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富贵清流,雅俗人间 » 第四章 浩瀚回忆浩然往事

第四章 浩瀚回忆浩然往事

    长久大婚,二爷府里里外外堪堪忙活了好几天,拜过天地见亲族,前前后后规矩齐整热闹至极,也多亏了贾夫人能干,治家有法,处事有道,是为上善。

    是日,长久大婚酒宴结束,成国公夫妻从二弟家回来,一边喝着醒酒汤,一边闲谈着,夫妻俩聊着自己在各自宴席上的所见所闻,聊着聊着就聊到浩然二爷的家务事,国公爷夫妻作为大哥大嫂,也确实对二弟家里的很多事颇有微词,久儿春闱没能考上,大房三房都觉得二爷夫妻有责任,二爷夫妇多年龃龉,作为两人仅有的嫡子,长久对父母感情想必也是颇为烦恼,作为大伯父大伯母多少都能看出来,几个堂兄弟中,先不论庶出的两个小的,长久看起来话最少,但是这孩子遗传了老二的机智,大家公认他天赋异禀,极其聪明,当时秋闱中举就该趁热打铁,一点不能松懈,可老二夫妻俩偏偏高兴的忘乎所以,过年前后,家里老是大摆筵席,耽误大侄子复习功课,可不是坑孩子嘛,二侄女雅颂的确很出色,但模样最好的三侄女雅贤,性格比起大侄子就更孤僻,今日看起来薛氏生的几个孩子目前都还有模有样的,就不知以后好不好。

    夫妻俩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后来国公爷浩瀚又说道:“当初二弟妹进门时是真美,我记得最初见二弟妹时,觉得她是个极其精致的女子,很会打扮收拾,看起来英姿飒爽中不失温柔端庄,十分可爱,唯独性格霸道了些,我父亲却觉得无所谓,我母亲还很喜欢二弟妹这样的女子,当初老二和二弟妹的婚事,就是母亲留意多年的。”

    听夫君浩瀚老爷夸赞弟妹美貌的话,陈夫人也不吃醋,自己夫君就是如此,对自己从来都是什么话都说,不藏着掖着,浩瀚会欣赏女子的各种美好,但对妻子却十分专情,二十多年夫妻,浩瀚可以做到不碰除妻子外的任何女人,凡事都能稳在章程规矩里。

    一开始听浩瀚说别的女子的时候,陈夫人还很不适应,后来久了,慢慢了解了,觉得这简直是浩瀚老爷的优点,他只对自己老婆说,在外人面前绝对不说关于女人的一个字,陈夫人偶尔听到这类的话还很受吸引,难得可以知道在男人眼中的女人是什么样子。

    闲聊时,国公夫妻不喜有下人在旁边听,雅俗一个孩子在屋里玩来玩去还可,夫妻俩酒都喝了不少,于是浩瀚也就对妻子慢慢说起了关于老二的久远往事。

    话说成国公府与勤敬侯府是世交,勤敬侯爷虽有不少儿子,但唯独只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嫁给二爷的贾夫人,贾侯爷宠爱女儿如掌上明珠一般,女儿可谓凡有所求,无有不应。

    世袭罔替的勤敬侯府也是开国勋爵之一,侯府门风优良,世代文臣武将辈出,贾侯爷几子都为官入将出息,女儿贾氏婉言自幼受家风熏陶,学文习武不输男儿。

    贾夫人在容貌上比之大嫂陈夫人稍逊一筹,但也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陈氏爱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管家置产,样样出众,而贾氏婉言则是文武双全,做事说一不二,两妯娌各具千秋。

    老成国公夫人最爱样貌极俊的二儿浩然,浩然自幼因此娇生惯养的比女儿尤甚,加之浩然天资聪颖,读书出息,老成国公也宠之至极,但是浩然恃宠而骄,脾气太坏,嘴还厉害,不似老大老三那般叫人省心,和父母一不高兴就顶嘴,老成国公还时常说不过儿子,没办法,实在说不通,那就给他一顿家法。

    浩然年少参加科考时,叫家人极为省心,县试、府试、院试、秋闱皆是一场过,十七岁便考取了举人,虽说大儿科考也如这般顺利,但如此令人骄傲的儿子,是越多越好,老成国公夫妇俩当时宠浩然宠的是不明所以。

    浩然秋闱一过,已有举人功名,又是国公爷嫡次子,前途不可限量,高兴不已的老成国公本想大摆筵席,替儿子的功名好好庆贺一番,当时国公爷吩咐家仆为宴请之事做好准备,国公爷自己也正忙着在家里亲自给要宴请的客人写请帖,但当日浩然因小事不快,见到父亲写的请帖,请了自己不顺眼的人,立刻发毛,和父亲打麻烦顶嘴吵架。

