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唐,开局与武家为敌 » 第12章 别人家的孩子

第12章 别人家的孩子

    毕竟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多的钱,张观棋没忍住,咽了咽口水,眼里流露出的,都是不加掩饰的兴奋和激动:“多谢陛下。”

    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

    张观棋冷静下来,想起昨日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面前的有意相帮,拱手感谢道:“对了,上官舍人昨日相帮这份恩情,晚生还没来得及感谢呢……今日,连同接叔父出狱、送赏金,在此一并谢过了。”

    上官婉儿很是惊讶,反问道:“你也觉得,我昨日是有意相帮?”

    张观棋一时语塞。

    稍想了想之后,小声回道:“不管上官舍人是否有意相帮,就冲您今日替陛下送来这么大一笔钱财给我……晚生也该感谢您才对!”

    这话,倒是滴水不漏。

    字里行间,张观棋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这笔钱财赤裸裸的喜爱。

    他深知,与其让武则天觉得自己是个恃才傲物、不爱财的文青刺头儿,还不如让她觉得,张观棋此人虽有几分才华,但也是个爱财的俗人。

    毕竟,这样的俗人,更好拿捏。

    “张小郎,不必言谢,这是你该得的。我不过是代陛下行事,将这些赏钱送到你这儿而已。”上官婉儿说完,便告辞离开了。

    出了张宅,上官婉儿深吸一口气,看上去心事重重的样子,暗自心道:难道是我昨日表现得太明显了?就连张小郎也看出来了。

    跟在武则天身边这么多年,上官婉儿本来早已练就了做事妥帖、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可这几日,却好似有些迷了神。

    ………………

    送走了上官婉儿一行人。

    张观棋正欲转身回房,照顾二叔。忽见一辆马车停在了后院门口,待车停稳当了,有两个人缓缓地走了下来。

    第一个下车的是周娴,张论古的正房夫人,也是张观棋的二婶。

    第二个下车的是张砚南,张论古的长子,张观棋的堂弟,比他小两岁。

    两人都形容狼狈。

    想必和张观棋一样,牢狱里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就算没有受刑,单是待在那个狭小阴暗又潮湿的环境里几日,就足以让人心生惧怕。

    不死,也得掉一层皮。

    “二婶,你们可算回来了。”张观棋见二婶虽一身狼狈,却还勉强有些精神,不像是受过刑的样子,庆幸之余,忙走上前迎接。

    在原主的记忆里。

    二叔二婶待他是极好的。

    虽然,张观棋兄弟俩的亲生父母早逝,可他们自小跟在二叔身边,吃穿用度一律和堂弟相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娴见到张观棋,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甚是激动地问道:

    “观棋,我听说,是你出的主意,让阿份替你揭皇榜,然后,你进宫解开了突厥使臣刁难大周的两道谜题,才得以让陛下赏识,最终替你二叔沉冤昭雪……是真的吗?”

    谁知。

    还没等张观棋开口回答。

    耳边就传来一道冷哼声:“就算是真的,也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不用想也知道,定是堂弟张砚南。在原主的记忆里,这个堂弟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嘴碎毒舌,本性虽不算坏,但特别爱较劲。

