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被淘汰的边缘 » 第三章 欲速则不达

第三章 欲速则不达

    我们的期望值是不是过高了,所以才会不断的迷失在过程里?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钻牛角尖,或许是从小受够了父母关于“别人家孩子”此类论调的刺激,我对自己总是有那种近乎于偏执的期望:好一点,再好一点…比身边的人再好一点…

    外企正当时。大学毕业很容易就进了世界排名前10的一家外企做设计工程师。接下每一年都憋着那种攀比的心态努力学习,拼命加班,从主管升到了部门经理,又从世界50强跳到了汽车行业50强的公司,名头也变成了总监。但随着外企渐渐走下坡路,我终于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前进无望,我是应该维持现状,朝九晚五衣食无忧的混到退休?还是像极个别的同事那样跳到民企搏一把年薪数百万?眼看着有个同事在2017年勇敢的跳到了一家新能源民企,然后2018年上市分红上千万…我彻底无法淡定了。

    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40岁前也能挣到千万;方法是加入一家有上市希望的民企进入管理层,争取两年内拿到内部股配额。随即立刻开始调研,筛选,沟通,面试….生怕错过每一个机会。

    曾经有个人对我说:你的目的性太强了,客观的可怕。我反问:这不好吗?

    她又问我,你为什么要挣那些钱呢?我说:我想这辈子不用再为了买菜市场35一斤的牛肉还是山姆俱乐部60一斤的牛排而纠结;我想我的孩子能从小上高级点的学校多接触“二代”的同学,毕业后不要再为了找工作四处投简历…我想改变我的圈子,改变我下一代的出身,就这么简单直接。

    德国,辛斯海姆,莱茵内卡球场。

    那天我自己一个人披着霍芬海姆的围巾,挤在客队沙尔克球迷看台,身边是数百光着膀子振臂高呼“schalke”的彪形大汉,霍村2:0领先….老老实实的坐着不敢吱声,只能默默的拍照再顺手发个朋友圈:是时候亮出来我30年霍村老球迷的身份了…

    现在回想起来也挺有意思,开车从斯图加特去曼海姆开会特意提前查了地图可以小绕一下路过霍芬海姆,去膜拜一下这个村级的德甲球队。按照导航开到村口时掏出手机,计划是慢慢开着车路过有村名霍芬海姆标记的地方拍照留个念然后就一脚油门去球场,没想到不到两分钟还什么也没看见就已经从村子另一头穿过去了(可惜不能发捂脸的那个大黄脸表情)。

    再回想霍村这场德甲比赛,印象最深的就是几个前锋:乌特有助攻有打门柱,格纳布里不知道是不是后来去拜仁那个?最扯的就是瓦格纳,后来还转会到了中超…当时我就特奇怪这哥们踢球怎么和流氓一样,逢争高球必肘击,每次都犯规把沙尔克的后卫撞倒然后他自己还骂骂咧咧,以至于几次以后裁判都看不下去了给他发张黄牌才老实下来。

    手机响了,来电是国内的座机。现在应该是国内周六晚上10点多吧?肯定是骚扰电话,我想。但是我接连挂断几次之后又收到了一条短信:夏先生您好,我是前段时间您来面试运营总监职位的xx公司人事经理李朵朵,请问您下周一有时间吗?给您安排和董事长的最后一轮面试。

    “周六晚上10点还加班,建筑行业的民企还真是…”我犹豫。这也是我很担心的问题之一,从朝九晚五咖啡下午茶的外企,我真的要去民企试试吗?而且我的计划是下月初才回国,我还想借着这两个周末去卡尔斯鲁厄,海德堡那些地方都玩一圈呢,所以回个信息客气一句“您好,我在德国出差下月初回去,您看方便安排面试在下月15日左右吗?”放下手机继续看球,成不成的看天意吧。