    老国公爷看在儿子刚刚考上了举人的份上,一忍再忍,可浩然不但不知收敛,反而开始对父亲冷嘲热讽起来,国公爷忍无可忍,当即发作,立刻命令家丁请家法。

    每次对儿子动手都是国公爷亲自来,因为下人都不敢打二公子,以前国公爷没打几下,儿子就又哭又叫,恨不得立刻把娘叫过来,偏偏这一次,挨打的浩然一声不吭,国公爷为了和儿子争一口气,手就没停,把儿子身后都打的血肉模糊,其实当时浩然哪怕哼一声,国公爷也就收手了,这样一连打了五六十下,等浩瀚急忙跑过来拦着求父亲时,浩然突然晕了过去。

    国公爷慌忙和浩瀚把浩然抱去他房间里,立刻吩咐下人拿帖子请太医,父子这边急忙帮浩然换洗,很快太医也来了。等浩然伤势处理好,人也醒过来以后,就开始不理家人,谁都不理,国公夫人过来好言哄着都不行,浩然只嫌母亲烦,母亲话说多了,浩然干脆就说:“不行你们再把我打一顿,我现在就是不想听人说话,只要你们不对我说话,把我打死了都没关系。”

    国公夫妇无奈,只得不烦儿子,什么都依着他,当然,儿子伤成这样,一时间都不能下床,中举的筵席也不用摆了,国公爷政务繁忙,却日日过来给儿子敷药换洗,但是浩然只是手里拿着书本,或趴着或面朝床里,再不回头看父亲,也一个字的招呼都不打。

    伤好后,浩然也只是日日闭门苦读,过年了也一日都不歇,父母给压岁红包也不见笑脸,堪堪熬到春闱,会试一考,又是名列前茅,殿试只有排名,没有淘汰,这下中进士是稳的了,但是浩然还是不开心,满府都被怪异的氛围笼罩,前来送礼巴结的人,也是投错了好。

    在殿试的前两日,浩然突然打开自己阁楼的门,把书本全扔了出去,顿时心情大好,随后跑去马厩,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匹马牵出来洗一洗,下人过来想帮忙,浩然也不肯。

    国公爷一直觉得儿子有事,趁着殿试考试的时候,带人去儿子房间里外一搜,因为怕儿子发现,所有人动作都小心翼翼。小厮在柜子里发现了收拾好的包裹,书案的砚台下,还发现了一封给父母亲启的信,国公爷夫妇急忙打开看,信的内容是浩然已经料定自己可以高中三甲,愿以功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父母看到这封信时,儿子已经离家远走,自此游山玩水,天高海阔,请父母保重身体,勿挂勿念,总之,就是什么都不要了,也不会回来了。

    国公夫人还没看完就泪流满面,国公爷也慌了,这厢反应过来,又急忙叫下人找一遍,看儿子到底有多少私房钱,三个儿子从小到大家里的钱都随便花,要买什么去账房支就行了,所以应该不会想着攒什么私房钱,但是父母为了教三个儿子经营,时常贴补孩子产业,国公夫人尤其爱二儿,给了儿子不少铺面地契,以及一些黄金银票。下人很快找到放契书银票的紫檀雕龙小木箱,打开一清点,契书就不说了,都在那,可单银票就有一万两千两,此外柜子里的一个精铜瑞兽乌木箱内,还有三千多两大大小小的黄金元宝锞子,浩然平时花剩下的银子也有好几百两,都放满两个填漆红木匣子里,只要不挥霍,足够浩然一辈子逍遥自在了。

    国公爷本想把产业银钱全部收走,但是都已经给了儿子,如果还这么做,只怕会彻底把儿子逼急,再不能挽回,于是国公爷和夫人商议后,命浩然的六个贴身小厮,还有小院里的二十几个随从下人,等二公子殿试考完回来,要日夜不停的把二公子看好了,一有动静就要来报告,绝不能让二公子带行李单独出门。

    浩然考完殿试,回来关门就睡,天天睡,一直睡到殿试发榜的日子,儿子高中探花的事,礼部主事官员为了讨好,国公爷一早就得到消息了,但丝毫不敢高兴,就怕儿子跑了,一时间满府的人都抽紧神经的把浩然看着。

    浩然知道日子,到了传胪大典发殿试皇榜的这天,浩然早起要出门看榜,蹲守门口的小厮全如遭了雷击一般,围上来就问公子要去哪?贴身小厮海峰立刻过来,殷勤的要陪着公子,用马车接送公子出门,怕太阳把公子晒黑了,浩然气的怒训海峰:“这么多年在太阳底下习武,少爷我就从来没黑过。”

    因为浩然是空手出门的,小厮不好阻拦,几个就在后面偷偷跟着,看到公子到哪了,就一个再一个的轮流跑回府里递消息,然后再跑回来跟踪,国公爷夫妇和浩瀚都在等着浩然的消息,浩然上街一看,自己果然中了探花,虽是三甲之末,可自己才十八岁,所以也满意了。

