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富贵清流,雅俗人间 » 第二十八章 糟心事的来龙去脉

第二十八章 糟心事的来龙去脉

    三老爷夫妇好心的暂时收留一家流浪的所谓亲戚,没成想这一家一住,就住在三老爷家里不走了,大柱子以他媳妇病弱没人照顾为由,也就不找差事了,反正住在三老爷府上,那就是客人,三老爷家里肯定得管吃管住的,而且浩荡三老爷家中极为富庶,他们一家作为客人加亲戚,就是再低等寒酸,每顿饭都至少有两荤两素加一汤,还是厨房做好了送过来,逢时过节三夫人也这样那样的给一点,这日子过的,可比乡下种田不知强多少,他们一家都舍不得走了,觉得三老爷家不少他们家一口吃的。

    大户人家没有撵亲戚的道理,无论府里人怎么暗示,这家都装不懂,三老爷看久了也看不下去,着人为大柱子前后谋了两份差事,但大柱子都不肯干,就说要照顾媳妇。

    管事的叫大柱子帮府里打杂,大柱子压根儿不愿意干活,管家后来直接明示他一家搬出去,府里为他们找房舍,大柱子又以媳妇病弱,不能搬迁颠簸劳累为由,就是不走,只说等媳妇身体好了再说。

    三老爷也确实不好叫家丁来蛮横的,万一大柱子和金氏夫妻一条心,就是拼着不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金氏看着就像一口气还没断的人似的,真要是闹出人命,可就不妙了,现在周遭四邻都知道这一家人住在自己家,还是“亲戚”,真要动了蛮的,就算没惹出人命,那这之前的一场帮扶非但分文不值,还会惹出欺凌弱者,不仁不义,见死不救的一堆恶名。三老爷身为顺天府府丞,职位首要接手处理的就是京都的各项民事案件,这样的事若还发生在三老爷自己家里,对三老爷本人的官声肯定是个极坏的影响,所以三老爷为这事还真就愁住了。

    后来为了撵走这一家,三老爷指示厨房,每顿饭只给他们一家两个带点荤腥的素炒,觉得大柱子这么个人有手有脚,还这么懒,天天在府里游手好闲,一天到晚逮着个人就坐着吹起来,还把自己媳妇和他家说的多亲多亲,他不干活,府里的下人还要当差呢。

    府里有府里规矩,大柱子是个爷们儿,根本进不了府里的内院,但他媳妇金桂芳是个女子,加上孩子又没多大,就可以时不时去三夫人秦氏屋里坐坐,聊聊天。这金桂芳看起来也像病的极重似的,丫鬟都不敢推搡,真要倒地不起,到底是真的还是装的也看不出来,万一闹出人命,加之这一家又没卖身府里,都是良民,对浩荡三老爷的仕途可是个大威胁。

    秦夫人心善,想着来也就来了,时不时有个什么零碎布料,散碎银子也都给她们母子带着,加上屋里吃得多,小孩是天天都要来,每次金桂芳也把孩子一起带着。但金桂芳特别懒,有碎布头也不肯做针线,只想要现成的。金氏母子每次一到秦夫人屋里,就四处打量,无奈柜橱摆设等物没想头,好的东西也弄不到,但是一看见有吃的,秦夫人若没主动给,金氏就用手指着吃的对她儿子说:“想吃那个吧,你自己去拿,姑奶奶家不就跟自己家一样嘛!”小孩果然去拿,丫鬟们见孩子小,也不好怎样,金氏随后就着儿子手上吃,有时候把儿子手里的拿过来吃,叫儿子再去拿。

    秦夫人见小孩不洗手就在吃食上来回乱抠,也怕不干净,后来不管有什么吃的都先给点。有时金氏看见秦夫人屋里丫鬟全换新衣服了,也跟秦夫人讲没衣裳穿,若有旧的就给几件。秦夫人对这些倒是不吝啬,自己不再穿的旧衣服就翻出两件给金氏,但是夫君孩子的旧衣服从不给人。

    今年开春后不久,估计是浩荡三老爷吩咐裁剪给他们家的例菜,人闲着就会馋,有一天,金桂芳带着她儿子和以往一样到秦夫人屋里坐着,到吃饭时也不走,当时桌上有两副备给老爷夫人的碗筷,因为老爷还没回来,等菜上齐的时候,秦夫人还等着金氏自觉离开,不然自己当着外人的面吃不下去,不料,金氏不等人说话,直接走到桌前,拿起筷子就着菜盘里大口吃起来,边吃边腾出嘴夸:“哦呦,这鸡味道烧的好,这么丰嫩的,比我以前吃过的所有鸡都要好吃……姑奶奶,你家菜做的真好味道……”说着又赶紧夹鸡腿给儿子吃,还连忙说:“快尝尝姑奶奶家烧的鸡腿,快拿着吃,这些菜都是姑奶奶烧给你这大孙子吃的,看姑奶奶对你多好。”

