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的分身是洪荒天道 » 八十 唐三藏

八十 唐三藏

    “愿,愿,法师问你话呢!”

    陆渊睁开眼的时候,耳边响起的是一个明明很陌生,却又莫名有些耳熟的声音。

    那发出声音的,是一个戴着顶行者帽、颔下留着几缕短须的男子。

    与此同时,存在于脑海中的记忆翻涌上来。

    这是陆渊提前用造化玉碟投过来的一缕神念,造化玉碟找了一对正在拜送子观音的夫妻,将这缕神念投入那妻子的体内。

    之后,原本这应该无法生育的夫妻,就有了一个一出生就会笑,还自带一块伴身宝玉的传奇孩子。

    那块玉上写着孩子的名字——陆渊。

    这也是他本来应该有的名字。

    只不过,后来隋朝灭亡,高祖李渊即位,建立唐朝,陆渊的名字和李渊相冲,没办法,只能改名。

    后来想想,陆渊是他们夫妻二人求了送子观音后所得,所以就干脆改名叫陆愿了。

    再后来,这两苦命夫妻死于初唐的兵灾中,陆愿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好在当时那座寺庙收留了他,让他在寺中做个小沙弥。

    本是要让他在十五岁时出家为僧,不过陆愿虽然生得不凡,却是天性木讷,为人处世都不太行。

    让他出家,更是一百个不肯。

    不过他又一个长处,就是根骨绝佳,且有过目不忘之能。

    只是跟着寺里的武僧学了几招,就打遍全寺无敌手了,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名气更是传扬到了外头。

    就连当今的太宗皇帝都知道了:汉中的通明寺中,有一个名为陆愿的俗家弟子,有万夫不当之勇。

    适逢此时,有一名名为陈玄奘的僧人,召集了一千二百余名有德高僧,在长安城化生寺开了一场万人空巷的水陆大会。

    而后,又在让太宗皇帝心悦诚服之时,提出了想要西行取经的想法。

    太宗皇帝当然不舍得放这么一个大才离去,然而陈玄奘西行之心坚定无比,言“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太宗皇帝对此无可奈何,于是只好放行,又是送宝物,又是赐名三藏的,极尽最后一丝希望。

    临行前,又广招天下高手,护送已改名唐三藏的陈玄奘西行。

    一来一去,就选中了陆愿。

    至于另外一人,则同样是一名武僧,虽然比不上陆愿,但一身功夫也已是登峰造极,有以一敌百之能。

    不过这位和陆愿可不同,人家是正儿八经出家了的武僧,法号本明,乃是崇拜玄奘的贤才,毛遂自荐的。

    之后,三人一马,出了长安,一路西行,现在的位置,是大唐边境。

    河州卫。

    其实严格来说,应该叫河州,因为唐代是以道、州、县作为地方行政级别划分的,而真正的河州卫,出现在明朝,乃是明朝的建制。

    当然了,这个世界中本就有各种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做考量(给之后一些东西打个预防针,比如吃穿用度......西游记里对这些总是自相矛盾的,我就按我自己理解的来了)。

    河州卫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再往外,就是人迹罕至之所了,也是真正西行的开始。

    不过那都是后话。

    虽然这河州卫偏远,但有赖于前隋炀帝对修建佛寺的热爱,这里居然也修建了一座名为“福缘寺”的佛寺。

    寺庙倒不是很大,修建地也一般,但在这偏远的地方,却绝对称得上是一等一的豪宅。

    可惜无论是三藏还是陆愿抑或是本明,对此都没有什么讲究。

    今夜,毫无疑问,是他们一行三人在大唐境内的最后一夜。

    然而不知为何,三藏却并没有让他们二人好好休息,反而屏退了热情的僧人,独独将二人召到了房中。

    房中,三藏端坐于蒲团之上,手中佛珠一颗一颗捻过,微微叹了口气,道:“你二人与我于此缘尽,明日一早,我一人上路,至于你们,哪来便回哪儿去吧。”

    本明吓得面如土色,几乎跪倒在地,连连拜道:“法师,本明可是做错了什么,您何故要赶我走?”

    三藏摇了摇头,看向呆呆地站在一旁的陆渊,心中想法愈发坚定:“此行路途渺渺,吉凶难定,可谓是九死一生。贫僧早先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绝不回头。你二人,却是不必跟我去寻那死路。”

    本明大急,他可不管什么宏愿不宏愿,他只知道,自从当日听了三藏法师的经文,他就已对他心悦诚服。

    如果二人间要选择一个坠入那十八层阿鼻地狱,本明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可惜,唐三藏辞去他们的心意颇为坚定,无论本明怎么恳求,他就是不允。

    无奈之下,本明只好拉了拉呆立在一旁的同伴,想让他也一起表个态。

    也就在这时,真正的陆渊,降临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抬头仔细打量了眼前这位西游中的绝对主角一番。

    此时的唐三藏,年纪大约在二十岁左右,正是最青春年少之时。

    传说他自十五岁于汉中寺庙中剃度出家以来,以苦行僧身份,行走天下,走一处,辩一处,最后天下闻名,博得一个“唐门千里驹”的称谓,为天下众僧所信服,堪称当今大唐中的天下僧正(僧正是唐代官方敲定的专门管理地方僧人的一个职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领袖。

    按理说,历经这么多年的苦难日子,他应当是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汉子,哪怕说他是能徒手干翻一头牛,陆渊也丝毫不觉得奇怪。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然而,坐在陆渊面前的唐三藏,却是一个面容俊朗、颇有几分阳刚之气的......光头青年。

    尤其是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黝黑深邃,给人一种“其中定然蕴含着大智慧”的感觉,为他增色不少。

    显露在僧衣外的皮肤,也并没有那种久经风霜的沧桑感,反而如待字闺中的少女的肌肤一般,细腻嫩滑,甚至隐隐散发出一种圆润光泽。

    吃了这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

    看着看着,陆渊的脑海中突然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这句在《西游记》中经常出现的屁话——以前是屁话,现在总感觉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