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虚龙隐宫 » 第六十一章 含光承影

第六十一章 含光承影

    “既是天意,公公可知天意不可违,还是请公公把宝库的位置说出来吧。”蒋绍义劝道。

    老太监没有回答,又闭上了眼。

    “不说宝库也罢,把出口告诉我们总可以吧?再说我们也可以把您一起带出去呀。”南希开导道。

    老太监仍然一声不吭,像睡着了一般。

    “不说算了,咱们自己找。”蒋绍义说。

    “对自己找,我就不信,离了你还做不成曹子糕了。”汪胖子气道。

    大家返回室内,用手电乱照。

    “你们看,墙上有灯。”海棠说。

    大家一看果不其然,墙上有不少精致的金制油灯,而且里边的灯油还是满满的。

    蒋绍义用打火机将油灯一一点亮,室内顿时明亮起来。

    他们环视了一下四周,见室内呈长方形,非常宽敞辉煌,其气势排场均比外面的步道高一个等级,室中央停放着一具金丝南木朱红亮漆金棺。

    “公公,这棺木里躺的是什么人哪?”易生问道。

    老太监仍是一言不发。

    这时汪胖子忽然说道:“这里躺的会不会是慈禧太后?”

    古教授说:“世人皆知,慈禧太后葬在菩陀峪定东陵,怎么可能葬在这里?”

    “也许葬在定东陵的只是个替身,真身葬在这里。”汪胖子说。

    “你脑洞开的可过大的。”易生摸了摸汪胖子的头说,“我觉着你还是节约点脑洞,留着往靠谱的地方开,比方说,宝物藏在这棺材里。”

    “对呀,”汪胖子一拍大腿道,“也许这棺材就是宝库,珍宝就藏在棺材里。”

    大家一听觉着挺有道理,珍宝还真有可能放在棺材里。

    易生赞道:“胖子,这回你脑洞开的还靠点谱。”

    “什么叫靠点谱,那是相当靠谱,不然这里光秃秃的,那些珍宝不放在棺材里,还会放在哪?”汪胖子极有底气地说道。

    “那就把棺盖打开看看吧。”海棠说。

    “好,那就打开看看。”易生说完走上前去推了推棺盖的尾端,没推动。

    “胖子,别光开脑洞,也干点实事,过来帮帮忙。”易生对汪胖子喊道。

    “没问题,谁让我汪胖子文武双全呢。”汪胖子往手心啐了口唾沫,上前与易生一同用力推棺盖,还是没推动。

    二人休息片刻,南希说:“我喊1、2、3,你们用力推。1—,2—,”

    二人憋足一口气,等南希喊道3,用力一推,棺盖被推动,棺材尾部露出了一个小口。

    汪胖子用电筒往里照了照,见棺内是空的,立即泄了气,说道:“哪有什么珠宝,原来是个空棺。”

    其他人也都过来瞧,的确是个空棺。

    这就奇了,如此高规格的墓室,如此高等级的棺木,里面却是空的,为什么呀?

    难道慈禧有钱没地方花,跑到深山老林的地下来摆阔?不可能吧。

    还是想把这作为第二寝宫,以备不测?似乎也不像。

    易生走到门口问老太监:“公公,您知道这棺材是用来干嘛的吗?”

    老太监摇摇头:“不知道,我当初将装珠宝的箱子,就放在那具棺木所在的地方,那时还没有棺木,我走后又发生了什么,我就不清楚了。”

    “那些珠宝呢?”易生又问。

    “我怎么知道。”老太监有气无力地说。

    见问不出个所以然,易生只得折返回来。

    “财宝能不能藏在棺材下面的地下?”海棠说。

    “有可能,咱们一起推推看。”蒋绍义道。

    六人一同用力横向推棺材,因棺材是空的,所以就被推开了,但地上并没有洞口,看来宝库并不在这里。

    汪胖子不死心,又回到棺材那,将头伸到棺木内侧,用电筒来回照。

    他发现在棺材头部有个物件,但由于棺盖压在他的头顶,看不清是什么。

    于是他又和易生一起,合力将棺盖掀掉,这才看清楚,那物件是把剑柄。

    “真够邪门的,这么好的棺材,既使不放人,放把宝剑也说得过去,放把剑柄。”汪胖子嘟囔道。

    “会不会是这样,”南希分析道,“本来珍宝确实是放在棺材里的,但在我们之前已经来了帮寻宝者,他们将棺木中的珍宝给取走了,但认为一个剑柄不值钱,就扔在了这里。”

    “要真是那样,我们岂不白来一趟。”汪胖子绝望道。

    这时易生伸手去拿剑柄,拿到手往起一抬,奇怪道:“这把剑柄挺奇怪,凭重量怎么感觉像把完整的剑。”

    易生说着右手拿出剑柄,左手就要往剑柄的上方划。

    “别动!”古教授抢上一步抓住易生的左手。

    易生不解地问道:“怎么了?”

    “我来看看。”古教授小心翼翼地从易生手中拿过剑柄晃了晃,然后走到阴暗的步道中。

    其他人不知古教授在搞什么名堂,只得耐心等待。

    不一会儿,见古教授向他们招手,便都奔了过去。

    古教授说:“你们先把手电都关了。”

    大家不明所以,知得照办。

    等电筒都关掉后,他们赫然发现古教授手里拿的剑柄竟瞬间变成了一把闪着寒光的宝剑。

    打开电筒一照,那把剑又变成了剑柄,大家不禁嗞嗞称奇。

    古教授兴奋地说道:“这是含光,又叫含光剑,没想到竟出现在这里。”

    蒋绍义说:“我曾听说有把古代名剑叫含光,以为只是传说,原来真有此剑。”

    “古教授,能不能讲讲这把剑的来历?”南希对古玩颇感兴趣。

    “咱们先回墓室再说。”古教授道。

    他们回到墓室后,古教授为了安全起见,将剑轻轻放在棺盖上,然后讲起了含光剑的故事:“

    据《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期卫国人,藏剑名家孔周,收藏有三把名剑。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宵练。

    相传最初孔周只藏有承影、宵练二剑,对含光也只听说其名,从未见过。

    有一次,孔周发现铸刻在承影剑身上的‘影’字略微有些松动。

    他用力往下按,见没什么反应,就向外猛拔,只听‘啪’一声轻响,剑柄竟分为两截,赫然露出一截短小的剑柄。

    孔周将剑柄缓慢拔出,只觉有剑在逐渐抽出,却不见剑身。

    他用手一碰,一缕鲜血缓缓流到地上,不觉间竟已被剑割伤。

    走进屋中阴暗之处,终于看清此剑的全貌,一旦有光线又看不到了。

    孔周运剑远挥,只觉剑柄剧震,轰的一声大响,丈余外的墙上竟然被发出的剑气洞穿。

    这柄剑就是含光。

    这三把名剑被分为上品含光、中品承影、下品宵练,可见含光为三名剑之首。

    不过这三兄弟剑,在春秋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谁承想含光竟藏身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