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时代岔路口 » 第29章 近水楼台

第29章 近水楼台

    张少康在来赴唐笑之约前,就已经在心里打好了草稿,等到唐笑给出了正面的答复后,便毫不犹豫的问了起来。

    “我们都知道,香港的电子行业基础薄弱,熊猫电子选择在这里落户,我相信和唐生作为一个香港人有很大的关系,我想知道的是,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唐生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唐笑略一思索便答道:“这个问题有点大,一时之间我还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说起,这样好了,想到哪说到哪,要是有什么不对的,还请张生不吝赐教,今天我们就敞开了说,如何?”

    等张少康这边给出回应之后,唐笑便开始滔滔不绝起来:“首先,我个人没有移民的打算,哪怕香港这边对熊猫电子的发展存在诸多限制,熊猫电子发展起来之前,我其实没有选择。”

    唐笑这番话,就是对张少康先前说的港人身份的回应,告诉他他的分析没错,这确实是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哪怕熊猫电子发展起来了,我应该也不会把公司总部迁到其他地方去。”这是唐笑在展示决心,“诚然,香港的电子工业基础薄弱、相应的配套产业也不齐备、甚至地价和人工成本也要比周边地区更高一些,但只要香港作为自由港的定位不改、作为内陆和西方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地位不变,香港的区位优势就不会消散。”

    “自由港的身份确实有利于香港的本土企业发展,这一点我能理解,但是内地和西方世界交流的窗口身份就真那么重要?”

    “第一人口大国的市场潜力不容任何人小觑,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内地就会从保守走向开放,届时,香港这个内地和西方世界交流的窗口又会获得怎样的利益?这可是近水楼台啊……”

    张少康多少明白了一些唐笑的想法,也就不再继续在这点上纠缠:“那其他方面呢,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

    “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哪怕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都稍显薄弱,发展电子组装业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么说张生认同吗?”

    “如果只是发展电子组装业,倒确实没什么问题。”张少康对唐笑的这番论断倒也表示赞同。

    “其实,真正限制香港电子组装业发展的,还是高地价和日趋升高的人工成本,好在熊猫电子虽然是电子公司,但我却把生产业务全都剥离打包交给了唐氏工业,等香港的成本优势消失之后,需要搬离的也只是唐氏工业,熊猫电子做的是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业务,香港的劳动力成本对这方面影响并不是很大。”

    张少康显然对这个情况并不了解,开口打断道:“唐生,你刚才说熊猫电子其实不涉及产品的具体生产?”

    “是的,熊猫电子的核心业务其实是品牌运营,产品研发也好,市场拓展也罢,说白了,都是为熊猫品牌的运营服务的。除了品质把控之外,我们并不直接参与产品的具体生产流程。”

    “明白了,唐生你这是把业务分成了两块,熊猫电子这边负责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唐氏工业则负责具体的产品生产,更赚钱的品牌运营业务会一直留在香港,生产则看情况做调整。”

    “就是这个意思,唐氏工业是我父亲的企业,和熊猫电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唐氏工业赚代工的钱,熊猫电子赚品牌的溢价,供应链这一块,目前是唐氏工业在全力打造,除了半导体之外,熊猫电子的游戏街机和随身听的零部件供应商都是香港的本土企业,从这点上看,香港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还是不错的。”

    “除半导体外,基本都是本土供应商?”张少康下意识的重复了一句,在他看来,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就是这样,街机的显示器、线路板、投币系统、操控系统,随身听的磁头、线路板、机身、传动系统,基本都是本土企业在供货,当然了,这里面也不乏一些外资独资或合资的企业。”

    “看来是我太过想当然了,情况要是真如唐生所说,熊猫电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该还能维持很长时间。”

    “还好吧,除了打造一个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之外,唐氏工业最近还准备组建属于自己的模具加工中心。事实上,只要肯投入,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的问题,解决起来也不是全然没办法。”

    “投入应该不小吧,唐氏工业能承担的起?”张少康有这样的疑惑很正常,毕竟以前都没听过这家公司的名字。

    “我这么跟你解释吧,唐氏工业生产《打砖块》街机的制造成本已经可以压缩到两千港币以内,熊猫电子的采购价是三千整,A-101随身听的制造成本大概是四百港币出头,熊猫电子的采购价大概是五百港币。过去的这段时间,熊猫电子总共收到了近八千台《打砖块》街机和超十五万台随身听的订单。”

    “不到一年时间,毛利润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万港币,看来是我小瞧熊猫电子和唐氏工业了。”

    “张生可能是误会了,唐氏工业的出货价和渠道商从熊猫电子的拿货价可不是一回事,平均下来的话,《打砖块》街机的售价大概是五千港币,A-101随身听也有六百五港币。”

    张少康倒吸了一口凉气,两千多万在他看来已经不少,结果唐家父子的两家公司加起来,这大半年时间竟然赚到了六千多万。

    香港大公司不少,但月均盈利超千万的还真不多,唐笑要是愿意把这份数据公布出去,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眼红也想着投资进入这个市场。想到这里,张少康不自觉的有些激动起来,熊猫电子无疑是一个超优质的潜力股,现在还只是熊猫电子的初创阶段,等真正进入平稳期之后,规模到底能大到什么程度他已经不敢想了。

    当然了,所谓毛利,其实虚的很,唐氏工业这段时间又是租码头仓库,又是增加产线,赚到的钱差不多全花出去了。

    熊猫电子也好不到哪去,去年答应中大几位教授的课题研究经费前段时间唐笑已经送过去了,这段时间做推广和搞研发的费用也不少,刨去日常开支和港府的税费,账上也就两千万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