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信天下 » 第67章 攻守易势

第67章 攻守易势

    随着田角被灭、卢卿人马的改旗易帜,齐国各部势力纷纷接受了韩信的招抚,齐地至此平定。

    但好景不长,不甘心齐地被汉所控制的楚霸王项羽,派遣了不少密使和细作前往齐地,鼓动齐国各地武装起兵制造动乱。

    韩信不得不分兵往各处去平息骚乱。

    但面对此起彼伏的地方叛乱,一味镇压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韩信召集幕僚们商讨解决办法。

    李左车为韩信分析出了如今齐国各地骚乱的源头就在于齐王已死,一些齐民担心齐国会就此消失被汉所并,而楚国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心理,才不断派人来鼓动齐国各地武装反抗,意图再造齐王。

    蒯通则表示,与其让项羽再扶持一个傀儡齐王,不如韩信来做齐王,这样既能稳住齐人之心,又能彻底断绝心怀异志者企图自称齐王制造动乱的机会。

    其余幕僚也表示支持韩信做齐王,尤其是齐国的幕僚们,他们认为韩信作为先齐王田荣的女婿,又是齐国的即墨侯,只要韩信册封有齐王室血统的田英为王后,齐人定然心悦诚服。

    最后李左车补充,如今齐地各路军队成分复杂,其中以汉军为最多和最强,韩信又兼汉大将军,名义上也是汉臣,若要称王,不可自封,须得由汉王承认,才能名正言顺。

    “若汉王不允,为之奈何?”

    “您如今兵强马壮,而楚汉相争又日趋激烈,双方都想获得您的支持,封王之请,料汉王不会拒绝。”

    于是韩信采纳了众人的意见,向汉王刘邦派去使者。

    果然如蒯通所料,没过多久,刘邦便派重臣张良携使者赶赴齐国,带来了正式敕封韩信为齐王的诏书和印绶。

    称王仪式在齐国都临淄隆重举行,韩信带着王后田英一起在高台接受了齐国臣民的朝拜。

    不过前来参加典礼的除了韩信本部文武官员及齐国文武、士族代表外,只有非刘邦直属将领赶来参加,以曹参、灌婴为首的汉军将领都只是派副将作为代表前来恭贺,而远在赵国的赵王张耳自然也只派了使臣前来。

    当然,作为汉王代表的张良倒是全程参与了仪式,毕竟有了汉的承认,韩信这齐王的地位才更稳固。

    不过,刘邦虽然封了韩信为齐王,但并不代表他就愿意将偌大的齐国之地全部就给韩信来管理。

    刘邦同时拜汉将傅宽为齐相、汉将丁复为齐国大司马(相当于太尉),以节制韩信。

    此时齐国有两套军政班子在对齐地进行实际统治,除了齐王韩信之外,还有汉三公级别的左丞相曹参、御史大夫灌婴,他们的人马实控着济北郡。而韩信虽贵为齐王,麾下两个三公,相国傅宽在曹参军中,大司马丁复在灌婴军中。

    尽管汉王刘邦希望韩信能够尽快出兵南下进攻楚国,但此时的齐国并未完全太平,各地时有楚国密使煽动的骚乱需要镇压。

    而且韩信自率军出关中以来,由于连年战事,减员、新编不断,队伍成员庞杂,亟需重新整训,否则后期很难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所以接下来的一年,韩信不是忙着平乱就是忙着整训军队,剩下不多的空闲时间就赶回临淄和王后田英造娃(前几年两人都忙于打仗,一直没什么机会),戎马之人,生死无常,总该早些给自己留个后。

    这一年,齐国这边没有什么大的战役发生,但楚汉战场却有不少新变化……

    近年来,刘邦与项羽的主力一直在荥阳广武涧对峙,韩信在拿下齐国后也没有立刻发兵攻击项羽,这让天下陷入到了一种微妙的三足鼎立的博弈状态。

    韩信的崛起,让楚汉两强都不敢再像过去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冒险行动,害怕一旦遭遇重大挫折后,会导致以韩信为代表的第三方势力迅速倒向对方。

