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说好的正道之光,你搁这当魔头? » 第四十九章 金丹大道

第四十九章 金丹大道

    金丹、化神、元婴、婴变……

    从功法之上的描述来看,应该都是境界划分,当中本源描述,则可以说明金丹与元婴是应该类似于命轮的存在。

    消耗命轮本源的秘术,苏禹见过许多,他在泉溪宗黑狱内所使用的九转命轮便是其中之一。

    此类秘法,是以本源驱动,旨在以根基换生机。

    故而无论是修正道功法、还是魔道功法,都可以运用施展。

    “刑天师尊曾说过,外域修行者虽与中域一般修行命轮之道,但他们对于各个境界的称呼却与中域有些差别。”

    “可他老人家也说过,这种差别仅仅只是称呼上的差别,而非修行理论上的截然不同。”

    “只有像西域修行者那种只修体,不修灵、不修神、不修意境的旁门小道,才与中域的命轮之道有所区别。”

    话虽如此,但苏禹以这篇诡术进行逆推,竟是隐隐有种感觉……

    这所谓的金丹之道、亦或者元婴之道,未必就一定比自己所修的命轮之道差。

    前世的苏禹,已然踏上命轮之道的顶点。

    而这诡术中与他所知修行体系截然不同的奇思,让拥有如此眼界的苏禹,都不由双眼放光。

    不过,仅凭推论无法得出结论,只有实践,才会出真知!

    此术,自己可以运用。

    只需要以自身命轮,替代当中的金丹、元婴即可。

    秘术极为复杂,换做他人的话,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掌握,一旦施展出错,还会严重伤及根基。

    可这对于苏禹而言,却不是问题!

    几乎在脑海中念头落下的瞬间,苏禹处于礁石内的身体,便化作一缕雾气,消失在礁石当中。

    半响后,他再次出现,神色有些诡异。

    “应该说,不愧是诡术吗?”

    施展诡术,并未对苏禹本体,造成什么伤害。

    他刚刚所施展的是秘术中的‘金丹篇’,以本源消耗融万物,于万物间穿梭,摆脱追踪者。

    其速之快,甚至可以与真人境以肉身横渡虚空的速度媲美。

    这一点,看似寻常,可……

    从自己刚刚的感觉来看,此术命轮境即可驱动,命轮越多,能够坚持的时间也就越久。

    若换做自己命轮境的分身施展,每枚命轮应该都可以支撑一息,铸就三命轮的话,则可以坚持三息。

    一旦超过三息,那便不单是本源消耗了,命轮会刹那崩溃,根基尽废。

    “命轮境发挥出真人境横渡的速度三息!?”

    代价虽大,可如此效果传出去,足以震惊世人!

    而且,从刚刚施展时的感觉来看,此秘术的‘金丹篇’,命轮境之修仅仅只是能够施展。

    想要将其最大化利用,燃寿境与元神境要更为合适。

    若以燃寿境的修为施展,坚持时间至少会翻三倍,并不算出色。

    可若由元神境修为施展,在元神神识的操控下,命轮本源的消耗会大幅降低,最大程度的延长时间,让其能够从真人境界的修士手中逃脱。

    不过,若是到了真人境,就完全没必要施展此秘术了。

    因为境界的增长,只会增加施展秘术的持续时间,速度恒定。

    也就是说……

    无论是命轮境、燃寿境、还是元神境,施展此秘术的极限速度,都与真人境修士的横渡虚空相当。

    真人境与其消耗命轮本源,不如干脆以自身实力横渡。

    唯一可取之处,是融于万物这一点。

    “也就是说,这秘术中的所谓‘金丹’若是换算为命轮之道,应该相当于命轮、燃寿、元神三境。”

    苏禹说到这里,心中兴趣已经被提升到极点。

    随即,他身周虚空突然扭曲。

    下一秒,苏禹整个人毫无征兆的消失在原地。

    百里之外。

    苏禹于虚空中踏出,他在出现瞬间,便将神识释放而出。

    “百里吗?”

    没有多做犹豫,苏禹再次迈步而出。

    嗡~

    “横跨千里?”

    一炷香后,苏禹再次回到礁石内。

    “真人境可以施展,以命轮多少可决定挪移距离,极限处于千里之内。”

    “若是由本就具备挪移之能的天元境施展,极限距离会暴涨数倍。”

    “但其最出色的地方并非距离,而是打乱空间之痕,让人神识无法追踪。”

    “前世刘宗之所以能够以三星真人的修为,从灵主境的清泉峰手中逃脱,正是因为此法独有的效果。”

    “由天元境修为施展,完全可以越两境甩脱灵王境修士的追踪。”

    这个甩脱,并不是说天元境施展此术的挪移距离,大于灵王境修士。

    根据苏禹的测试,此术由天元境施展,挪移极限距离不过与灵主境修士相当。

    但其强便强在可以打乱空间之痕,让灵皇以下修行者的洞悉万物之能无从施展。

    “此诡术所描述中的‘元婴’一境,应该相当于真人、天元二境。”

    “如若再从追踪者中的视角分析,诡术中‘化神’一境,应相当于灵主、灵王二境。”

    诡术金丹篇中的描述,写有‘化神以下难以寻觅’的句式。

    如若‘化神’为此二境的话,那就不难理解了。

    因为灵主此境,在第二次开辟命轮的同时,会将自身意境融入真命元神,从而初步获得洞悉万物之能。

    简而言之,无论诡术中的‘金丹篇’如何融于万物,都会被灵主瞬间发现。

    “前世我下山时,为灵皇境修为,在灵主境的刘宗施展此术时,可以轻松捕捉到刘宗所去之处;由此可见,灵皇应该与诡术‘元婴篇’描述的婴变相当。”

    金丹、化神、元婴、婴变。

    秘术中所描述四境,正确顺序应该为:金丹、元婴、化神、婴变。

    四境,至少相当于八境。

    由此可以得出,此道绝非刑天师尊口中的小道。

    “可如此之道,为何会无人知晓?”

    确定秘术之能后,苏禹心中疑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甚。

    这传承究竟是从何而来?

    仅一诡术,便如此玄妙,其他传承又当如何?

    而且既然是传承之宝……

    当初小印,又为何会阻止自己诞生灵源?

    所谓传承之宝,并不是说只会在正式接受传承后,发挥作用。

    为了让持有者在接受传承后,能够毫无障碍的转修,在之此前便会对持有者进行一定的指引。

    这是不是说明……

    金丹大道的入门,并非铸就灵源,而是开辟识海?

    两者,从入门起就已经有所区别。

    “那岂不是,我自己又强行从此道,踏回了命轮之道?”

    微微摇了摇头,苏禹对于这一点并不在意,此道自己只能通过诡术窥其一角。

    未窥全貌的情况下,贸然转修,反而会让自身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且自己的分身,已经找到自己的道。

    此道参考即可,没必要深入。

    念及此处,苏禹阖上双眸,生气逐渐消失,重新与礁石融为一体。

    自己分身……

    已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