天话有怒意。

    张观棋再次表现出左右为难的神情,皱着眉头,压低声音回道:“魏王近日身体欠佳,故而在私底下……咒您驾崩,好让位于他。”

    “大胆!你说此话,可有凭据?”武则天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

    “武延秀亲口所说,他父亲担心活不过陛下,曾前往长寿寺祈求长寿,并且,还用了巫蛊之术,剪小人咒您……早日归西。”

    最后几个字。

    张观棋说得很小声。

    毕竟,武则天已然年逾古稀,对涉及死亡的话题,终究还是心怀忌讳的,想来也只有给武承嗣扣上这顶帽子,才能激怒武则天。

    果然。

    殿内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感受到武则天的愤怒,张观棋当即把握时机:“若是陛下不信,大可带上亲卫,立即亲临魏王府邸搜查。但是,不能走漏了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