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开局从抄语文课本开始 » 第七章:家乡

第七章:家乡

    第二早点七点半,朱一帆就坐在饭桌上吃早餐了。本来打算睡个懒觉,但奈何父母一早就叫起床,抗议无效,因为他们认为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早饭,没煮饭,只有白粥加上自制的腌菜,是后世想追寻而不得的味道,而现在只道是寻常。

    父母吃完后,聊聊家常,差不多八点,将大茶壶的茶水倒满两瓶饮料瓶,换上开工穿的鞋子与帽子,出门工作了,中午12点就回来休息。

    是否曾经埋怨过父母不买水果,是否埋怨过父母不给你买玩具,是否埋怨过父母不给你买新衣服,只有过年时才有。没玩具玩,没零花钱买零食,但读书需要时,却从不缺少过你一分。

    以前朱一帆不会对这画面有感触,但已经懂得生活不易,经历社会艰苦后,却在为父母微微心痛,心里希望昨晚的计划能走得通。

    父母走后,两兄妹看了一会电视,发现在早上没什么好看的电视节目,只得关电视。呆坐一会,无无聊聊的,现在不跟后世比,拿着手机就可以玩一整天,朱一帆决定找小伙伴玩耍。

    关上门,朱一帆找小伙伴,朱依萍找小姐妹。呼吸着农村清新空气,心情更好了。沿着熟悉的村道走着,不少角落里充满童年回忆,弹波珠,跳橡皮绳,躲猫猫,扔沙包等等,太多童年乐趣,想到那些童年玩伴,脚步不由得加快。

    离得最近的是大雄,朱一帆到了他家门口,叫唤了两声没人应,没看到人,门是开着,于是走进大厅,厨房有声响,原来是大雄弟弟在劈柴,怪不得没人应。

    “雄强,大雄呢?那里去啦,很久没见过他人影了”走到厨房跟大雄弟弟雄强说。

    “他早两个月就出去打工,忙完家里农活后跟小叔到羊城,说是学一门手艺,在家呆着也没意思。”雄强喊了一声一帆便道。

    朱一帆知道大雄初中后就不读书了,不爱读书,学不进去,现在社会流行出去外面打工,拼一拼,很多都当大老板的思潮。前两年出去试过闯闯,人太小了,不好找工作,不久就回来。今年七月份还在家帮忙干家活,还以为现在还在家。

    “他有没有说过什么时候回来呀”朱一帆只得关心一下他归期了。

    “不清楚啊,可能是过年的时候吧”雄强也不太清楚。

    问君归期未有期,有一点惆怅,只留了一句过年再找他便转身离去。

    路过朱建军家时,看到他在听收音机,小学同学,以前很要好,但初中分班与高中不同学校,接触得少了,渐渐生分了。但朱一帆有时也怀念以前的时光的,纯真不参杂其它东西的纯正友谊。奈何朱一帆本来就不是能说会道的人,打完招呼,问候一下近况,学习怎样后就没有话聊了,有点尴尬,只得借口有事找陈红毅撤退。

    左穿右拐的,一路上还得跟村中的长者打招呼,终于到陈红毅家门口,一幢三层高的新房子,有一个二十来平方的小门庭,全屋一百二十平方左右。他父母在羊城打工,存到钱,盖了新房子,平常不在家,将陈红毅交给公公婆婆管着。

    那斯果然躺在沙发上看小说,也不跟他客气,直接走进大厅坐下,不过看到他公公婆婆在厨房忙活,大声地冲他们问好。

    虽然对他整天看小说看不惯,但自己也说过他了,但没用,毕竟道理谁都知道,没自制力,很难贯彻落实。现在他父母公公婆婆也不太能管教他,儿大不由娘。

    自顾自的倒杯茶给自己,一边喝茶一边对陈红毅说:“别整天看小说啦,等下去那里玩。”

