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后唐幻世 » 第二章 算计

第二章 算计

    就在安东军欢庆的同时,李致、赵无忧率领的三万精兵正在赶回幽州的路上。为了防患于未然,我吩咐他俩与重文,杨再海协同防卫幽州,一旦河东晋军来犯,只要闭门不出坚守城池即可,待渤海战事一了,快则不过一月,迟则不出月半,重智自会安排援兵前往襄助,届时就不怕晋军不退。

    这日晚上为了图个清净,我仅在宴席上敷衍一会儿就回了寝宫,倒在榻上回想起这次渤海之战。此次出征渤海可谓胜之不武,一路行来如走马观花般势如破竹,仅在中京显德府放了几炮,就兵临龙泉府;本以为对上普森会有一番鏖战,谁成想却也是花架子禁不得敲打,几天后就让倭兵兵不血刃骗开城门,一举平定。。。虽然此中疑问我郑重地询问过藤原叔侄,但他们却以此乃城中本国商旅买通城卫为由搪塞,其实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明白他俩说的言不由衷;关乎家国兴亡,谁人甘愿为些许钱帛而留永世骂名?进一步说,就是真有这样的人,倭兵又为何入城屠杀?

    另一疑点在于渤海将官各自为政,似乎无人领军。差人打听后才知晓,老帅普森数日前就被大纬瑎罔杀了,平日里说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当属如此,可怜老人家忠君报国数十载,到头来落个死不瞑目,幸得朴锐忠义收敛遗骸总算没有暴尸荒野,并要为其扶灵送回率宾府可见情深义重。虽然主帅被杀,但副帅高特牟却也下落不明,这似乎太驳常理,难怪城内守军如一盘散沙般无序。

    念及倭兵的禽兽做为,我无名火勃然而起,和自己记忆中的认识一般无二,只此南门一事其民族的卑劣品性就表现无遗,看来我的评价还有些高估。为了今后的发展,说什么也不能留这帮倭人在渤海,为防以后再出现殃及池鱼的祸事,更是要与其划清界限;鉴于倭人来的迅速又莫名其妙,倭国定是早就图谋在渤海经营,恐怕这两万人就是打算常驻渤海的。

    哼哼,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在我心中,辽东之地早就是内定的根本,藤原仲贞若是能明智地顺从我意返回倭国,安东军还可以暂时放其一马;如若不然,固然明着有损民声和流言传入倭国,影响目前的发展,然而暗中定不能让贼人生离渤海。

    早先派往渤海的童生和特工也已经全部归队了,童生返回安东继续深造,而那五十名特工又回归我和重智的亲兵队,这帮人在渤海闹得人心惶惶,此时也好功成身退,待倭兵被我轰走时或可还能派上用场。

    这两天琐事繁多,令人倍感疲劳,想着想着我就慢慢地进入梦乡会周公去了。

    第二日我和重智专程拜会渤海国望族乌家。此事乃那日晚上与杜老头定下的,相较于中原内地因着连年战乱而相继没落的豪门阶级,渤海国内几大家族的势力却依然根深蒂固,其中尤以乌家为最,是以若想在本地站稳脚跟,势必要对他们拉拢利用;然而,也不能不加限制,万一日后再有变故,这几家鼓动民众反了自己怎么办,故此如何下手还是要讲些策略的。

    杜荀鹤区区一句“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立时点醒尤在梦中的我。乌家做鹬,高、杨、李三家做蚌正是合适。舍去其他诸家不见,独尊乌氏一来是有鉴于七十余年来渤海正相皆由乌家把持着,夸张点说乌家之主打个喷嚏,渤海地界都要颤三颤;另一面也是作给其他人看的,不论乌府之行是否谈及渤海时政,那三家定少不了猜疑;兼之表明安东军同样重视他们这些亡国的栗末豪门,自然导致他们主动与安东接触;如此因势利导,不愁他们不言听计从。

    乌家凭空受此礼遇自然不敢等闲视之,倒有些受宠若惊,以原渤海正相乌光赞为首,领着族内二十多位在京的名宿耆老早早地迎出了两道街,惹得上京百姓积聚不散,大族能有这般动作那是常人盼望几十年也不得易见的。

    如今我的真实身份在城内已是尽人皆知,我和重智果真按约定的没有兴师动众,仅带了十数名亲兵随行,私下来会的举动大大地出了乌家人的意料,我俩又能毫无架子地与人们攀谈更是消释了不少双方彼此心中的隔阂。一路有说有笑地漫步折回乌府,乌光赞似是要作出姿态给旁人看,东拉西扯的闲谈,故意放缓速度,只瞧我们熟稔的交谈就如同阔别已久的亲朋,让混杂在路人中的有心人眼热;这正落了我的下怀,乌家这般做作必会气得某些人吐血,哈哈,若是为此真出了几条人命倒也省了我的烦恼,只看乌光赞三十好几,一付学究相貌,还真难料到会玩此手段,真应了人不可貌相的老话。

    区区两条街,我们足足耗去半个时辰,待到了乌府已是将近晌午,照乌家人的慢性子估算,我和重智怕是连晚饭都要在此打发了。

    乌家不愧为渤海累世豪强,独占上京城一角,占地几乎达到渤海王宫一半大小,仅是乌府的门面就很是大气,显尽富贵,左右两座硕大的石狮镇门,正门即宽且高,左右另开两个小门,四个门柱皆为金漆图身,门前方圆十数丈辟为广场,最近的房屋更是远在二十丈外,一派惟我独尊的势头。

    此时府门大开,乌光赞躬身请我和重智前行,我俩不失时机地小施恩惠,故作热情地拉着他同行,美得这小子喜色溢于言表,走起路来挺胸昂头,煞是神气。

    我俩还在奇怪乌光赞怎么前后差异这么大,第一步迈入乌府即刻释然,诺大的院内黑压压地跪倒了老老少少百十来号。一刻后我才知晓,原来乌光赞仅是当今乌家第三代,属孙子辈儿,凭着自己是家主嫡孙的身份,且本身又在三代中鹤立鸡群,故此才能接任正相,但在族内还是处处受到长辈制肘,称得上人微言轻了。

    整个乌府除了陪同我和表兄进来的二十几人,唯有一个老者端坐在堂内,长得干干巴巴,身材瘦小,垂垂老态估计已逾古稀之年,但眼中精光却闪现不断,对我俩的到来没做任何表示,仅是用眼光不停地在我俩身上翻滚,看到我心中有些发毛,在我印象中也许只有地府的孟婆可略胜一筹吧。从乌光赞恭敬地为那老者介绍我俩的神情看来,就算此老不是乌家主事人,也必定身份超然,因此也不用乌光赞再说下去,我偷偷一拉重智,对那老人一鞠到底,谦恭地说道:“小王李禔,拜见老人家了。“

    注:这两日朋友们的书评,永恒认真看过了,确实有一些不足,现正在查缺补漏,可能影响更新速度,望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