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清冷女友 » 遗诏之争

遗诏之争

    今夜对于杨坚而言,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又不平凡的夜晚。

    宣帝驾崩,北周大事。权力重组,必会展开新一轮的血雨腥风的厮杀,在过程中充满无数的变数,灭亡与机遇并存,谁又能笑到最后。

    幸得杨坚平时广积善缘,位高权重,人情世故了然于胸,谋划布局信手拈来。

    宣帝御侍太监——赵总管,虽不是皇宫总管太监,却深得宣帝喜爱,一切俗事全交由其打理得井井有条,洞悉奉合喜怒无常的宣帝,耳边吹风剖有一番成效。喜好文玩字画,黄白之物。杨坚便投其所好,假借太后赏赐转手送予,平日私交甚笃。现关键时刻幸得通风报信,提前赶到宫中谋划布局。

    “赵总管,敢问太上皇可曾留下遗诏?”杨坚问道。

    “杨大人,太上皇现年22岁,正值壮年,平日从未在老奴面前流露出写遗诏的打算,现事发突然,也未留下口头遗诏。”赵总管如实讲道。

    杨坚听后,沉默不语,阖上眼眸,陷入深思。常规而言,皇帝驾崩前,必然会所留遗诏,遗诏之上一般会安排两件事情,一为选定继承人,由之继承大统,二是若新皇年幼,必会指定辅政大臣辅佐。宣帝自己已荣升太上皇,晋帝宇文炎早已继位,第一个问题已不存在。现晋帝年幼,年仅8岁,必然需辅政大臣,我须极力争取。玉清子曾欲言宣帝早逝,现已应验,且说我有帝王之相,日后将登临大统,现在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是我杨坚乃至杨家最后的机会,此时不做,更待何时,趁晋帝年幼,将宇文氏大周江山取而代之。

    思虑万千,却只在刹那,猛然睁眼,目露精光,眼光深邃,犹如要吞噬人的灵魂一般。

    等候在旁的赵总管初见眼神,心生恐惧,暗想自己押对人了,政治生涯必将延续下去,就听得杨坚说道:“烦劳赵总管派人将御政大臣王维、颜之颖两位大臣召入宫内,就说宣帝病重,正处于弥留之际,急需二位大臣起草诏书。”

    赵总管心领神会,不再多言,转身速安排人去请。

    不时,王维、颜之颖来到宫中,赵总管出面接待。

    内心忐忑不安的王维赶紧询问道:“赵总管,太上皇怎么突然会如此这般?。。。。。。”话痨一般,一口气询问多个问题,旁边的颜之颖一言不发。

    王维、颜之颖都是宣帝在打压原辅政大臣王福时提拔起来的,属于新晋贵族,完全属于亲皇派,是宣帝的亲侍内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今情况,无比焦急。两者还略有不同,王维是北周平民出生,从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才到如此地位。为人圆滑世故,善于阿谀奉承,投机钻营。颜之颖,是原北齐官员,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文章写作自成一家,其弟颜之推更著有广为流传的颜氏家书。兄弟二人因文学才华受得宣帝器重。在大周继续做官。

    赵总管看二人表现二异,内心颇有些瞧不上王维,心想——亏你还曾得宣帝器重,关键时刻如此心浮气躁。遂道:“二位大人,具体事宜还是由杨大人与之沟通,二位在此稍等。”言罢,转身去请刚离去得杨坚。

    王维、颜之颖听后,不漏痕迹得对视一眼,皆从眼神中看出不同寻常。各怀心思等待,此时略显漫长。就在二人内心愈加不安时,杨坚推门而入。

    “深夜,急召二位前来,所谓何事,想必二位大人已有所耳闻。”杨坚道。

    “略知一二,还请杨大人排疑解惑。”王维道。

    “事关重大,时间紧迫,我闲话少说,宣帝已然驾崩,死因暂且不表,因事发突然,未留下诏书,只留下口谕,现请二位大人前来,就是要协助起草诏书。”杨坚开门见山得讲道。

    王维、颜之颖听到宣帝驾崩时,内心翻江倒海,心道果然最担心得事情还是发生了,首先想到得不是宣帝如何死的,而是自己的仕途如何,该何去何从。

    “杨大人,不知道宣帝留下什么口谕。”王维问道。

    “宣帝在弥留之际一直呼唤我的名字,讲话断断续续,大概是晋帝年幼,让我辅佐。”说谎话,一副风轻云淡,脸不红,心不跳。

    王维心道——我们虽然不知宣帝驾崩现场如何,但我们不是傻子呀,如此敏感时刻,你出现在这里先不多说。辅政大臣怎么也轮不到你头上啊,为保证皇室的正统性,辅政大臣都要从皇室宗亲中或者先皇信任的重臣中选择,你杨坚是外戚——宣帝的外公,再说还不是你的亲外孙(皇后制度的优越性,新皇不论亲生,都尊为太后)。宣帝在世时,你俩就因政见不合,水火不容,闹得满朝皆知,民间盛传你野心勃勃,宣帝对你异常猜忌。典型的二不沾,是谁给你的勇气让你在这信口胡诹。

    “杨大人,此事事关大周国运,需慎重而行,请问,宣帝传口谕时,谁人在旁?”王维问道,你自己口说无凭,得需要证人。

    “赵总管一直在旁伺候,一问便知。”杨坚答道。

    “杨大人所言不错,宣帝确留下此口谕。”赵总管接言道。

    王维听罢,心知此二人已沆瀣一气,达成不为人知的交易。大脑在飞速运转,内心加速权衡得失——现宣帝已死,晋帝年幼,我大势已去。杨坚此人也是心狠手辣之辈,位极人臣,朝中势力深耕多年,根深地茂,既然敢如此说,必然已做周全打算,外面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若我极力反抗,今晚也许无法安然出宫,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依附于杨坚。

    “既然赵总管金口玉言,我无疑问,那我作为御政大臣,多问一句,不知杨大人辅政后有何打算。”王维心道诏书我可以写,那我有什么好处。

    杨坚了然,“国家能发展最重要的是稳定,且你们都是国家栋梁,应该承担更重的担子,为大周鞠躬尽瘁。”潜台词:你们,我保证不动,还升官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