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战国册 » 88 烽火起

88 烽火起

    工赐连忙拱手道:“先生万万不可啊,学生惶恐!灭楚之战,乃是该将军名扬天下之时,我只不过是做了些上不得台面的小玩意儿,万万不敢!”

    孙武:“上不上得台面不是谁说了算的,能够有奏效的,便是军中利器!

    怎么…你乃是老夫的学生,自古可有担心学生抢了风头的师傅?

    莫非…老夫在你眼中,如此没有容人之量?”

    工赐:“先生言重了,学生惶恐的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若是声明大燥,学生却德不配位,则必遭盛名所累!

    况且,那申候皂不过是申邑邑宰私自做主所为,一块小小肥皂,根本无伤大雅。

    学生日后定当发愤图强,出人头地,不让先生面上无光,这军伍的名声,学生无意军伍建功,区区几个奇思妙想而已…只能是谢过先生的好意了。”

    孙武自然不是要捧杀工赐,而是临时起了爱才之心,打算由此将他绑在军伍一途上,好继承自己的兵法。

    孙武叹了口气:“既然你还是坚持原来的想法,我也不勉强你。不过此战,可要亲眼见证一番?”

    工赐笑道:“先生建功立业之战,学生与有荣焉,早已心生向往,固所愿,不敢求尔!”

    又七日,潜城周边的草地上青绿相间,新抽长出来的草颜色较淡,为淡青色。

    数万步族竟然配了千乘兵车,还有众多骑兵,怎么看怎么都是高规格的大军。

    潜城一众守将,望着大军兵临城下。

    “那孙武果然打算全力攻打潜城了,千乘兵车集结于此,几乎全部骑兵与兵车都在这了吧?”

    “是啊,幸好用千金赎回了伯丕侄儿,这些时日早做了准备。三第也已亲自去了郢都,面见大王,说明情况。”

    “大哥,可是对方步卒看着最多也才两万,也不见那孙武躲在何处!”

    “兵车骑兵尽皆在此了,那孙武向来诡计多端,之前还准备利用我们当诱饵,吸引信阳守军前来之缘,说不定正带人埋伏着呢!”

    “这计策我们早已传回国内,信阳守军必然不会中计的!”

    “我看对方架势,这场恶战怕是难以避免了!大哥?”

    “信阳通道早有准备,不用担心中计。现在已然确认,事不宜迟,我们也点燃烽火,准备应战吧!”

    “好,能否坚守住不好说,但即便是死!我潜城固若金汤,倒要试试他孙武的牙口!”

    “哈哈哈,好,点燃烽火好让朝廷知晓,兄弟几个也去各城门准备吧。务必死守,崩掉孙武的老牙!”

    潜城烽火台,一道黑烟笔直地冲上云霄!

    楚国此时燃起的烽火可不止这一处!

    楚国朝廷,战报频繁。

    信使:“报!启禀大王,吴王亲率水路大军,攻我长江各大口岸,攻势凶猛,我军水军不敌败退,各大口岸关防仍在坚守!”

    楚王默不作声,面无表情,看不清息怒,望向了左下首的一众武将。

    先秦君子尚右,以右为尊。

    兵者主凶,武将则以左为尊。

    楚国左司马:“启禀大王,长江口岸不容有失,吴军擅水战,短期内难以攻下我们沿岸口岸,此时增拍内部兵马支援,还来得急。”

    楚国右司马:“臣附议,长江口岸在手,他吴军也只能在水上呈呈威风,只需派遣本部兵马支援,当无大碍。”

    众武将:“臣等附议!”

    楚王自有他的政治智慧,抬头望向文官那一方,此时珠帘上抬,方才看清楚王眉目。

    剑眉星目,脸色微微有些苍白,很好地继承了其母的外貌基因,正是一名俊秀青年模样。

    楚王:“善。准了!”

    众武将齐声高呼:“诺!”

    不多时,又有急报:“报!启禀大王,潜城方向,传来烽火信号!”

    楚王又看向了左下首的武将。

    不懂就问,专业的事请教专业的人,楚王这点做得很好,也正是他的为君之道。

    左司马看了眼下首一武将,正是潜城赶回的一员守将!出班道:“启禀大王,吴王亲率水陆之师,攻打长江沿岸关口,此时看来很可能就是为了彻底夺下潜城!

    然而潜城孤悬江淮平原,不好增援,其城内兵粮器械充足,城防完善,吴军想要吃下潜城,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臣建议,命其死守,不坐增援!”

    右司马:“臣附议,先前孙武军中探子传报:孙武准备利用潜城为诱饵,切断长江水路北上的增援,吸引信阳通道的守军南下前去潜城支援。

    其目的正是为了伏击信阳援军,为日后占领信阳通道做准备!而目前长江受阻,能支援潜城的唯有信阳通道了,这是孙武的计谋,不能派遣增援。”

    众武将:“臣等附议!”

