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天璇剑 » 第三章 五台有青颜(五)

第三章 五台有青颜(五)

    第二日,孟东遥与小榆儿便感受到了学武的痛苦。天还未亮,两人就被无忧拉起来跟着寺内的武僧一起做操,而后匆匆吃了早饭,又被关在一处偏僻的佛堂中,听无忧讲解各种武学词义,两人玩心难收,听的是昏昏欲睡。无忧却不含糊,一根细长木鞭左敲右打,毫不手软。

    到了下午,无忧带两人出来,到那寺中空旷处,教二人打坐吐息。

    这时,一位戴着灰布僧帽,身穿灰黄僧袍的老僧缓步走来,这老人,额头上三根皱纹如山峰横列,眉毛雪白,直挂至脸颊下,胡须更长,拖至小腹,远看只觉得仙风佛骨,法相巍然。这老僧步步玄妙,既稳又沉,一般香客见了,皆心内感叹:终于见到真正的得道高僧了。

    老僧走近,看了一眼地上打坐的两小孩,沉声问道:“无忧,这两娃儿,就是从镇州来的那两个?嗯,他们未受戒之前,不可教授万佛相下部所记载的武功,这是为他们好。”

    老僧声如洪钟,隐隐透出一股威严气象,似是命令而非寻常说话,令闭眼冥坐的孟东遥两人体内气息紊乱,极不舒服。

    无忧双手合十,说道:“谨遵师叔教诲。”

    老僧一脸严肃,不喜不怒,转身离去。

    孟东遥等那老僧走远,再也坐不住,起身问无忧道:“义父,那位师傅是谁?说话说的我头疼,静不下心来。”

    小榆儿也睁开了眼,坐在地上却没有起来。

    无忧望着远去的身影,满眼崇敬之意,说道:“那是菩提堂的首座,洪玄师叔,辈分在寺里最高,比我和方丈师兄还高一辈,是我师父的,也就是你们师祖的师弟。他虽不在戒律院,却对寺内众人要求极其严格,谁要犯了寺规,被他抓住,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们以后见到他,要叫他师叔祖。”

    孟东遥记住了这位法号“洪玄”的老禅师,这位老僧的法号可是正统传承,不似义父这种半路出家的僧人,法号只由师祖指定即可。

    孟东遥仰头看着无忧,眼神清澈,他又问道:“义父,刚才师叔祖说的什么万佛相的武功,很厉害吗?”

    无忧抚着孟东遥的头顶,缓缓回答:“这万佛相,由三百年前一位得道高僧所创,是北少林的招牌武学,也是少林寺最难精通的功夫。这位高僧集少林数种绝技于一身,将诸般妙法化纳为这一部武功,它最大特点就是粗浅易学,方便入门,所以连五台山下的平民百姓也会一些基础功夫;但是这部武功越深入,越难练,我北少林几百年来,从没有一位高僧能将万佛相练习至顶峰,实为可惜。”

    孟东遥不解的问道:“那这武功有什么玄妙之处,为何那么多高人都参悟不透?”

    小榆儿站起身来,他拉了拉孟东遥的手,插话道:“我以前听师父提起过这万佛相,说是能让人变成一尊巨佛,而且每个练这门武功的人,变成的佛像都不同,所以叫万佛相,而没有佛缘的人,是练不成这武功的。大师伯,我说的对不对?”

    无忧对着小榆儿点点头,说道:“嗯,说的差不多对,不过将这部武功练到最高深的时候,不会变成巨佛,而是会在你的身后,出现一道巨佛的影子为你护法,增加你的招式威力,同时给坏人心里造成巨大的震慑。”

    无忧站到孟东遥和小榆儿对面,说了一声:“看好了。”,他运起内力,微微低头,闭目肃神,双掌缓缓合于胸前,在他身后,一尊巨大的罗汉虚像骤然浮现。

    那罗汉看似缥缈,却随着无忧的缓缓摆头,也转头似在俯视众生,如同活了一般,巨大的威压直让眼前两小人肝胆俱裂,想张口呼喊都发不出声来。

    无忧收了功夫,暗暗叹道:“还是有所欠缺啊。”他心中明白,自己这罗汉相只算是小成,真要练到圆满,身后出现的罗汉像将会更加栩栩如生,而且表情动作自如,就真像佛陀降世,威力更是天差地别,不能同日而语。

    虽然这罗汉虚像还不够清晰,但是对于两个小孩子来说,依旧如同看见了神迹,震撼的无以复加。

    空中的巨像已经消失,孟东遥跟小榆儿依旧仰头看着天空,嘴巴张得老大,久久不能回神,仿佛空中的罗汉依旧还在。

    无忧走上前,提了提两小人的耳朵,这才将两人拉回到现实中。孟东遥从震惊中缓过神来,他憧憬着自己的大侠梦,便拉起无忧的衣袖问道:“义父,我们两能学这部武功吗?”