    多年苦读,金榜题名时最叫人欢喜,离家出走的心也就不那么强了,人生得意时需有人分享,于是浩然去了酒楼,为自己叫了一桌酒菜,准备试着自己给自己庆贺。

    国公爷这里又得知儿子去酒楼的消息,就叫小厮过去把二公子好生给哄回来,今日金榜题名,在家里吃。

    俩最得信任的小厮去了酒楼里,酒菜已经上来一会儿了,但浩然还没动筷子,俩小厮就一左一右的扶着公子胳膊,劝公子回家,让小二去府里取酒菜钱,俩小厮把主子扶出酒楼的门,一左一右的搀扶着,一唱一和的说好话。

    海峰一个劲的劝:“公子,你今日金榜题名,还中了探花,看看我们全天下的勋爵府里,谁家能有公子你这么有才华的人,你是咱们国公爷的儿子,日后肯定前途无量,老爷夫人知道公子这么为府里争光,回去了,要什么老爷和夫人不给公子你,哪怕公子就是要天上的星星月亮,也定会给公子弄来的……”

    浩然也想回家和家人说自己的功名喜事,于是俩小厮就顺利的把主子给劝回去了,浩然见到站在府里等候自己的父母,先跪谢父母的恩情,这本是礼节,可当时国公爷和夫人一看,都当儿子这是要叩别,国公夫妇把儿子扶起来,紧紧握着儿子的手不敢放,也许是被父母的神情感动,浩然坚持要回自己屋里去,国公夫妇怕儿子是回屋拿钱准备跑,就更不敢放,国公夫人眼泪都要下来了,浩瀚在旁边看着,觉得弟弟应该不是为了离家出走,于是就劝父母松手,国公爷这边一放手,那边就示意浩然的小厮,让他跟着,小厮机灵,立刻过去了。

    浩然回到屋里,把自己写的放在砚台下的信,拿出来看看,然后用火折子点了,小海峰在窗户下看见,就招手叫人,在耳边偷偷说几句,让快点去报告老爷夫人。

    国公夫妇一听,满屋子松了一口气,但还是后怕,于是命众人还是要继续看着。浩然不知父母看过自己的信,转身高高兴兴的回到父母的主屋,和父母兄弟一起吃饭,国公爷见到儿子神情,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于是国公爷立刻打赏府里,说:“今日二公子高中探花,阖府同庆,所有家丁人等,赏六个月月银,至于二公子院子里的人,都赏一年月银,六个贴身小厮机灵,就赏三年月银吧。”

    众人一听,大公子当年中进士可都远没这么赏过,顿时全激动疯了,纷纷过来叩谢祝贺二公子。

    传胪大典过后,新科进士赴礼部琼林宴,宴会后,集体入孔庙拜谒孔子,再去国子监立碑,三甲还要跨马游城夸功名三日,最后才回家等入仕安排,浩然礼毕回家后,国公府大摆数百桌筵席为浩然的功名庆贺。

    虽然儿子才十八,此时儿子也一心忙着要入翰林院,好为后面的仕途打好根基,已经为儿子相中的勤敬侯爷的女儿婉言才十四,还没及笄,但是国公夫妇为了讨儿子欢心,这边儿子功名一成,那边立即就去侯府,给儿子定亲事,贾氏婉言自幼爱慕着美名京城的浩然,也愿意早嫁,侯爷又宠女儿,就依从了女儿,国公府下了数倍于一般国公府的聘礼,侯府也准备好了十里红妆的风光大嫁。

    浩然大婚前几日,一天晚上洗完澡,因为天气热,就穿了一身青色的薄缎贴身衣裤,刚洗过的头发还有些湿,然后独自去了父亲的书房,和父亲谈心。

    浩然不知道刚刚大哥浩瀚和父亲在一起聊天,聊了许久,浩瀚觉得老二迟早能猜到大家看过他写的信的事,国公爷看浩然真的决定要好好入仕了,也不打算再瞒着,见二儿子过来,国公爷就让大儿子先躲到后面去。

    浩然坐在罗汉床上,靠在父亲旁边,想套父亲的话,哪知国公爷不等儿子说完,就笑着质问儿子,信上写的那一大堆不孝忤逆的话是什么意思。浩然见父亲坦诚,自己反而不好意思,就想溜掉。

    国公爷把儿子抓住不让走,然后把儿子按在腿上,还伸手把儿子的屁股打了几下,口气严厉的斥责儿子,再不能有这种想法了,都快成家要当爹了,父亲以后也不会再随便打他了。

    这整件事,浩瀚自始至终都在场,就连浩然自己,怕都没有大哥知道的清楚,陈夫人听完也是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