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太一仙道 » 第500章 神秘气场

第500章 神秘气场

    抽润草心碧,敷香莲叶红。升龙攀矫矫,飞风鸣邕邕。

    而我集仙署,尝比瀛洲雄。星移婺女间,夙驾浙水东。

    列觉毛骨爽,坐如羽翼冲。万事皆爽埃,一气归鸿蒙。

    遐哉上圣道,邈与元化同。金简奠至诚,玉书铭代工。

    功成鲜冠剑,栖息期此中。

    燕玄虎长叹一声,顺着依山傍水的公路,埋头苦骑,不吃不喝不休息,骑行81公里,于傍晚时分,抵达了金华山。

    金华山位于金华城北,绵延79平方公里,早在秦朝时就有著名道士安期生在洞中修炼。秦汉时期,金华山已与五岳齐名。

    宋元右六年,婺州太守在金华山的北山祈雨,该山从此名声大振,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三十六洞天。

    传说皇初平十五岁时,他在丹溪放羊遇到一位道士,道士见他善良谨慎,就把他带到金华山的山洞里修炼。一去四十年,初平的哥哥初起,见弟弟放羊不归,便进山寻找,终于费心千辛万苦找到了他。

    初起问初平你放的羊呢?初平说都在山坡上。初起看到山坡上全是白石头并无一只羊。初平吆喝一声:起来吧!转眼之间,那些石头变成了纯白的羊群。初起惊诧之余,开始向弟弟学道,后世的成语“叱石成羊”便源于此。听说修到五百岁时,他们身体能够瞬间转换空间,大白天走路不见影子,面容如孩童。初平改名为赤松子,初起改名为鲁班。后来兄弟两人双双在此成仙,此洞穴被称为“二仙洞”。

    燕玄虎带着余怒来到二仙洞,只见洞内雾气氤氲,大约走了五十米,脸上、身上都是湿漉漉的。在一处拐角,燕玄虎摸着黑乎乎的石壁,在昏暗的光线之下,石壁上凹凸不平却很光滑,有人工凿刻的符号,每个符号一斗见方,在褐色的岩石上排列得错落有致,一边是九个,一边是四个。

    “这是文字还是图形?它代表什么?莫非是黄大仙的天门派武学秘籍?”燕玄虎自言自语道。

    他又向前试探地走了二百多米,来到双龙洞,洞口右面有一条青龙状钟乳石,有鳞有爪;左侧有一条黄色钟乳石呈俯伏状;洞分内洞和外洞,外洞钟乳林立,内洞宛如仙宫龙庭。

    从双龙洞穿越一条百米长的地下河,来到洞口小、肚大、洞深,内有飞瀑,形似冰壶的“冰壶洞”,从洞口到洞底筑有石阶260余级,盘曲通达洞底。出冰壶洞由东向西而上约一公里,即为朝真洞,又名真人洞。据传洞内曾有石真人。洞口向西,前临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只见四周芙蓉、鹿田诸峰挺立,宛若百道朝真。洞中瀑布落差达73米,堪称世界之最的仙瀑洞。

    待燕玄虎怀着复杂的心情返回到那十三个神秘符号的洞穴时,突然看到师父元玄子正巍然站在石壁前。

    他喜出望外地扑通跪倒在地上,声音嘶哑地喊了一声师父。

    元玄子平静地示意他起身,然后说:“你看这些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

    燕玄虎本想诉苦和告状,但听师父这么一问,他立即意识到原来师父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想听到,幸好没有唐突张嘴。他赶忙调整思路,认真地回答:“师父,这些符号确实非常奇怪,他们似乎都朝着一个方向在旋转?请教师父,这是为什么?”

    元玄子欣慰地笑笑,说:“中国符号的特点是以炁为内涵,炁的走向很有讲究。为什么讲究男左女右?古人写字为什么左行?针灸为何以左旋右旋用作补泻?画符为什么不仅讲究左右旋,还强旋转的数目?为什么古代地图是上南下北?你能回答上来吗?”

    燕玄虎把腰一恭,说:“师父,弟子不知,请您垂教。”

    元玄子说:“反映一年四季炁的‘斗纲建月图’,表示的是北极星居中不动,以北斗七星环绕北极星顺时针左旋一周为一年。反映一昼夜中人体炁血运行顺序的‘子午流注’以及‘十二经纳甲’,也是顺时针左旋。宇宙阳炁场的方向若顺天而行,为左旋;若是逆天而行,为右旋。因此,这十三符号均在左旋,以顺天意。”

    燕玄虎又问:“这些符号怎么像振动中的太极八卦图?”

    元玄子说:“宇宙间的一切物质、生命、精神、社会的现象,都是由振动频率创造而来的。太极八卦图描绘了阴阳交感滋生万物及质能互换和能量平衡的原理。从两仪、四象到八卦,其中的阴仪、阳仪、老阴、老阳、乾、坤都代表着不同阶次的高低能位,分别可以构成由低阶到高阶的能量系统。这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返无极的过程。宇宙正是这样一个物质化、生命化、阴阳化和辩证化的太极八卦图。”

    燕玄虎问:“莫非古人想表达的是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的养生修行大法?宇宙万事万物,信息同源,程序相同,节奏相应。那么,人与天地之间是通过什么来相互感应的呢?”

    元玄子说:“人与天地之间是通过炁来相互感应。”

    燕玄虎问:“师父,什么是炁?”

    元玄子说:“炁不同于呼吸的气,此处的炁是指能量,非物质肉体所需要的能量,是人的第一个灵体所需要的能量,比物质能量更为细腻。第一个灵体乃肉体的创造模板,如果人的灵体炁不足,则表现在肉体上就是多疾病,衰老快,若灵体的炁充足,则人的肉体健康。古代中国所指的人体经脉穴位是在灵体上,而非肉体上。

    《性命圭旨》有曰: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人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曰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因此,道教中有‘一炁化三清’之说。玄门修真皆是在炼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