    “不知道啊,跟你一样回家待着,对外面两眼一抹黑,不如找家杰玩吧。”陈红毅头也不抬的回答。

    陈家杰是同一高中读书的,不同班,成绩一般,但人很会来事,经常组织打篮球,去水库游泳,上山摘果子,总之会人情世故,大胆脸皮厚。

    朱一帆便催促他快点走呀,迟点家杰就不知道跑那里去了。但陈红毅虽然被我催,也咕噜几句,说什么看完这章先,磨磨蹭蹭的十分钟后才穿好鞋子。临出门时,陈红毅站在门口与公公婆婆说出去玩了,中午回来吃饭。

    结伴同行到不远处陈家杰家,还没到家门口,一阵蓬、蓬、蓬的拍打篮球声传来,原来他在门庭里玩篮球,一身打篮球装束,汗流浃背。

    “家杰,早上好啊,一大早就起来玩篮球啦!”朱一帆他俩有点奇怪的道。

    “还早?你们是大懒虫吧,都快九点了,都打完篮球回来啦!”陈家杰无力吐槽了。

    确实现在的季节,早上七八点太阳还不猛,清晨又凉爽,是打篮球的好时间。

    “我们早起来啦,要忙做家务,现在才有空。”朱一帆他们可不认领懒虫称号,于是说谎不打草纸。

    “算啦,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你们两个,能早起就不错了,还帮忙做家务呢。”陈家杰无情拆穿道。

    于是一阵插科打诨一会,便道出目的,实在太无聊了,求你带我玩。

    陈家杰想了想,便道:“我三叔家在后山的柿子熟了,我们可以去摘几个吃,现在味道很甜。”

    朱一帆他们听到有得吃,脸上不由得一喜,狂点头。

    陈家杰便招呼我俩进屋坐,茶自己倒,不要客气,说自己要洗个澡,换身衣服,让我俩在这里等他。

    大约半小时后,陈家杰穿着一身休闲出来了。还一边道歉,说自己晚啦,不好意思,要洗球服耽搁了。

    三人团队组成,直冲后山而去。村庄是建在山脚下的,有个村小学在山的另一头,刚开始的路很好走,等到了半山腰杂草丛生,路变窄就难走,一路斩荆披棘,路过龙眼树、荔枝树等时,勾起大家过去偷偷摸摸去摘的回忆,吐槽谁谁谁差点被抓到。

    可能太久没做这种上山游玩的活动了,一路打打闹闹,笑得很开心,连朱一帆这老男人也投入进去。一路来到了柿子树下,高有三四米,也不畏高,直接爬上去,看到那个熟了就摘走,往衣服一抹,掰开就吃。

    朱一帆上树时不怕,得摘得二个容易的柿子后,剩下的就不敢俯身出摘了,毕竟他感觉自己真的很久没爬树了。连忙爬下树,叫他们两扔几个下来,带几个回家让妹妹尝尝。

    吃了个够后,大家都又吃又拿的,带了个袋子,装几个回去。觉得不过瘾,陈红毅提议去二叔公的石榴树还有没有。

    于是三人翻了半座山才赶到石榴树下,可惜树上啥也没有了,只得几个很小的石榴在树上挂着,想来是前段时间摘下来卖掉了。

    虽然有点失望,但看到这蓝天白云,还有不远处的西江,整个人也是心旷神怡。

    陈家杰看到时间还早,提议到西江边走走,顺便看看别人钓鱼吧。

    大家无事可做,便欣然同意了。

    其实西江是长江支流,贯穿几个地级市,市集也是依江而建,但这十年洪水泛滥,崩过几次基围后,才将市集后移,原来的旧市集与码头就荒废了,曾经有片沙滩的,现在也没了,当时最爱到这沙滩上烧烤。

    一行人走到码头,颇有一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感觉,岸边有两艘废弃的船,以前就来过这里游泳,不过被爸妈知道后,打了一顿就不敢再来。

    路上偶尔出现船钉与电线,当年没有零花钱去游戏厅,就到这里捡破烂,再拿去废品收购站换钱。当时想着打游戏,什么困难都难克服,所以呀,只要心中真的喜爱,你自己便会努力。

