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天璇剑 » 第一章 拾心破迷障(五)

第一章 拾心破迷障(五)

    且说孟东遥醒来,虽仍然感觉全身乏力,脑袋却再无之前的昏沉之感。他缓缓下了炕,伸了一个懒腰,感觉来了精神,便走出禅房,来到院子。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拾心寺,出了房门一看,只见一个小院子,还没有自家一个凉亭大,但是这里阳光灿烂,安静祥和,院子中间有两棵大树上,时不时有巴掌大小的树叶落在地上,在院中铺成了一片黄绿相间的席子,墙头上快要干枯了的茅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有鸟儿自墙外飞进院中,瞧都不瞧孟东遥一眼,只顾着翻开树叶左挑右挑找着吃的。孟东遥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只感觉这个地方是那么的自然,又是那么的玄妙,仿佛初冬时节的一切美好都凝聚到了这个小小的院子。他怔怔地看着院中觅食的鸟儿,不由得坐在地上,脑中一片空白。

    无忧一大早取了几粒解毒丸,放在无惧给病人熬制的汤药中,及至中午,那些服用了汤药的百姓就病情大有好转,甚至有好几个人已经面色如常,也不再发热,他们却不离去,反而帮着无惧照看其他病人。无惧因此大喜,急忙找到正在前殿静坐的大师兄,说明了情况。

    年老僧人叹了一口气,面有忧愁。

    无惧心中一沉,问道:“大师兄,百姓病情出现转机,说明我的药方对症下药,只要按此方制药,分发给百姓,这场瘟疫就可以对付过去了。你为何不喜反忧?”

    无忧示意师弟坐在一旁的蒲团上,然后说:“昨天晚上我见孟家那小施主病情似是中毒,便给他吃了一颗我自制的解毒丸,那孩子今日就已恢复了七八分;早晨我尝试着在你熬制的汤药中也放了几颗,想不到只到中午便已起效;这一切都表明,这些人并非染了瘟疫,而是中了毒。只是我还不能完全确定,需要再观察几天。”

    “中毒?这怎么可能。谁有这么厉害,能让镇州西野数百里的百姓都中毒!”无惧不禁大吃一惊,失声喊道。

    “我在此思索了半天,虽然尚有许多疑点,但我心中大体有了方向,过两日或许便有结果。我那解毒丸制作不易,已经所剩无几,你寻些苍耳子、白茅、七叶花、苦槐根等,按我说的方法炮制,如果也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我大约可确定是何种毒药了。”无忧看着师弟,继续说道:“年轻时闯荡江湖,曾于极北的草原中见过一种草药,牧民们将这种草药制成药膏,涂抹在箭头上,用来驱赶袭击羊群的恶狼。这种草药还有一个用处,只须采它一片叶子,放入口中咀嚼,可使人身体发热,能抵御风寒,副作用便是全身通红,吃的多了,身体就会红肿。曾有人多吃了几片这种草叶,及至第三天身体便红肿起来,那些牧民常年在风中奔跑,茹毛饮血,皮肤本来枯糙黝黑,等红肿起来后如同长了树瘤,极为恐怖。只是这种草药,并不致命,吃多了也只是红肿,过两天便会自行痊愈。除非每天都吃,药性叠加,才可能成为毒药……”

    无忧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此处百姓是如何吃水的?”

    无惧回答道:“此处有戯沱河流过,在镇州城西南形成一尾湖泊,又分出各个支流,流往城外各处,百姓兴修水利,将这些水流引导至各自的村庄,既作饮水用,也做灌溉庄稼用。”

    无忧又问道:“寺里的水,也是从那湖泊里取来的?”

    无惧回答道:“这却不是。寺后山上有一股清泉,我引至寺里的井中,所以寺里饮水,不同于其他地方。”

    无忧点点头,说道:“那就差不多了这样了。大范围下毒的方法,无外乎那么几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水源处下毒。之所以来到寺里的病患病情未再加重,是因为饮水变好了。”

    此话一出,中年僧人一脸无法置信的表情,颤声道:“师兄,你是说真有人下毒?那能确定是用的你刚才说的那种草药吗?”