    楚王:“准!传令潜城将士死守。”

    这信使还没领命称诺呢,有一个信使来报:“报!启禀大王,伍子胥率领大军,攻打淮河上游关隘,目前已下七座关隘,淮河已被吴军所占领。”

    这回也不用楚王凝视了,一武将出班道:

    左司马:“启禀大王,臣以为,现下吴王率军攻打长江沿岸,伍子胥夺取淮河,孙武又在攻打潜城。

    吴军当下的意图已经很明确了:他们准备彻底占领并控制江淮平原!”

    右司马道:“臣附议,江淮平原上,目前我们只有一座潜城,其余尽皆为吴军所占。吴军三路合计三十余万大军尽出,此时意图已然明显。

    显然是见江淮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囤田驻军,与我楚国长期对峙。”

    一名大将出班道:“启奏大王,微臣的看法与两位司马差不多,但是微臣建议派遣桐柏山一带的驻军,增援信阳通道。以防吴军偷袭,万一他们的野心不止江淮平原,伍子胥大军挥师南下,与孙武合击信阳通道,那就危险了!”

    左司马:“大王,臣以为不然,与其增援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南线长江已然派兵增援,万无一失。孙武大军攻打潜城,潜城固若金汤,并非是他短时间内能拿下的。

    而北线的伍子胥所率领吴军则不然,淮河上下游一片平坦,不如派遣桐柏山内的驻军注定出击!

    趁着伍子胥刚夺下淮河,立足未稳之时,进行突袭,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大败伍子胥!夺回淮河上游!”

    右司马:“不错,臣也附议,这伍子胥乃是我楚国的乱臣贼子!对我楚国恨之入骨,早该搓一搓他的锐气了!

    而且一旦我们桐柏山军队主动攻击伍子胥,难道还怕他增援孙武,或者是南下去打信阳通道吗?

    与其派桐柏山兵马南下增援信阳通道,不如派其北上,攻打伍子胥,一举二的!”

    那武将悲声道:“大王,两位司马,小心无大错,要打伍子胥,何不派遣北部的南阳盆地大军?”

    左司马:“哼!南阳盆地的大军乃是防御北方诸侯的,他一个小小的吴国,只不过是攻打我楚国外围,尚且威胁不到楚国境内。如何能分派走南阳盆地兵马,给了北方诸侯可乘之机?!”

    右司马:“臣附议,那伍子胥刚攻下淮河,立足未稳,又是疲兵,攻打伍子胥的水陆之师,桐柏山部队即可!”

    那位将领:“二位司马,末将还是以为小心为上,信阳通道太过重要,桐柏山内侧的驻军正是为了信阳通道而驻扎于此。

    只是要信阳通道还在我们手中,进可攻,退可守!即便是吴国夺了江淮平原又如何?

    届时攻守易势,我楚过大军,可随时袭扰,他吴国休想顺利囤田!

    那孙武诡计多端,不可能想不到:若是信阳通道还在我们手中,即便是他夺了江淮平原也休想安稳屯兵!

    而信阳通道一旦有失,便可直接威胁到我楚国腹地。此等情况,还不值得动用南阳守军吗?”

    左司马:“哈哈哈哈哈,你还太年轻,你似乎是忘了一件事:他吴国总共30万大军,此时全部都在作战,号称50万,我们探子已经探清了虚实,还有何人可转而攻打信阳通道呢?

    只要桐柏山军队牵制住了伍子胥,他孙武从潜城北上去攻打信阳通道,也要费不少时间!

    二者,信阳通道易守难攻,岂是那么容易被打下的?我们完全有足够的回旋时间。

    三者,现在可是春耕时节,即便是有一支你所惧怕的天降奇兵,夺了信阳通道,也要派兵守的吧?他们的士卒不用回家种地了?当真可笑!”

    那武将仍旧愁眉坚持道:“这…大王,臣还是建议小心为上,信阳通道不容有失!”

    大臣有了分歧,楚王也忍不住皱眉,不由看向了令尹。

    令尹乃是楚国国相的官职。

    令尹:“老臣以为,几位将军说得都有道理。”

    这是老政治艺术家了:一碗水端平,谁都不得罪。

    令尹接着道:“但正如两位将军所言,吴国目前没有吞下信阳通道的条件,北方诸侯虎视已久,不得不防。

    战绩稍纵即逝,不如转守为攻,给那逆贼伍子胥来个迎头痛击!

    即便是孙武调转矛头,从潜城去攻信阳通道,我们也还有转圜余地,无所畏惧!”

    左司马:“令尹所言甚是,臣附议。”

    右司马:“臣等附议!”

    那后方武将:“大王…!”

    楚王颔首:“准!遣桐柏山后方的驻军北上,诛杀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