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百年三代滇西风云 » 第二十三章 富滇新银行1935

第二十三章 富滇新银行1935

    杨文跟着杨炳在昆明打拼几个月,定期能在南教场朱家工地结算分期支付的工钱,自己的生活勉强应付下来,他写信回家,收到大哥杨创的回信,更加思念父母。

    杨文把家里的消息告诉杨炳:“炳哥,创哥说家里长辈们已经同意兄弟姐妹们赴滇。”

    杨炳有些措手不及地说:“要来几个姑娘?”

    杨文说:“第一拨三四个吧,大伯二伯两家的姐姐都出嫁了,还没许配人家的是三个,你家两个妹妹杨惠、杨芬,我二姐杨新。郭老伯听说了还在考虑把凤英姐也送来。”

    杨炳有些诧异,说:“郭老伯家境还过得去,也舍得把闺女往外送啊?”

    “也就比下有余而已。唯独有一个老祖辈买下的千树园,靠生意流通的现钱也不多。”杨文猜测道:“估计听我爹说起护士学校之类的机会,想让女儿上一个台阶吧。郭老伯和郭伯母两家都是外乡人,子女往外走顺理成章,没那么多根深蒂固的老观念。”

    “也是。凤英姐随便嫁个人,一辈子也就窝夫家了。”杨炳赶紧说:“有空我俩去给她们找一间便宜的房子。几个姑娘先打挤一下,等找到活儿干,再租不迟。弟兄们来了,跟我俩打挤这一间就行。”

    “好。万一找到一套两间的更好,我们就搬过去跟姐妹们靠拢。”杨文突然看着杨炳笑起来说:“炳哥,你报考军校的计划,是不是又打乱了?我来,我把你打乱了。现在他们来,又把你和我也打乱了。”

    “不怪你,是户籍问题,现在没云贵总督了,分成两个山头。”说到此处,杨炳也扑哧笑起来,“你我都是老杨家冲锋陷阵的排头兵,还谈什么计划啊?现在最主要的是挣钱,租房,购物。有空我俩约着上阅览室多找几份活儿去。”

    杨文无奈地说:“儿大女成人,家里吃饭的嘴太多,父母拖小的那几个都快拖不动了,大的能送一个出来就送一个出来谋生,也是迫不得已的事。”

    “这就是我在全家中第一个急着走的原因,爹娘供我读到初中已经费尽天大的力气,我再不闯出来,对不起老人家了。其实我也知道你一接我的信就急匆匆赶来,不也一样吗?”杨炳直视杨文说。

    “炳哥,我也想多找几份工。咬牙度过这一关,我们会好的。”杨文盯着面前这位早熟懂事的大哥,突然两眼放光,大声说:“哎呀,忘了,老工头正在搭建值夜小工棚,正找守材料的人呢。”

    杨炳恍然大悟说:“对啊,我们兄弟报名去守夜,姐妹们可以先住这里。昌哥、荣哥和杨化来了,就跟我们住值夜工棚去。人多力量大,老工头怕丢材料,巴不得人多点帮着他看着那堆建材。”

    “省下的房租钱就够添置用品和开伙食了。”杨文如释重负地,“杨家姑娘都会当家,她们来了,你我吃饭问题省心了,腾出时间来可以到外面多打探打探。”

    每逢暴雨天或是等待不同工种交接的日子,朱家工地暂时无法开工,杨文就催促杨炳带他逛大街,这是获取信息的最佳时机。

    跟杨炳初到昆明的时候一样,哥俩经常泡在各条商业街二楼的阅览室,杨炳跟他说:“二楼铺面没有临街的一楼好出租,为了炒人气,阅览室就设在二楼,另外很多拍卖行也设在二楼。”

    杨文老家只有一间很小的梅家典当铺,到了昆明才见到了拍卖行。

    过去他熟悉的市场,人们都往低价压价,这下他终于见识了一把竞拍的售卖方式,里边的大佬们似乎都腰缠万贯,生怕用不出去似的,都往高价抬升,举的出价牌子一个比一个高。

    杨文和杨炳每次遇到拍卖行开拍,都要站在门边去感受一下那种心惊肉跳的价格攀升。时间一长,他们对人们抵押什么,愿意出价购买什么,哪一类人能出到哪一级价,心里大概有了眉目。

    在拍卖行旁观,对于赤手空拳的小青年而言,无非就是了解一下大城市另一张面孔而已,作了短暂的逗留,大量的时间还是泡在是在阅览室,这里才有事关身家性命的大事。

    阅览室里的读者寥寥无几,跟进进出出、人声鼎沸的商号、拍卖行迥然不同。这里的人极少,进来的人也都轻手轻脚,偶有结伴而来的人要讨论什么,都尽量压低声音,以免妨碍他人。