    水岸线上容易出现鱼的地方都插满鱼杆,一个人就看着十来条鱼竿,钓起来的鱼是拿来卖的,生活不易啊。

    玩玩水,扔扔石头,比较谁飞叠得更远。走了一会没看到有认识的人,再玩一会就回家。

    回到村口,大家各回各家。朱一帆回到家时,妹妹朱依萍已经坐在大厅看电视。

    “依萍,这里有柿子,很甜的,来试试。”朱一帆走到大厅,将柿子放在桌子上,便对妹妹道。

    妹妹也不理我,还是盯着电视看,到广告时间段,才走到桌前,认真挑了挑,拿走一个,还找到刀子削皮。

    朱一帆一阵无语,女孩子就是讲究,吃个水果还这么麻烦。也不理她,自己喝茶,顺道躺在躺椅上,舒服的看电视。电视是很久播出过的老剧,不过对于朱一帆来说是新剧,自从读初中以来,要上晚自习,很久没见过电视剧了,况且这一世不是近视眼,不用配眼镜,就是舒服。

    两人兄妹一起看电视,看到快中午十二点,便起身干活啦,煮饭,摘菜,喂猪。中午很久以前是煮不起饭的,因为买不起菜,只喝白粥。也是近几年,生活条件好一点,才煮饭,鸡蛋,豆腐,或者肥猪肉,青菜是自家种的。

    朱一帆下好米煲饭,然后挑猪食到猪陆。妹妹就到旁边菜园子摘点青菜回来。

    喂猪回来,朱一帆打开厨柜门,看到有四块豆腐,看来早上已经买好了。

    想了想,决定整一个麻辣豆腐,露一手真正的技术。便也跑到菜园子找找有没有指天椒与紫苏。

    还好还剩下一点,摘回去,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刚坐下休息没多久,父母就收工回来。朱一帆立马让出风扇口位置,让他们坐下,休息乘凉。

    感觉一下饭还有多久熟,朱一帆抓紧点烧火煮菜,保证节奏完美。菜都是很快熟,十来分钟就搞掂。

    叫妹妹擦桌子,拿碗,自己端菜。吃饭期间,朱妈问什么时候坐车回学校之类的家常,还有被妹妹疯狂吐槽,明知道她不能吃辣的,还煮这么辣。

    吃完饭完,父母就在大厅沙发,躺椅上睡午觉了。朱一帆两兄妹也回自己房间休息。

    快两点时,父母已经醒过来,准备下午工作。朱妈走进朱一帆的房间,叫醒朱一帆。从裤兜里掏出200元,给到朱一帆手上,说是下个月的伙食费,如果下个月不够再问。

    在这时代,高中200元生活费绝对够用,省一点还能有几十块零用钱,可以买点饮料或者上下网。

    朱一帆手感受到老妈手上的老茧,从手中的钞票感受到温度,似乎轻飘飘的两张纸钞有了重量,一时无语。

    “知道啦,你工作也不要这么辛苦。”朱一帆声音有点低沉的回答。

    朱妈最后还勉励要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说完便快步跟上朱爸。

    朱一帆也跟着走出门口,看着他俩的背景,一时眼睛有点湿湿的。

    心情略微沉重的朱一帆,在心里打气,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明天会更好。

    于是去找早上的三人组逛逛这个村庄。

    三人便逛逛以前经常玩的地方,发现已经有新一代的孩子占领了,再找一些很久没见的老朋友聚聚,有人在,有人不在,这便是生活。

    将村中过去的回忆重走一遍,也快到下午四点,也得从这村庄起航,去奋斗的地方。

    妹妹下午没空闲了,要去比较远的菜地锄地,浇水。

    朱一帆关上大门,临走时回头看一眼这个家,跟陈红毅坐公交时,回头看一眼这村庄,这就是我们第一个最想离开的地方,也是后来最想回来的地方,家与故乡。

    公交到学校门口附近停下,朱一帆让陈红毅先回去,自己走到附近的报刊亭或者书店找最新一期的《读者文摘》。几块钱一本有点肉疼,但还是买了近二期的期刊,方便研究投稿类型。

    回到学校还得去饭堂吃饭,冲凉,上晚自习,节奏快到头皮发麻的日子又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