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从给秦始皇安排系统开始 » 第二十九章:李信太稳健了

第二十九章:李信太稳健了

    王贲轻松拿下涪县,又是没有一场像样的战斗。

    涪县在此之前征调了大量的兵力,所以王贲又可以直接将其吸收,然后进行系统化的整顿。

    接下来依旧是不慌不忙的节奏。

    拿下涪县,意味着王贲已经可以直接面对雒县了。

    中间只隔着一个绵竹作为缓冲,但是绵竹的兵力又被尽数的调去了雒县,基本上已经没有可以征调的兵力了。

    王贲以近三万人的规模,并且每天都还在不断的扩充着部队的规模。

    就这么狠狠的扎在涪县,每日大张旗鼓的整军备战,做出一副随时南下的迹象。

    但是另外两路可就不同了。

    蒙恬在拿下广汉属国之后,短暂的停留了几天,匆匆招收了三千余士兵,其中两千都是原来的老兵,真正征募的只有不足一千人。

    将部队扩充至五千人之后,蒙恬便直接挥兵西进。

    因为要在途中练兵,所以行进的速度并不算快。

    十天之后,蒙恬拿下了蜀郡的北部门户湔氐道,接受了一千守军,又从队伍中分出来了五百人留守,同时招募兵士原地训练。

    蒙恬又带着五千五百人转头南下。

    七天后,蒙恬拿下蚕陵,依旧是老路数,接收原地的兵马,留下五百人驻防,同时扩充兵力训练。

    五天后,蒙恬又一次的拿下了汶江道。

    八天后,蒙恬再一次拿下广柔。

    四天后,绵虒道也落入了蒙恬之手。

    蒙恬用了三十四天的时间,拿下了蜀郡北部的全部五个县道,麾下兵力扩充至八千余人规模。

    与此同时,五个县也被蒙恬各自留下了五百人,并且不断的招募新兵进行整训。

    连带上刚刚入伍,还没有训练完成的新兵,此时蒙恬麾下的总兵力人数也超过了两万人。

    而另一边,李信的进展也同样不慢。

    自汉昌北上之后,李信先是拿下了沔阳,同样的接收兵力,分出留守兵力整训。

    然后东进裹中,拿下裹中之后,李信分兵两千北上,直扑安阳(汉中郡安阳县,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行政编制)。

    而李信本人则就在裹中原地整顿,同时大摆进攻态势。

    拿下安阳之后,两千余人又转头南下。

    趁着汉中郡治所南郑的注意力都在驻扎于裹中李信身上的同时,迅速的拿下了位于南郑东边的城固县。

    到了这个时候,李信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战略部署,对汉中郡治所南郑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态势。

    汉中郡守见敌军凶猛,城中人心不稳,事不可为,于是下令开城投降。

    作为郡地治所,南郑的配置要比普通的县高了不少。

    这里的武库打开之后,瞬间让李信一波肥,装备多到把他现在所有的兵力都武装一遍都还有余。

    反观蒙恬的日子就没有那么舒服了,他还在苦苦的等待着大本营的支援呢。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李信现在打起仗来可谓是能稳则稳,基本不会出现贪功冒进的事情。

    这一波让李信的兵力也扩充到了一万五千余人。

    而稳妥的李信,选择将五千人留守在南郑。

    一方面是可以随时支援周边,而则是全力募兵,加速训练。

    李信本人则在修整了三天,待部队慢慢消化了一部分之后,这才继续东进。

    “陛下,李将军有些过于求稳了……”李斯不由得挠起了头。

    汉中郡的兵力不算太多,相对而言好打一些。

    按照李斯原本的计划,蒙恬拿下蜀郡北部之后,从北方给马相施加压力。

    而李信拿到汉中郡之后,直接南下,顺着巴郡一直往南打,以确保巴郡以及更靠南的犍为郡无法支援雒县。

    一个月的时间或许有些紧张,但如今两个月都过去了,李信这才刚刚拿下汉中郡。

    而按照李斯等人预想的战事发展,此时此刻,李信至少也应该出现在临江或者平都以南。

    给李信安排那么多的任务,就是考虑到了南郑武库存有整个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兵器,他可以迅速的武装起更多的人。

    结果没想到,李信竟然失去了以往的莽劲儿。

    “传朕命令,十天之内,李信必须要出现在平都!”嬴政不免的也有些失望。

    或许是灭楚之战给他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彻底的消散,并且在他的心中狠狠地打下了一道谨慎的印记。

    前面的李信因为太莽,所以让秦国的二十万大军损失惨重。

    而现在的李信又因为太过于谨慎,耽误了整体的战局。

    “现在已经等不及了,必须要在汉廷反应过来之前,彻底拿下整个蜀地!”嬴政语气坚定道。

    “令王贲,蒙恬二人即刻发动攻势!”

    嬴政的目的很简单,他要整个蜀地。

    守住汉廷的反击并不难,但是他也不想在内患尚未解决的时候去面对汉廷的攻击。

    尽管汉廷内部混乱不堪,各地已经有了群雄割据的态势。

    但因为自己是造反,所以汉廷还是能够召集群雄南下讨伐自己的。

    嬴政必须要做好面对整个汉朝的准备,所以这又决定了,在拿下蜀地之后,至少也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给嬴政来梳理蜀郡内部,同时加速练兵。

    在这个大环境下,又决定了一旦嬴政公开造反,就必须要速战速决,不能拖延时间。

    好在这里是蜀地,地形复杂,消息相对闭塞,这里的消息很难传到外面。

    关于战争,嬴政并不需要去制定太详细的战术计划,他只需要去搞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然后下令去执行就可以了。

    在这方面,嬴政觉得造反和统一六国是差不多的。

    手下的武将都是经过实战检验的,他们的能力都是能让嬴政信任的。

    所以在这里,嬴政给了他们要比在秦国更大的自主权。

    就好比这次的战事,嬴政只说了要先拿下属于汉廷的地方,然后再对黄巾势力发动攻势,然后分别给三人分配了方向。

    具体怎么配合,这仗怎么打,嬴政是没有插手的。

    依旧在划水的扶苏,脑袋里在想着一个问题。

    李广的性格,是不是受到了先祖李信的影响?

    虽然隔了好几代,但这些世家都有一个特点,每一位人才,都会将自己的毕生心血整理成书,传给下一代去学习。

    不然的话,你以为人家世家为啥比普通人强?

    不然的话,你以为后来就算开了科举,给了普通平民上升的通道,最终中榜者依旧是那些贵族子弟居多?

    人家的底蕴就比你强,所以你拿什么去竞争?又拿什么去全面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