    秦夫人当时看呆住了,屋里的仆妇丫鬟们也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全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看着夫人不敢多动。秦夫人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却又不能吩咐赶人,想着吃就吃了,一顿饭而已,后来心里缓了好几遍,觉得这母子太可怜,大柱子又懒,怕是都馋了,偶尔吃一次也没事。

    不成想,这是就一吃,这对母子以后就不走了,大柱子没差事,这对母子有差事了,就是每天按时去秦夫人屋里蹭午饭。毕竟第一次吃的和和气气,一旦开了例,后头除非翻脸,否则没法赶人。秦夫人是特怕她们来,就怕把病气过给家人,随后秦夫人便与她们母子打游击战,饭吃的是早一顿晚一顿的。可不管是早还是晚,午饭总是要吃的,金氏母子扑了两回空,索性就来个守株待兔,每天辰时末便去秦夫人屋里等着,等到午饭上桌,吃饱了再走。

    因为长平成家后也入仕了,就在自己的小院里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可长安每到休息日不在家塾时,总要回家和爹娘一起吃。长安每次回家都能撞见金氏母子,每回上桌都能看见金氏吃相难看的抢菜,鸡鸭鹅就两只腿,总是金氏一只,她儿子一只,每次金氏把两只鸡腿抢到碗里,就对一脸反胃的长安笑着说:“二哥儿下次再吃也是一样的,反正你有的吃,不像我们一般吃这些少,侄子小,你是念过书人,让让你侄子啊!”长安一看见金氏这副德行就胃口全无,吃不到鸡腿就算了,还要被这通话再恶心一遍。

    猪羊、鸡鹅、虾蟹、甲鱼、鳝片什么的,厨房烧好了,丫鬟用木盘接着往桌上端,金氏大老远就盯着看是什么菜,不等丫鬟把菜盘布置好就第一个伸筷子夹往嘴里吞,有时候不等菜上桌就要凑过去夹,若离得远就站起来夹,边吃边把好的往她母子碗里抢,叫她儿子也赶紧吃,又对她儿子说:“用手拿着吃,吃快点,这都是姑奶奶家为你做的,看姑奶奶对你多好……”那满脸喜悦的馋相,长安看着都觉得倒胃口。

    厨房里每回特意为长安做的菜,长安只有看的份。而且金氏母子吃相太难看,筷子舔完就在汤锅里搅,边吃边舚舌咂嘴的,金氏的儿子瞧着也三四岁了,吃什么都用手抓。

    长安自然不愿意和这母子俩抢食吃,那也丢人丢到家了,所以每回气的没胃口不说,还异常烦躁,当场是不好发作,可等这对母子一走,长安立马就冲着自己亲娘找麻烦顶嘴。可每次等金氏母子一离开,秦夫人又有砂锅瓷罐端出来,鲍鱼、鹿肉、野味等,秦夫人都舍不得端上桌,等金氏母子走后,才拿出来叫儿子吃。但长安被狠气一场,一时又压不下来火,对娘的一番好意也不领情。秦夫人劝哄半天,长安才肯吃点,可是吃了也没什么好脸色给母亲。三老爷虽然觉得儿子太不像话,但也能理解,长安生的魁梧雄健,从小就很能吃,也特别好吃,加上长安马上要考科举了,总不好揍一顿,没办法,三老爷只好给儿子弄个私人小厨房,让儿子每次回家想吃什么,就单独吃什么。

    这下好了,秦夫人灵光一闪,凡是有啥好东西,就偷偷塞到大儿子院子里,叫媳妇徐氏自己看着弄,再就给小儿子开个小灶,以后不管什么乌鸡、老鸭、大肥鹅,长安都能吃着两条腿了。秦夫人和三老爷就在豪华的内院正房嘉乐堂里,夫妻俩天天吃着家常菜,就每回侄女侄子来,也只是一顿稍微好一点的,来来回回只叫俩孩子不停吃点心,当然,点心都是秦夫人精心准备的,等侄子侄女走的时候,更是大包小包的美味糕点带着。

    不止如此,秦夫人还以油腻太重对身体不好为由,隔三差五的吃顿素斋,不过也奇怪,这金氏看起来那么病弱的一个人,怎么就要吃肉呢?天天吃,顿顿吃,都不腻,吃点素的不也对身体好嘛!