    而且,专和张观棋较劲。

    从小到大,不管是学诗、写文、作画,还是骑马、射箭,他都要和张观棋比个高下,争个输赢。

    如果赢了,他能高兴个大半天,但如果输了,他会很不服气,然后,变着法儿地和张观棋再比一场,直到自己赢了为止……

    很小的时候,张观棋并不知道张砚南为何会这样,只觉堂弟小气。

    直到有一日。

    张观棋无意间听到二叔与二婶私下商议着,等张观棋日后参加了科举,就把二叔作为国子祭酒手里仅剩的一个“举荐朝官”的机会给他。

    要知道,在这个封建皇权时代,如果没有人举荐,除非你有通天的才华,否则即便是参加科举,中了进士,也依旧很难在官场混出名堂。

    二叔手里一共也就两个举荐名额,第一个名额用在了张若虚身上。

    给他谋得了一个兖州军曹的官职,想着等他在外地为官历练几年、干出些政绩再回洛阳,就能有个更好更平坦的仕途。

    可张观棋没想到,二叔还想将他仅剩的一个举荐名额留给自己。

    正因知晓了这些,张观棋才明白了,堂弟总爱与他较劲的根源。

    其实,张砚南从小就很努力,他一直在试图引起自己父亲的关注和认可,只是无奈,家里住着两个比他优秀的堂兄。

    不仅是别人家的孩子。

    而且,还真是别人家的孩子。

    这种滋味,一定不好受。

    所以,原主选择了假装堕落。在十七岁那年,开始尝试着走一条不一样的路线,和苏份一起,整日整日地流连于风月之地。

    只不过。

    身在风月,却无关风月。

    这三年,张观棋和苏份也只是和一两个同样爱好诗文的花魁娘子,谈诗论道,聊聊人生,谈谈理想,偶尔对月吟诗,如此而已。

    张论古或许不知实情,对张观棋多番教育也无果,最后无奈之下,确实腾出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儿子张砚南身上。

    不难看出。

    原主还真是个善良敏感的少年。

    知道堂弟想要博得父亲更多关注,便默默退出,不愿兄弟阋墙。

    当然,原主本就志不在官场,此番做法,倒是落个逍遥又自在……

    然而。

    再看当下。

    原主的善良,归原主所有。

    此番张观棋穿越而来,为人处世的准则,与原主不同,自成一系。

    比如现在,张观棋就不会刻意纵着堂弟,先瞪了他一眼后,轻斥道:“这有什么好抬杠的。老弟你要是闲的话,就去屋里照顾二叔。”

    张砚南一听说父亲回府了,面露担心之色,当即就想着赶去照看。

    却被张观棋叫住:“你急什么?听我说完。张御医和刘御医开的两副药方,我都已经交给钟伯了。记得遵医嘱,按时给二叔抓药、熬药,每日两次。等二叔外伤好些了,再停用第一副,记住了吗?”

    张砚南看上去一脸的不耐烦,嘴里嘟哝了一句:“知道了。”

    说完,张砚南拔腿就想走。

    身后却传来周娴的怒斥声:

    “张砚南,你给我站住!”

    “这该是你对待兄长的态度吗?观棋他这几日,费尽千辛万苦周旋,好不容易才替咱们一大家子人谋得了这个活下来的机会,你不仅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反而冷言相向……你要气死我吗?”

    “给你兄长道歉!”

    “立刻,马上!”

    周娴从不惯着自己的亲儿子。

    “阿娘,我错了。”张砚南还是不愿意正面和张观棋道歉。

    “我让你向兄长道歉!不是和我道歉!”周娴眼里蕴着怒火。

    母亲发话了,张砚南只好憋着心里的不平衡,恭恭敬敬地向张观棋作揖,小声道歉道:“堂兄,对不起,刚才我不该那样说话。”

    看张砚南那委屈的小样。

    谁都能看得出来,他根本就不是真心道歉的。可张观棋不想拂了二婶的面子,遂摆手道:“没事,你先去照顾二叔吧。”

    “哦。”张砚南一脸不服气地转身离开。

    估计去后院的这一路,在他心里,早把张观棋横竖骂了个遍。

    “观棋,你堂弟他打小就爱较劲,你千万别和他一般见识。”周娴温柔地看着张观棋,轻声说道,“其实,你二叔早就猜到,你根本不是真的沉迷烟花柳巷……听说你昨日答应陛下,要入国子学了?”

    “对,说是再过十日入学。”

    张观棋点了点头。

    “甚好。观棋,你早就该入国子学,然后参加科举。二婶相信,你一定会金榜题名的!”周娴微微一笑,眼神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