    杨炳最清楚,那些举止文雅,穿着衬衫或者学生裙的,攀谈下来基本上东陆大学的师生居多。杨炳跟好几个东陆大学的男生结拜金兰,遇到的老师认为他基础不错,奉劝他投考东陆大学。

    兄弟俩坐得很近,唰唰唰地翻阅报纸上的招聘广告。突然一个标题奔到杨炳眼前,他偷偷戳着报纸跟杨文耳语:“富滇银行!我持续关注它一年多,也许机会来了。”

    银行,这俩字对杨文来说,是一个犹如浩瀚宇宙那般陌生而遥远的领域。他来来回回把杨炳递过来的报纸读了几遍,整体内容似懂非懂,对里面的专名依然感觉一头雾水。杨文低声向杨炳请教:“为什么新富滇要发新币换掉老富滇的老纸币?”

    “你这真是一个挑战人的大问题!”杨炳皱皱眉头,有些为难地说:“说来话长……嗯……你记不记得幺爷说他当年在昆明见过法国人修滇越铁路支付中国民工的越币?”

    “记得,说法国国民议会1881年同意拨款240万法郎侵越,1884年击败越南阮氏王朝,签订两次‘顺化条约’。”杨文说,“连老工头都聊过法国逼迫清廷征集低价民工修滇越铁路。”

    杨炳说:“这就接上了。顺着越南的道,1885年法国瞄准广西,冯子材老将军镇南关大捷也没抵挡住它威胁清廷签定《中法新约》。滇越铁路1904年开工到1910年通车,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顺着铁路直插云南,1914年开蒙自分行,1918年开昆明分行。法国发行的越币在云南范围开始使用。”

    杨文猛然警醒,问道:“老工头说洋行洋货沿着滇越铁路进入昆明,还开了邮局。他师父在昆明见过和用过法国越币,是不是就是这些顺着滇越铁路入侵进来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发行的?”

    杨炳说:“对,法国银行搞经济入侵,在越南发行了越币,又把越币当作工钱发给修铁路的中国人。有些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北方劳工把工钱寄回家,人家北方商贩们不敢收,这才知道上了当,还跟外国监工发生冲突,闹出了人命。”

    杨文愤愤地说:“国家贫弱,人人都想踩一脚。”

    “东陆大学的老师说,法国逼越南把粮食改种为黄麻、棉花这类工业作物,越南那块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鱼米之乡居然缺粮!”杨炳惋惜地说,“云南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外国魔爪已经伸进腰窝,很快就能掏空,加上1912年云南独立,赶紧兴办‘富滇银行’发行滇币,当作外币抵门杠。”

    “那是我爹参加重九那年,‘富滇银行’办得挺早啊。”杨文有些不解地问:“越币,是法国钱。可富滇老纸币,说起来是中国币,那为什么要替换呢?”

    杨炳长吁一声,道:“内忧外患啊!本地‘富滇银行’发行老滇币,是阻止法国银币在云南流通,1912年云南财政实业工司上报云南军都督府军政部,批准成立‘云南公钱局’,后来改为‘富滇银行’,但从蔡将军到唐都督干革命,早已暴露缺钱的弊端,打仗多,老滇币贬值厉害。龙主席1929年上台,想振兴经济。”

    杨文说:“上次老工头告诉我,龙主席为经济所困,首先拿裁军开刀,‘废师改旅’,手下四个师长卢汉、张冲、朱旭、张凤春率先造反。我们做工的朱家就是其中之一。骚乱平息以后,朱师长卸下戎装,准备经商。”

    “养兵耗钱,短期起色又不大。”杨炳说,“为此龙主席1932年成立‘富滇新银行’,总行设于威远街,行长李培炎,印发新滇币,照券面金额兑换银币,规定为本省通用货币,按1元新滇币兑换5元旧滇币,分期兑换,然后销毁。一省之长,操碎了心。”

    “是不是这里说的?”杨文回到报纸,指着说道:“奉省政府授权发行新滇币,统一币制,管制白银与外汇,以稳定本省金融,调节市场供需,公布考核现金移动办法,凡移动银类,均需新行核准。从1934年以来,农工商各业渐趋发展,出口货物增加,外汇尚有多余。”

    “外汇不受外商操控,我们才有盈余发展新兴工业,提供国防军需。现在外汇市场已由‘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转向‘富滇银行’,云南的金融从破坏转向建设了。”杨炳猛地起身,一把抓起杨文,“走,我们去威远街,事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