    但长期的静态对峙同样是一种不确定的高风险状态,于是刘邦决定先在局部战场打破僵局。

    刘邦又想起了自己的发小卢绾,上次让他在修武顺走了韩信两万多人后,和彭越在楚国后方打得很漂亮,成功迫使项羽率兵回援了好几次。

    这一次,刘邦给卢绾的任务是带人袭击河内郡东边的东郡,以牵动楚军的主力。

    卢绾在进入东郡后,恰好当时项羽将项佗调到了齐国作战,卢绾趁机袭取了临济等几座城邑,在那里站住了脚跟。

    而项佗率军八万从东郡去齐国后,连续在田假和田角手里吃了败仗,偷鸡不成还损兵折将,导致士气低迷,回撤途中不少人选择开溜。等脱离齐地回到楚国境内时,只剩五万多人。

    项佗是从砀郡昌邑以西的定陶渡过济水的。没想到在北岸遭遇了埋伏已久的卢绾军突袭,项佗再输一阵,突围后,机动兵力大概只剩下四万。从此固守在东郡濮阳,不敢再出城与汉军交战。

    于是卢绾向老战友彭越发去邀请一起进攻项佗,可惜彭越自上次在砀郡被回援的项羽击败后,元气大伤。经过几个月的休整补充,兵力仍只有约两万。关键是他已经被项羽的骑兵吓破了胆,再不愿轻易和楚开战。

    随后几个月,卢绾软硬兼施,又夺得几座防御薄弱的东郡小城。

    卢绾一面用兵切断各城邑之间的联系,一面派去说客策反,慢慢开始有一些楚军守将开城投降,毕竟楚汉两家的核心都是楚人,转换阵营毫无心理负担。

    到汉五年四月,卢绾已经控制东郡大部分地方,率军五万兵临濮阳城下。

    项佗的兵力此时也约有五万,城内驻守两万,城外三万分作三个大营,呈三角形将濮阳城保护起来。

    但项佗还不放心,时不时派人去荥阳主战场,催促项羽亲自带兵来援救。

    项羽自知一旦离开荥阳广武涧,帐下亲信恐怕十天都守不住,此前薛公、大司马曹咎等人的惨败都是前车之鉴。可又不能对项佗明说,只能派使者前往宽慰,令其固守,称自己随时可能来援。

    楚军主力虽然一直在广武按兵不动,但卢绾见识过项羽骑兵的厉害,不敢大意。他到濮阳战场的第一天,就下令士兵在原野上深挖壕沟、广布倒刺,又沿路布置拒马阵,仿佛此役首要目的是防备项羽骑兵突袭的阻击战,次要目的才是进攻濮阳城。

    刘邦也派人来告诉卢绾自己会牢牢拖住项羽,让他尽管放手进攻。

    于是卢绾一面开始攻击濮阳城外的楚军,一面派遣使者入城游说,提醒项佗:“韩信不日将与汉王东西夹击霸王,将军现在若能率众归顺大汉,仍不失封王之位,岂不美哉?”

    想不到项佗不为所动,反而说韩信已经不是汉国大将军,而是齐王,如今齐国迟迟未响应汉王,恐怕早已反目。

    游说不成,又不好强攻,卢绾与项佗开始派兵互相截断对方的粮道。

    此时卢绾虽然表面上占据着东郡大部分城邑,但各城并没有多少兵力和粮草能给予其支持,他只好派人到乡野村落找农民借粮。

    五月,战争持续焦灼,汉军每日都要向濮阳城外楚军大营发起进攻,但强攻对硬守,汉军的损失要更甚于楚军。

    战至六月,卢绾忽然想出一个奇策,既然自己可以派人游说彭越,那想必项羽和项佗也会派人去劝降彭越。

    于是卢绾派出一支千人骑兵队,分成十组,在大野泽往濮阳的途中设伏,专门抓捕西楚斥候或疑似的使臣。

    项佗果然在陆续派人前往游说彭越,他不求彭越能出兵攻击卢绾,只要求其保持中立。项羽也派人给彭越画饼,只要保持中立,将来肯定封侯。

    卢绾在抓获好几批楚军斥候后,便令将军卫满,率一万人分数次悄然南下,迂回到大野泽附近。然后打着彭越的旗号,大张旗鼓北上濮阳。

    这将军卫满与彭越长得颇有几分神似,而当时诸侯军都没有统一的军服,全凭旗帜来识别领军者。

    项佗站在城头,看见“彭越”亲自率领人马出现在了不远处。他知道,自己又该撤兵了……

    当夜,项佗便率军弃城突围南下,作为砀郡长,他却没有选择前往砀郡屯驻,因为项羽已经派人接管了砀郡。

    项佗直接带兵去了彭城,此前留守彭城的项伯已经护送刘太公等人前往广武涧去要挟汉王刘邦。项佗这个西楚柱国兼砀郡长,便成了国都彭城权力最大的人物。

    而卢绾的军队由于连番鏖战,已无力继续追击项佗,不过好歹取得了东郡之地,让楚汉僵持不下的局面终于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