    无忧呵呵一笑:“今天给你们教的,就是这万佛相上部的入门要点,你们两个三心二意,好像并不乐意学呀。”

    孟东遥急忙盘膝坐下,脆生生地说道:“义父,我们愿意学,我们现在就照着义父说的做,以后再有懈怠,义父你就狠狠教训我们。”

    无忧颔首,问道:“那怕不怕吃苦?”

    “不怕!”孟东遥和小榆儿同时大声回答,声音宏亮。

    有了这份心力,孟东遥跟小榆儿其后练习武功更加刻苦。无忧也格外严厉,不仅要他们早起晚睡,努力钻研招式,拼命锻炼内力,而且还让他们跟身材高大的武僧对打,以不断磨练他们的意志,直将两个九岁的孩子折磨的整日筋骨疼痛,坐卧不安,孟东遥还要再惨几分,因为夜间腹中疼痛更甚,他不得不咬牙强忍,好几次忍不住,他又怕吵醒小榆儿,便下床用桌角死死盯住肚子,直至虚脱。

    毕竟是最欢乐,最无忧无虑的年纪,两个跳脱的小家伙,有时候也会悄悄溜出罗汉堂去,但让他们愤恨的是,每次费尽心思好不容易跑出来,总是被那叫“洪玄”的师叔祖拦下,然后吃一顿毫不留情的训斥,再被押送回罗汉堂罚站两个时辰;最奇怪的是,两人偷偷跑出过几次,就被抓住过几次,从来没有例外,这让他们认为是被特别针对,更是憎恨和惧怕那个白胡子师叔祖。

    只有无忧带孟东遥和小榆儿去锦绣峰的时候,才是两人的幸福日子。孟东遥可以跟李希衍读书写字、吟诗作对,也可以在被针灸的时候,向这位无所不能的叔叔请教一些武学或者医学的知识,还能跟那个口齿伶俐、古灵精怪的青青姑娘一起“行侠仗义”;小榆儿最喜欢跟在青青姑娘身后,每当听青青喊道“有人受伤了,快来救人啊。”他就屁颠屁颠地跟上去,说一句:“女侠莫慌,让小僧瞧瞧,必能手到病除。”

    当然,有时候小和尚也会受到训斥:

    “妖魔鬼怪,哪里跑,东哥哥,快去南方拦住它,小榆儿,噫?小和尚,你不帮我降妖除魔,躲在树后面干什么?”

    “我帮你们念经啊。”

    “笨和尚,你不拦住它,在树后面念经,妖怪早跑光了!”

    “啊,疼,疼,疼,对不起啊……”

    “哼!小榆儿,你这名字一听就是那榆木脑袋,说了多少次了,听我指挥,听我指挥!”

    “嗯,我这名字可是师父给起的,说我是那上古的参天榆树,救苦救难的榆树。”

    “哼!你要是上古榆树,也是上古不化的榆木疙瘩!”

    小姑娘鼓起腮帮子叉着腰、对着小榆儿生气地指指点点的时候,最是好看。

    随着孟东遥轻功的不断长进,小姑娘跟孟东遥搭档的越来越默契。两人在树林间如同两只蝴蝶,上下纷飞,满脑子都是笑傲江湖,行侠仗义的心思,只是苦了那个只会笨笨参禅的小和尚,跟在树下,一路奔跑。

    “东哥哥,你去那根树枝后面,等我飞过来,你就把树枝劈断,冲出来打倒那个恶人。”

    “东哥哥,我这竹剑可是锋利无比,你看,我已经抓到三条鱼了。”

    “嗯,青青女侠果然非同凡响,今天可以饱餐一顿了。”

    “东哥儿,师父说我们不能杀生。”

    “榆木疙瘩,你再这样,不带你来抓鱼了。”

    “小榆儿,你吃鱼前多念几句经,鱼儿就会原谅你的。”

    “真的吗?东哥儿,我听你的。”

    “真是榆木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