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带上家当来穿越 » 第014章 虱子

第014章 虱子

    见香丫没什么精神,李雨晴就让她休息了。香丫有点不舍,但撑不住就睡了。

    陶大夫来看了一次,说要是不发烧,休息几天就好了。

    珍珍姐弟两出去大半天了,不知道逛得怎么样了。

    话说珍珍和家洪在东街找铁器铺的时候,竟然巧遇了大姑。

    莫小琴见到两侄子都来县城了,还以为是来看她的呢。她笑问大侄女:“你们俩是来看你大姑我了?”

    珍珍告诉大姑是来买锅具的。又把李雨晴交代要买的东西告诉了大姑。

    “买这么多锅干嘛?”

    “听李姐姐说,是要卖吃食,所以要买那么多。”

    “卖吃食?”莫小琴有些好奇了。

    大姑带着她俩买了锅碗和刀具,然后带她们回家吃午饭。一路上听侄子侄女说起李雨晴的事,她对这个女孩更好奇了。

    回家之后莫小琴就听妯娌说自己三弟来要钱了。

    她赶紧找到杨军问情况。只说三弟学人家赌钱,输了钱,来借钱了。她一着急就想回娘家去看看。

    杨军拉着她,不让她管莫大贵的事。这是她弟弟,她能不管吗?婆婆见她回来又在找借口骂人。

    不行,她得回娘家一趟,吃了晌午饭就回。正好用送两个侄儿的借口。

    她在拢箱里翻出的私房钱,都是她打零工攒的。平时杂货铺有公婆和孩儿爹看管,不用她们女人管事,当然她也没有零花。婆婆经常拿钱给弟妹她是知道的,她不像弟妹一样嘴甜。但自己用钱的地方却不少,只能在做完家务的空闲时间去挣点。攒了几年差不多十两,她全部带上。

    吃过午饭,珍珍和莫小琴说:“大姑,我和家洪回家要去找李姐姐说一声。”

    “行吧,那她在哪啊?”

    “李姐姐现在在医馆里呢。”

    “怎么到医馆去了?”莫小琴有点奇怪。

    于是珍珍就把早上来县城路上遇到的事说了。

    “原来是这样啊,被打的这个小丫头真可怜。”

    又听珍珍说这个李姐姐住在娘家,她也正好去看看是什么人。于是用一张红纸包了十文钱,去看病人得给个利是。

    在货架上取了两条毛巾,一块皂角,又拿了个脸盆,这些都是她们用得着的东西。看看缺什么再买吧。

    她妯娌看见她拿了这些东西,忽的一下就向后面走了。管她呢,告状就告吧!在这个家越来越憋屈。

    她们拿上锅碗,走到市场莫小琴想买一条肉,珍珍告诉她家里有肉,不让她买。家里能吃上肉了?只好买了点干米粉、干腐竹、挂面带回去。

    到了南大街,看到静安堂,莫小琴想:这静安堂是羊角县的大医馆,但是贵得很。一般小伤小病人们就去巷子郎中看,富贵人家才来。不过这里的医术也是出名的好。

    带着两个孩子进去医馆,药童立刻过来询问,看到后面的珍珍和家洪,他就知道是病人家属。打过招呼便去忙了。

    进了病房,看见病房里有两张床,一张床空着,另一张床上睡着一个小女孩。

    “咦?李姐姐呢?”珍珍没见到人,问道。

    刚好李雨晴从楼梯走上来,看到珍珍她们来了,她叫到:“珍珍!”

    “李姐姐!”珍珍向她介绍姑姑,“这是我大姑。”

    “大姑!”她笑着叫到。

    “欸!”莫小琴看到李雨晴长得清秀娇俏,一看就很喜欢。“来,这个小利是给你。”

    “不用不用,大姑您太客气了。”李雨晴不好意思接红包,不知道像不像现代那样要回一个小红包,她是真的没准备呢。

    “不是给你的,是给小丫头的,拿了利是快点好起来。”

    再推辞就矫情了。她高高兴兴地帮香丫收起来。

    “李姐姐,我们把你要买的东西带来了,”珍珍指着一堆东西说。“还剩四十六文钱了,铁器真贵。特别是刀。”

    “买到了就好,做的不错!”李雨晴夸奖到。有锅、刀,还在得月楼拿了两个碗,这几天刚好能用上。

    接过珍珍递来的钱,她分出几个给珍珍:“给,拿着买好吃的!”

    珍珍开心地接过,李雨晴又给了几个给家洪。家洪得了零花钱老开心了。

    “香丫要在医馆住几天,珍珍,你和家洪两人回家没问题吧?”她向珍珍询问道。

    “哦,我等会和她们两回去。”莫小琴说道。

    “那太好了,我这就放心了。”

    “放心吧,”莫小琴对这个小姑娘笑到:“这几天你要照顾病人,受累了。”

    “嗯,没事的,过了这几天,香丫就好了。”

    “等香丫好了,我们再来接你。这几天估摸会转冷,你自己多注意点。还有,给你们拿了些生活用品,有啥事你就到东街,第三家兴隆杂货找我。”大姑交代道。

    “谢谢大姑!”