    可能大部分外企的同事都有我这种心态?从光鲜虚荣舒适的外企,跳向一切都未知的民企,还是建筑业这种听上去就更土的企业…小马过河,举棋不定...这几个词应该挺贴切。

    经历各种纠结就不多说了,回国后和公司董事长面试就5分钟,他赶着出差。而我经过另一个十分钟考虑后还是选择加入这家公司,不知道这算是高效还是草率。对公司来说,他们是新成立的建筑公司,急需一个有大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来给他们干苦力撑摊子;对我来说,新公司,百亿规模,总监级,值得赌一把吗?咳,横竖不就一刀么,不犹豫了。

    镜头一转,入职时看着满部门百十来个红扑扑的脸蛋儿和迷茫的眼神,看看花名册有成人高考毕业的40来岁的大姐是部门高学历,又某科室平均年龄21岁,我只能干涩的咽口吐沫对自己说:挑战,就是机会吧?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拼了命的工作,总听说什么996,而我在那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就是707…早上七点到半夜12点,全年无休,绝不夸张。我总按照外企的思维模式去假设:我思路清晰,管理能力强,又拼命的加班赶进度出成果,就必然能得到好结果。我甚至给自己做了一个日程表,每个月要有多少业绩产出,要调整多少人员,要和哪些部门搞好关系。

    我严格且高效的按照日程表逐一达成了计划:

    第1个月:对内维稳,对外联络,请了十几顿饭;

    第2个月:收集分析数据,分析人;偷偷观察筛选各关键岗位备选人;

    第3个月:完成安内,一周内换掉6个经理主管开掉30多个员工,各关键岗位都换上了我选拔的人,每人涨30%的工资;

    第4个月:把80%以上的采购业务集中在了几家“靠谱”的供应商;

    第6个月:逐步攘外,把长期只销售不提货的市场区域负责人报公司黑名单;

    第8个月:打通积压物资的周转环节,采购成本降低70%;

    第10个月:被提拔成运营副总…

    第14个月:采购效率提高500%;

    第17个月:量产上线了两年前就立项的积压物资再利用项目;

    第18个月:上线了运营系统,比其他部门快了一年;

    第19个月:三个月内完成子公司运营部建立,比其他部门快了半年;

    第22个月:亲自转遍全国子公司库房,清库存6万吨,回笼资金3亿;

    董事长在我结束巡查回总部时把我叫到办公室给了我两万元的京东购物卡,说:辛苦了。现在公司也正在和资方进入实质性谈判,你继续努力。

    光鲜吧?飘飘然吧?貌似一切都顺风顺水,但是情况却急转直下:

    第25个月:我被子公司人员举报,接受内部审查;

    第26个月:在月度公司高管会上,被各部门围攻;

    第28个月:月度高管会后莫名的被董事长冷落,半年没和我说话;连我一手培养的工厂负责人,供应商,都从我的朋友圈里全部消失;

    第30个月:某子公司总经理离职,我甚至都没有被提名,理由是我能力不够;

    第33个月:公司结构重组,内部股认购,完全都没我的份;又耗了半年;

    第39个月…就是开篇的这次谈话。

    另一个也说过我“目的性太强”朋友对我说:你做的都没错,但是你做的太快了,这叫欲速而不达。谁都知道公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董事长招你来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些让他头疼的问题,但是你做的结果真的是公司所需要的吗?

    我明白朋友的好意,也懂得苦口良药的道理,只是我实在无法说服自己,我一直再和他探讨,就像是谈话中我和董事长再三强调的那句话:我是来求财的…我认为只有坚定的执行领导的命令,做到最快最好,才有可能得到回报。反过来说,如果我不这么坚决的执行,没有这些黑白分明的业绩,那我是不是更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呢?我有别的选择吗?

    所以我到底错在哪了?为什么那些阳奉阴违的人没有任何影响,而我这么拼命干活的人却得到了最坏的结果?

    现在想想,我错在了三件事: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