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太一仙道 » 第217章 老君秘传

第217章 老君秘传

    此时此刻的独孤境浪子回头,幡然悔悟,跪地不起,对着元玄子口称师父!

    这真是令元玄子始料不及!惊喜莫名!

    面前的独孤境再也不是自以为是、桀骜不驯,助纣为虐的神精咒的义子了!

    而是他元玄子和玉泉子的亲生骨肉!

    虽然,他目前还只是喊他一声师父!

    这一声师父来的太不容易了!

    搭上了玉泉子的一条命!

    搭上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元玄子挥起宽大的道袍,揩揩眼角流下的酸涩老泪。

    他说:“既然你痛下决心,跟随我修道,皈依我当师父,那我系统地给你传授道家的秘笈。”

    独孤境仍然跪着,口中称谢:“感恩师父教化!”

    元玄子说:“也许,你还不懂什么是老君?

    太上老君全称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老君。

    老君曰:凡修习长生久视之道,先须理心、正行,然后习气。

    道则有三,上有还丹金液,中有神水华池,下有五金八石。

    术亦有三,上有神仙抱一,中有富国安民,下有强兵战胜。

    炼大丹者,精勤功行,清静身心。

    僻静探山幽玄石洞,绝于鸡犬,断却是非,不睹外物,不听外声,一心内守,无劳外求。

    大凡修道,必先修心。

    修心者,令心不动。

    心不动者,内景不出,外景不入,内外安静,神定炁和,元炁自降,此乃真仙之道。

    炼大丹者,固守炉灶,返老还童,功成行满,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

    一年益气,二年益精,三年益脉,四年益肉,五年益髓,六年益筋,七年益发,八年益骨,九年益变形神,身中有三万六千精光神,居身不散。

    身化为仙,足下云生,顶中鹤舞,号曰长生。

    修功不息,关节相连,五脏坚固,内炁不出,外炁不入,寒暑不侵,兵刃不伤,昇腾变化,寿齐天地,玉女侍卫,玉童相随,上佐玉皇,下度黎庶,号曰真人。

    长生之体,久视之门,洗心易行,乃成正真。

    然除想化物,要净六根,邪魔远离,众病无因,通幽显圣,无不成真。

    自己三清,何劳上望?

    自己老君,何劳外觅?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独孤境跪在地上问:“请教师父,如何成为上述三种人?”

    元玄子说:“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有何所得?

    为诸众生,强名得道。

    吾观众生,不了其心。

    徒劳浩劫,虚役其神。

    与心无了,永劫沉沦。

    依吾圣教,逍遥抱真。

    为太虚之道,得无象无声之教。

    或时神相见,尚不得与神共语言,所以者何?

    或有邪神来试人,此处无象,自然求道不求神。

    故老君曰:光而不曜。

    谓欲养其光明至于彻视,不欲小电曜光,精独与一神相见。”

    独孤境又问:“老君如何内观?”

    元玄子说:“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

    承其宿业,分灵道一。

    父母和合,人受其生。

    始,一月为胞,精血凝。

    二月成胎,形兆胚。

    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

    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

    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

    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

    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

    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

    十月气足,万象成。

    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

    照生识神,人之魂。

    司命处心,纳生元。

    无英居左,制三魂。

    白元居右,拘七魄。

    桃孩住脐,保精根。

    照诸百节,生百神。

    所以周身,神不空。

    元气入鼻,灌泥丸。

    所以神明,形固安。

    运动住止,关其心。

    所以谓生,有由然。

    予内观之,历历分明。

    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

    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像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

    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

    万物之中,人最为灵。

    性命合道,人当爱之。

    内观其身,惟人尊焉。

    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净臭秽,浊乱形神。

    熟观物我,何疏何亲。

    守道长生,为善保真。

    世愚役役,徒自苦辛。

    从道受分,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

    所以任物,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出,谓之志。

    事无不知,谓之智。

    智周万物,谓之慧。

    动而营身,谓之魂。

    静而镇形,谓之魄。

    流行骨肉,谓之血。

    保神养气,谓之精。

    气清而驶,谓之荣。

    气浊而迟,谓之卫。

    总括百神,谓之身。

    万象备见,谓之形。

    块然有阂,谓之质。

    状貌可则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躯。

    众思不测,谓之神。

    邈然应化,谓之灵。

    气来入身,谓之生。

    神去于身,谓之死。

    所以通生,谓之道。

    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

    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

    教人修心,则修道。

    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

    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

    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

    人不能长保者,以其不能内观于心故。

    内观不遗,生道长存。”

    独孤境跪地请问:“欲从何起?识从何来?”

    元玄子说:“欲自识起,识自欲来。

    本来虚静,元无有识。

    有识分别,起诸邪见。

    邪见既兴,尽是烦恼。

    展转系缚,流浪生死,永失于道。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

    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固身及物,闭目思寻。

    表里虚寂,神道微深。

    千经万术,惟在于心。”

    独孤境问:“请教老君日用如何修炼?”

    元玄子说:“日用者,饮食则定。

    禁口端坐,莫起一念。

    万物俱忘,存神定意。

    眼不视物,耳不听声。

    一心内守,调息绵绵,渐渐呼出,莫教间断,似有如无。

    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里津生,灵真附体,得至长生之路。

    敬天地重日月。

    惧国法、依王道、孝父母。

    上谦让下谦和。好事行恶事止。

    静常安、俭常足。

    慎无忧、忍无辱。去奢华、务真实。

    贫守份、富施惠。少悭贪、除狡猾。

    念孤寡济贫困。救危难积阴德。

    行慈惠、休杀生。听忠言、莫欺心。”

    ……

    独孤境默默的听着,却在心中进行分别,道法术可用于进攻者学,用于克己者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