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无间劫 » 第四百一十六章 论 道

第四百一十六章 论 道

    端木铭心心念一动,这般残火炒制茶叶最好不过,当即转身纵了过去。

    道观里灯灭了,也不见有人。门外墙上挂着一口煮饭的铁锅,擦洗得锃亮。下面,还摆着几副蒸笼。

    端木铭心心中暗喜,若就在此处炒制,应该误不了时辰。也不及细想,先取来蒸笼,将水袋中的茶芽倒进去滤干。再取下铁锅,架在丹炉上。

    等着铁锅热度够了。端木铭心立即将茶芽倾入锅中,刚要伸手翻炒,却又愣住了。此等仙品,如何能沾染油腻俗气?可偏又忘了带木指。

    眼看茶芽已微软。端木铭心懊悔不已,如此天地灵物,怕是要毁在自己手里。

    情急之下,端木铭心眼中神光一闪,双手把住铁锅,缓缓注入真气。

    锅里的茶芽,微微滚动起来,竟似翻炒一般。不多时,便有淡淡的青草气味散出。又过了一会,青草味祛尽,茶芽中渐渐有真香透出。锅中,也隐现五彩雾气。

    端木铭心看得真切。只等茶芽半松半干,恰到好处时,猛地提起铁锅,将茶芽倒入蒸笼里。再把铁锅放回丹炉上,将蒸笼架到铁锅上,用锅热来烘焙。

    端木铭心盯着蒸笼,又担心茶芽太嫩,火力不均烘过头了,又像方才那般,双手握住蒸笼,用内力激荡茶芽。

    不知不觉间,茶芽渐干,香气愈浓,五彩之气也愈发明显。端木铭心凝神静气,只就着茶芽形、色、香的变化,随时变换内力强弱。

    也不知过了多久。

    茶芽粒粒如铁铸一般,香气似已到了极致,五彩之气陡然收入茶中。端木铭心暗道,阴阳相济返璞归真,时候到了。当即提起蒸笼,快步退开。又翻找出一只干净的陶罐,将茶叶小心倒入罐中,轻轻盖上盖子。

    端木铭心长舒了一口气,抬头看向天边,东方已然泛白。又觉得身上湿漉漉的,这才发现自己周身汗水淋淋。

    端木铭心也不在乎,只轻轻笑了笑,大功告成,总算没暴殄天物。

    “妙极”,身后忽然有人轻叹一声,赞道:“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小友火候恰到好处,老道佩服。”

    端木铭心心中一惊,连忙转身。却见那邋遢老道就站在身后,冲自己点头笑了笑。

    此人什么时候来的,自己竟丝毫未察觉,这份功夫怕是天下没有几人能及了。

    端木铭心定下心神,说道:“在下昨晚偶遇一株老茶树,须在天亮前立摘立炒。不得已惊扰了前辈,还望见谅。”

    老道扫了陶罐一眼,问道:“立摘立炒,也有这个说法。可你为何要半夜上峰,莫不是另有所图?”

    端木铭心凝神打量老道几眼,仍看不出功夫深浅,暗想此人深不可测,莫非真是那个老神仙,沉吟片刻,答道:“此茶生在绝峰阳面,得日月之精华,须夜半阳气回收之时采摘,方可保全茶之真味。”

    “夜半采摘”,老道却似将信将疑,问道:“小友,可否将茶叶借老道一观?”

    端木铭心轻轻一笑,将陶罐递了过去。

    老道双手接过陶罐,小心揭开盖子,眼中神光一闪,又将盖子盖上,叹道:“妙极,妙极。形、色、香俱全,胜过老道炒制的许多。”又摇头叹息几声,将罐子递了回来。

    端木铭心接过罐子,此人也炒制过绝峰上的仙茶,看来是那老神仙无疑,左右扫视一眼,接话说道:“可惜眼下无上好山泉。此茶须立摘立炒立饮,方能品出真香真味。”

    “哈哈”,老道仰头大笑,说道:“可巧了。老道昨夜炼了一炉丹,正想小饮一壶解馋,已吩咐弟子打泉水去了。”

    端木铭心也笑了出来,说道:“既有如此机缘,你我便同饮此茶。”

    老道连连点头,笑道:“妙极。泉水虽说关键,茶友亦马虎不得。与小友同饮此茶,才算保全真味。”

    端木铭心放下罐子,拱手答道:“能与前辈品茶论道,在下求之不得。”

    老道摆了摆手,问道:“方才你那内力控制火候的手法,又是从哪里学来的?”

    端木铭心摇头笑了笑,答道:“制茶之要,无非阴阳相济,保全真味。我只牢记这一条,其余的手段不过因时制宜罢了。”

    “妙极”,老道点头说道:“因道制宜,世间万事,皆是如此。”

    端木铭心沉吟片刻,问道:“都说万法皆道,若依前辈之见,究竟何为道?”

    老道眼中神光一闪,答道:“阴阳变化,周而复始,是为道。顺天应道,物我两忘,即为德。小友也是大道中人,心中还有什么疑惑么?”

    端木铭心点了点头,叹道:“若真有大道,演化万物。为何偏让世人贪欲无厌,争斗不休,受无间之苦?”

    老道轻轻一笑,慢慢说道:“太古之时,天地初开,混沌一片,阴阳交泰,孕化万物。女娲氏见万物俱是有形无神,有体无灵,乃夺天地灵气赋予人身。世人才得以从浑噩中醒来。谁料世人灵智渐开,却贪欲日涨,欺凌万物,混乱阴阳。直至上古时期,轩辕氏与九黎族首起祸端。自此以后,世间纷乱不止,血流千里。”

    端木铭心沉默一阵,又问道:“如此看来,天地虽有道,世人却无德。是以内受欲火煎熬,外有兵灾之祸。天道既予人以灵气,为何又要由着它自甘堕落?”

    老道笑了笑,接话说道:“上古时期,九天玄女见世间大道荒废,不忍世人受苦,乃于昆仑之墟授下无字天书。教人悟道修行,清明本心。”

    悟道修行,首在约束本心,可仅此一条,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

    端木铭心点了点头,只说道:“原来世间道法之源,也在昆仑。”

    老道侧身西望,似乎在瞻仰巍巍昆仑,缓缓说道:“大道无言。上古先贤将无字天书化为剑术,教人以剑证道,便是昆仑剑仙的由来。周穆王西游昆仑,将大道引入中原,才有了后来的两部真经。三百多年前,九黎族与中原武林再起争斗,昆仑子传下五门剑法,匡扶正道。百余年前,中原大地血流成河,无字真经出世,助太祖皇帝勘定祸乱。千百年来,世人虽无德行,道统却从未断绝。”

    端木铭心摇了摇头,说道:“那又如何?道统从未断绝,江湖却还是那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