    无忧摇摇头,说道:“天下毒药千千万万,说不准是哪种?这次瘟疫的前期病状与我曾经见过的草药有些相似,所以我才有所怀疑。再说,毒药配制也不是只用一种毒药,一般都是几种药物一起搭配,以加强毒性和强度,有些可怕的毒药,跟救命的良药一样,非常难以炮制,以至于用上几十种乃至上百种的材料。我只是用了解毒的药丸,对病症效果明显,但是要说解药,还需重新试验来配制。你且先领我去看看周围的水源情况,我们再做打算。”

    拾心寺位于一片山崖之下,那山崖高二十余丈,崖面陡峭,如同刀削斧劈过一般,常人极难攀爬上去;无忧轻功出神入化,爬上山崖如履平地,气息丝毫不乱。无惧虽说也是武功高手,比起无忧却差了许多,这个中年僧人好不容易爬了上来,只见满身黄土,气喘吁吁,双手拄在膝盖上,腰都直不起来。

    无忧趁无惧休息的功夫,四处查看了一番。这山崖上是一片平缓的斜坡,杂乱地生长着各种树木,地上的枯叶铺了厚厚一层,踩上去沙沙作响。

    无惧走过来介绍说:“这个地方除了我几乎没人上来过,是一块宝地,树林中不仅有各种奇异的鸟儿,还生长着许多珍稀的草药。我在其中搭了一个茅草屋,又种了一些此地没有的草药,嗨,战乱连连,时不时便有瘟疫出现,多储备一些药材总是好事。这片树林的北面有一股泉水,便是寺里井水的来源。”

    “此处倒是一块避难的好地方。”无忧笑着,与师弟并肩而行,往山坡北面而去。

    “确实是。我在这上面准备了一把绳索,真有战乱时便可以拉着小榆儿一起上来躲避。我这拾心寺偏僻,极少会被波及到,寻常来一些小毛贼,我也能应付。只有一次,大批契丹兵马掠至,我与寺中数人躲在山崖下,只是当时尚未上崖,兵马便已离去。”

    无忧听闻,叹道:“世道如此啊。自晋开始,胡人势大,屡屡南侵,这镇州城不知被围了多少回,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枯骨埋尸荒野,天下一乱,从来苦的都是百姓。如今还算稍好,镇州城有大将坐镇,也不用直面辽军兵锋,若那周帝仍在,恐怕已经收复幽云各州,可惜,可惜啊。”

    老僧一阵沉默,又说道:“五台山离云州过近,而汉帝又极度亲辽,是以每年夏秋,总有契丹兵马掠境而来,肆意烧杀豪取,官府只虚伪作态,却不出兵抵御,以致五台山下人口寥寥,百姓四散,山上物资匮乏,生活极其艰苦;大汉如能同大周一般,持续北上抗辽,我五台山也不至于如此落魄,北少林的名号,都快要被江湖中人遗忘了。”

    无惧听完这一席话,唏嘘不已。他一心向佛,只以医治众生为己任,并不关心那遥远的江湖及天下局势,如今听了无忧这么一说,不由得想起一句话:“上医医国,小医疾人。”他哂然一笑,自嘲道:“呵,我这小医,只能救治眼前疾患,看不到世间众生苦,也罢,修一小圆满,此生便了。”

    无忧扶住师弟的肩膀,替他拍了拍背上的黄土,说道:“师弟,你以出世之心,入世行善,枯守这拾心寺一十七年,丝毫不忘初心,正合你菩萨之相,师兄在这方面差你太远。”

    无惧赶忙道:“师兄,你这可折煞师弟我了。谁不知师兄你当年……”

    无忧不待无惧说完,便摆手打断他:“过去的事,就不必再提了。你我查看完那股清泉,再去看看那尾湖泊。”

    无惧默然,他这师兄出家前故事,他只从旁人那听到只言片语,模糊地知道一些,只是这师兄,从不与他人说起自己的故事,仿佛那些往事,已经被他埋葬在五台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