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太一仙道 » 第358章 落寞奇境

第358章 落寞奇境

    文始真人见状,面有愠色,对着手中的天地玄黄玲珑宝塔里的蟒精斥喝:

    “畜生!还不出来还魂,更待何时!”

    蟒精听到此声,立即感恩戴德,连呼谢真人不杀,我这就出来给三位道人安魂归魄。

    蟒精被拉出宝塔后,瑟缩在草丛灌木溪涧里的虾兵蟹将和乌龟重新探出头来,但见往日神气活现、高大威猛的蟒精此刻已变成了一条细小的普遍爬行动物,一尺来长,双眼无光,浑身无力,沿着土坡钻进那把土黄色的油伞,伸出信子吸吸吸地吐着。

    然后,返回到三位道人面前,在各自的脚下打圈子,随着蟒精越转越快,道人的魂魄就像充气一般,渐渐地眼里放出光来。

    “好了,念你知错愿改,如今放你一条生路。”

    文始真人随手一扬拂尘,蟒精飞进了溪流之中,眨眼间不见了踪迹。

    真人又将拂尘轻轻扬起,三位道人身上的魔法尽失,完全恢复了昔日的精神。

    三人齐齐跪倒在地,向上叩拜。

    燕玄虎偷眼瞧真人微然一笑,准备要走,心想怎么能失去如此宝贵的机会,寻找福地洞天,一路艰辛,我们连一只蟒精都斗不过,今后还不知会有多少妖魔多少危难,若是没有真人及时出现,我等早已命归西天。

    于是,赶忙说:“肯请真人赐予法力!”

    文始真人淡然说道:“终南一望楼观周,遥见太白雪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日月共千秋。”

    说罢,化为一道红光随风而逝。

    话说三人无奈,返身回到楼观台道观休憩逗留了半个月,等身心调理停当,然后辞别继续向南。

    这一路之上,再没有道观,三人又没有盘缠,身无分文,连饿了三天,到了第四天上,燕玄虎把自行车推到拐角处停下,从驼包里取出一只糖瓷碗和一双筷子,头也不回地到街边小食店走去。

    “二师兄竟然去吃独食!”

    燕玄飞气愤地对大师兄燕玄龙说:“哼,叫我们给他看车子!他连咱几个招呼都不招呼!”

    “他说一定是给我们大家打饭去了!”

    燕玄龙到底是当家的,心底宽厚,他瞟了一眼燕玄飞。

    “他是去化缘的!”燕玄飞边说边从包里往外掏碗。

    “不会吧?”燕玄龙苦拧着脸,眼睛紧盯着燕玄虎的背影。

    燕玄虎先是到一家凉皮店门口,伸出碗去,老板不耐烦地挥手,撵苍蝇似地撵他走人。

    又去第二家,第三家,后来就看不太清楚了。

    “和尚才化缘的呀,我们道士化的哪门子缘!”

    燕玄飞有些气恼。

    “师妹,你错了!

    化缘不是乞讨,是化去内心的贡高我慢,也是化出世人的善心福根。

    佛家以乞食为教化和募化,自度、度人,难道我们玄门就不该用化缘来修无我无执之道吗?”

    燕玄龙说。

    约摸十五分钟后,燕玄虎双手捧着碗回来了,里面有半碗被嚼得七短八断的剩凉皮,一个半拉破皮素菜包子,还有一小截沾满泥土灰尘的烤红薯。

    他脸上毫无表情,一言不发,把脏不溜湫的烤红薯连皮带泥塞进嘴里,接着又狼吞虎咽地把包子和凉皮呼噜呼噜吃个精光。

    然后伸长舌头沿着碗内壁,一圈一圈地认认真真地舔,直到锃光瓦亮,他才心满意足地收回驼包里。

    “二师兄,这么吃是不是不干净?会不会生病?”

    燕玄飞小心翼翼地问。

    “只要心里干净就不会生病。”

    燕玄虎拧开水壶抿了一小口水。

    燕玄龙拿起自己的碗,二话不说,走向大街,向食客化缘。燕玄飞也坐不住了,相继乞食。

    待三人都吃毕收碗,燕玄龙又跨上自行车,向西骑去。

    眼看着天色转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还不知要到哪里才能落脚安歇呢?

    骑着骑着,燕玄虎突然激动起来,他大声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上傥骆道。

    当年那个险峻呀,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

    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

    我们马上就要到老县城了,这里的故事和《让子弹飞会》如出一辙。”

    “就在这儿安营扎寨吧。”

    燕玄龙说着,跳下自行车,开始寻找露宿场地。

    “怎么和《让子弹飞》一样,具体说下?”

    燕玄飞好奇地问。

    这下,好卖弄学问的燕玄虎可来了精神,他说:“民国十四年,土匪进犯老县城,将两任县太爷杀害于财神岭的山林中。

    后继县长不敢到老县城上任,背着大印四处游荡,跑到了人口稠密的袁家庄关帝庙办公。

    后来索性将县衙也搬了过去。李代桃僵,将袁家庄硬叫了佛坪,就是现在的陕西省佛坪县。

    中国的老百姓对于父母官多有趋向性,县官走了,他们自然要携家带口地跟着,

    于是,这座完整的城池就荒废在深山之中了。”

    “出家不能打诳语啊,真的假的?”燕玄飞有些将信将疑。

    “老县城建于清道光五年,它坐落在陕西省秦岭深处海拔1700多米的周至县厚畛子老县城村,四面环山一片绿油油的平坝上。

    据说,鼎盛时期老县城里有一万多人,而现在只有20几户人家了。

    据光绪八年县志载,这里的山民质朴劲勇,习险耐恶,民风刁悍,好讼轻生,鼠牙雀角,亦成讼端。

    山民行走,多持兵器,猎户常有镖客拳勇之技,一可当十,其火枪百不失一,足备非常之用。

    山内匪盗,有黑、红线之分,黑者换包设骗,红则拜把结党,绺窃抢劫,祸及良民。

    山中村落绝少,仅就所垦之地架棚筑屋,零散居守。其民五方杂属,无族性之联属,呼朋引类,动称拜兄。姻娅之外,别有干亲。

    往来住宿,内外无分,故奸拐之事屡见不鲜。”燕玄虎有过目不忘之功,出口成诵之术,他不显摆就感觉像是锦衣夜行。

    老县城依照清代的规制建设,有三座城门,为景阳、丰乐、延熏,城内有大堂、监狱、文庙、马神庙、火神庙、义学、义仓、书院等等,东西为街市,南为民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古老的城墙是用鹅卵石加石灰和江米浆筑成的。这就是被重建不到10年的西城门,豆渣工程,如今只好用棍子支着的政绩,它是当今诸多腐败工程的缩影。百姓颂扬清官第一的功劳碑,距离此碑不足100米,就是木棍支着的城门!焚字楼--古代人惜纸爱字,把用过的纸字不能随意丢弃,必须在焚字楼中焚烧,否则视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