    她有点着急回村,说:“那行,我们就先回村了。”

    “好!你们慢走啊。”李雨晴又被感动到了,在古代算是有认可她的家了。

    送走他们三人,李雨晴叫醒香丫,喂了药,给伤口抹了药膏。

    她看到香丫这脏兮兮的头发就心焦。于是,问春发要了一把剪刀,让香丫的头枕在床边,躺平,头发垂下,咔嚓几下就把头发剪短了。

    刚开始香丫还有点抗拒,李雨晴好说歹说,说了很多好处,说不出两月头发就长回来了,才把她说服了。

    剪了个齐耳短发。看着清爽多了。可是虱子都藏在发根,不如把虱子也乘机治好吧。

    于是,她又下楼买了一包虱子药,问清楚怎么使用,便用新盆打来温水,端上楼。

    让香丫依然是这个姿势,把药粉洒进盆里摇匀,手捧起药水抹在头发上,等头发全部打湿,就用木梳梳好头发。最后用毛巾包好头发,沤个半个时辰。

    “姐姐,我头皮痒。”香丫忍不住说。

    “嗯,这就对了。郎中说这虱子被药一沤,难受了找地方放钻呢。所以你的头皮才会痒。”李雨晴说。

    “啊?那它们钻到我的头里面怎么办?”香丫被吓到了。

    “那你怕不怕?”

    “我怕……”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你这虱子治好!”

    “嗯!”

    哈哈,小孩子就是好忽悠。

    倒掉水,李雨晴坐在床边检查着头发,就见到春发带着一个妇人进来,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女孩。

    女孩看起来和香丫差不多年纪,满脸通红,不停地咳嗽。妇人眼睛都哭肿了。

    妇人把女孩放在另一张病床上,春发快速下楼请大夫。

    陶大夫给病人开了药,赶紧拿上药箱上楼了。“病人高烧多久了?”他问道。

    “烧了五天了,时好时坏的。”

    “怎么这个时候才送来!”陶大夫着急的责怪道,“除了发烧还有何症状吗?”

    “咳嗽。”

    “咳了多久?”

    “差不多一个月吧。”

    陶大夫摸了脉,表情凝重。“先开些退烧的药吃着。”

    “大夫,我家娟娟是啥病啊?我们在村里请了郎中,吃了药的,怎么病这么久不好。”

    陶大夫看着妇人,又问她:“你们可有谁也是咳嗽的?”

    “没有。”妇人不太确定,又想了一下,“他爹有时咳一下,可也没这样咳的。大夫,娃儿是不是冷着了?”

    陶大夫叹息一声:“像是痨病。”

    “不可能!”妇人不敢相信,哭道:“我娟娟才七岁,怎么会得痨病?大夫,你再看看吧,绝对不能是痨病啊!”

    七岁的孩子就得了痨病,确实太残忍了,他对自己的诊断有信心,不过他还是安慰道:“要不,等刘大夫回来,再给她诊断一次吧。现下是先给孩子退烧。我现在就去开药。”

    陶大夫准备下楼,又停下脚步,对李雨晴说:“姑娘,这位病人我初诊断是痨病,你们若是介意,就给你们换一间病房,或者回家休息,注意观察伤者的情况就行。”

    “那就麻烦你们给新安排一间房吧。”李雨晴心里也害怕,古代痨病可是绝症啊。

    大夫去开药,叫春发带她们两来了新的病房。李雨晴把行李拿过来,心里才放心。

    给香丫靠着,她又下楼打了温水给香丫洗头。洗头水上果然飘着几只虱子尸体。她拿着干毛巾给香丫擦着头发。

    再这样洗个三天虱子就会彻底没了。

    她对刚刚的小女孩很惋惜。痨病在现代叫肺结核,倒是不难治,只是她也搞不到那些药。看女孩咳得那么厉害,病人和家属不应该戴口罩吗?现代的医术都不知道要采取措施吗?

    这医馆二楼有四个病房,除去刚刚那间她们住过的床位,现在已经住满了。

    隔了两间房,她听见妇人的哭诉声。和她说话的大概是女孩的父亲吧。

    “都怪你,我早就说来县城看病,你非要把工钱全部给你娘,一个子都不我们母女留。娟娟的病拖成了痨病,全怪你!”

    “怪我?你就生了个女娃,还一天不做事,就带着娃,你都能给她带成痨病,你还好意思怪我!你一分钱都不挣,钱我爱给谁就给谁!”

    “你……”

    “行了,这回出来娘给了我二百钱,给丫头买药吃吃。”

    二百文能干啥事!哼,男人!真是愚孝,没主见,没担当!

    李雨晴在心里忿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