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回到1991去奋斗 » 第42章陈林的计划(求收藏推荐)

第42章陈林的计划(求收藏推荐)

    areyouok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什么是风口,风口就是大势,就是政策,就是中国要发展!

    而中国几千年来,农业都是大势,更是大事!

    陈林经历了很多风口,了解过无数的飞猪,可惜他都是事后才知道的,他这头猪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没跟上过任何一个风口。

    现在他重生了,他就能牛逼了么,就能赶上每一个风口?

    不能!

    受限于自身资质,他哪怕重生了,能利用的风口也不多,毕竟上辈子都在为生活而奔波,世界又发展得太快,上辈子太多风口他事后看都看不懂。

    比如比特币,他两辈子都搞不懂这玩意儿怎么买怎么卖,电脑都不会用,或许这玩意儿以后可以靠波波帮忙,毕竟他看的很多小说里都说过什么时候开始买,然后17年就可以卖了,跟着国家政策走就行。

    但现在91年啊,波波还在吃奶呢!让他帮忙也太为难人了。

    陈林他们这代人大多数在新千年以后就迅速落伍,按键机换智能机都费老大的劲才能适应。

    所以陈林重生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奋斗,只是比上辈子更敢闯,更敢拼,这样就已经比现在的大多数普通人容易成功多了。

    其他风口他不知道,但农村的事他知道,至少县里农村的知道。

    县里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就在去往省城的文镇那边,种植的枇杷。

    97年获得“中国枇杷之乡”称号,此后开了好几年的“枇杷节”,每年都请大明星来参加演出,全县同乐。

    那90年代初搞类似的呢,能不能行?肯定可以的。

    中国的农民很不容易,粮食危机了需要农民,旧家电淘汰了需要农民,房子卖不动了还是需要农民。

    90年代,全国城市化建设也是摸索状态,城市发展都没整明白,怎么考虑农村的问题。

    直到二十多年后才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扶贫计划,新农村建设,一对一帮扶,让中国农村飞速发展。

    虽然90年代没有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重点在城市化建设,但有人用后世的扶贫路子来建设农村会有人使绊子么?

    肯定不会。

    陈林思考过后,结合后世的见闻,想出了一个计划:

    在全县推广后世的小吃和夜宵,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小龙虾牛蛙贵,那就先推广便宜的,让人们三五不时吃个夜宵成为习惯。

    然后规模化养殖小龙虾牛蛙,降低成本,让小龙虾牛蛙逐渐趋于平价,普通老百姓也能消费得起。

    最后养殖销售直接闭环,产销一条龙,最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城市就业,丰富城市物质生活。

    把乡村养殖和城市消费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经济模式。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想当然,你一个穷县的老百姓,凭什么就能轻易培养出吃夜宵的习惯。

    很简单,城市居民手里是有钱的,虽然挣得少,但物价水平也很低啊,而且花大钱和花小钱的概念在人的意识里是不一样的。

    三十年后花几百没感觉,91年偶尔花几毛几块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80年代物价闯关失败,为什么92年就成功了?

    陈林后世看过这样一个说法,原因很简单,居民手里有钱,市场上有充足的货物,自然而然就成功了,当时居民存款高达一万一千多亿,国家财政收入才3500亿左右。

    陈林他们这种县里最普通的工人,领着三四百的工资,就敢买三千的彩电,并不是极个别的现象。

    回到陈林跟军哥这,陈林正在口若悬河:

    “关键是这种经济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啊!你想想,咱们这的人愿意吃夜宵,别的县,别的市就不行了么?成功了以后,这就可以叫做咱们县的小吃经济模式!

    这样出去一宣传,别的地方都得来考察学习!因为咱们是头一份!

    华西村为什么这么牛逼,名气这么响?就是喝了头汤啊!

    死种地有什么用?咱们县这地形,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很难做到,至少现在很难,因为穷啊,规模化都是要花大钱做基建的!

    至少路你得修吧,设备得买吧。

    搞小规模养殖就不是问题,关键是能挣钱啊,挣了钱,再回过头发展种植业,到时候直接建大棚,直接搞承包种粮食。

    到时候直接上最先进的技术,搞生态化循环养殖,农林牧渔咱们全面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哥!”

    军哥没说话,因为脑子宕机了,我特么以前也只是个农民啊,你跟我说这些,经济模式都出来了。

    我要懂这个我会去跑运输开歌舞厅?

    还有就算你是个高中生,有点文化,你也不能这么牛逼吧,为了帮家里挣点钱扯这么多,也是为难你了。

    军哥还不知道他抓住了事情的本质,陈林就是为了帮家里挣钱,其他的都是瞎扯,是因为苦于求学养殖技术没有门路,希望农业局帮忙牵线,找个专家什么的。

    “行了行了,我帮你联系,直接找刘叔叔那种!你等我消息。”军哥表示服了,你话多,你说的算,说完就赶紧跑了。

    陈林松了口气,同意了就好。

    他发现怪不得波波以后考不上公务员,他看过后世答案,说出计划来条理都不是很清楚,只能硬说一些后世看到的词。

    还好军哥也整不明白。

    陈林有点担心了,刘局长可不像军哥这么好糊弄啊,还有就是弄不来养虾技术怎么办?

    陈林的野知识有养虾的,但是是什么稻田养虾,93年才被研究出来,亩产高的才300斤,而且这方法陈林记得不全啊,靠陈林记下的那部分要点,亩产能有100斤就谢天谢地了。

    到时候十亩田整出来的虾都不够陈林卖几天的,还不如自己抓野生的,几百亩塘子呢,野生的产量低也够卖很久。

    陈林希望获得的技术是池塘养殖,这个亩产比较稳定,而且产量较稻田养殖翻倍。

    但91年有没有这个技术都不知道,上辈子小龙虾称霸夜宵摊都是2000年左右了,那时的养殖技术才飞速发展的。

    陈林开始各种担忧,总觉得自己的计划困难重重,于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

    陈林开始算账,91年稻田亩产是上不了1000斤的,六七百斤都是好的,稻谷价格两到三毛一斤,往多了算三毛,一亩地顶天能值200块。

    稻田养虾按最低的多出100斤虾,陈林按5毛收,一亩地都能多挣50块,这对农民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更不用说池塘养殖也能亩产值接近三百块。

    如果真的能有这种效果,哪怕陈林用他的残缺版野知识也能好好的做推广。

    陈林稍微放心了,实在不行就稻田养殖,先让小龙虾火起来再说,火了自然会有人去研究,到时候自己捡现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