    浩荡身为男子,总和一个客居女子同桌而食,简直太伤风化,虽说三老爷担心自己为官声誉,可金氏却丝毫不在意行为名声,只管我行我素,只要她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惹急了三老爷,三老爷索性就以怕长胖为由,时常就秦夫人做的酱菜配粥饭,学着自己老丈人秦大人的清官风骨,过起了“两袖清风”的日子。

    金桂芳母子好像也不傻,后来就天天打听秦夫人中午吃什么,若是吃素,就准备去秦夫人儿子的屋里蹭。

    秦夫人的大媳妇徐氏,是堂堂定远侯的嫡女,出身高,规矩大,金氏母子连门都摸不进去,所以金氏就盯上了秦夫人的小儿子。每逢长安休息的日子,只要回家开小灶,必吃好的,而且长安的小厨房也容易进。

    金氏和长安终究也算男女有别,三老爷府上的规矩金氏也见识过一些,所以一开始金氏还有些不敢动手,就改叫儿子先上,先带个勺子过去吃,金氏随后就到。所以有几次菜刚做好,长安一出来就看见金氏的儿子跟个猴子似的蹲在自己坐的椅子上,一手拿着勺子,一手用来拈菜吃,小厮一旁扯也扯不走,当然小厮也不敢真伤着小孩,紧接着金氏就进来借喂儿子的当儿跟着吃起来,边吃边说:“一定又是二哥儿特意喊我儿子过来吃的,二哥儿真是不错,念过书的人就是晓得做人好歹。”两次下来,长安差点没被活气死。后面呢,长安每顿就一锅炖,时常端着锅吃,唉,也是被逼无奈呀!

    这样要命的日子,长安堪堪熬到开春后,离春闱开考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突然因为一桩事,长安整整两天看不进去书,在荀先生说完考试文章的讲究后,看着三友那副雄心勃勃的样子,听说长久大哥对此次春闱也是胸有成竹,长安急得已经好几晚上睡不着了,忍无可忍的长安,下学就跑到大伯母跟前诉苦。

    其实也就这么一桩事,浩然二爷家的雅贤开春被诊出怀有身孕,冯茂林大喜过望,就弄了几大车野鸡野鸭给爱妻补身子,顺便孝敬了老丈人和丈母娘不少。二爷大方,也分给了大哥三弟家一些,想着两个侄子备考辛苦,特意给了三友和长安每人三只小野鸭子,叫他们煨汤吃,补身体。

    这种成年小野鸭体型很小,一般极难抓到,别说乍一吃起来稀罕,就是炖汤那个香味儿,简直是香入脏腑。长安拿着书坐在炉子边,看着砂罐里煨的野鸭汤,闻得直流口水,压根没心思看书,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吃,这还不止,秦夫人养的两只小狗也跑过来,挠心的小鼻子直吸,围着长安摇尾巴转,还时不时急着小叫两声,长安高兴的对小狗说:“香吧,等爷吃好了,赏你们骨头啊。”

    高兴没一会,金氏就带着孩子溜进来了,还弄个小杌子直接坐在长安身边挤着,金氏连催长安二哥儿去温书,她来帮忙看着。长安见她死不死活不活的样子不好动手,气的就回书房了,但是满心里记挂着自己的野鸭汤,就叫小厮冬瓜去一旁看着,好了就给自己端来。

    冬瓜倒是想直接把炉子给端走,偏偏金氏死活护着不让,就像母狼护着狼崽子一样,冬瓜怕鸭子汤被金氏给夺翻了,只能搁那儿。

    金氏身上揣了碗筷,在野鸭汤烧的半生不熟的时候,实在香的忍不住,就揭开盖子要先尝一尝,冬瓜立即上前呵斥,可金氏居然更好意思,直接对冬瓜说:“二哥儿让我帮他看炉子,我就替二哥儿尝尝熟了没。”然后伸筷子夹着肉就吃,反正第一口都吃了,接着又说淡了,就自己放盐,拿勺子喝汤,然后就吃停不下来了。

    冬瓜急得想和公子说,又怕惹公子生气,想推搡这个女人,可看她吃相不知道有多馋,凹进去的双眼和脸颊,人半死不活的样子,又怕真动了手会讹上自己,急得左右为难,两头蹿,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金氏,连同她的孩子,一口一口的,把长安心心恋恋的三只小野鸭吃的连汤都不剩,就留一堆啃干净的骨头给长安。

    吃完后金氏嘴一抹,还对长安的小厮冬瓜说了句:“你们府里就是好东西多,叫二哥儿再炖也是一样的。”

    长安得知后,揪着小厮冬瓜的衣襟,都恨不得活吃了冬瓜,那种歇斯底里反应,冬瓜看得出来哥儿是又急又躁又想哭,自幼就跟着长安的冬瓜都吓得浑身发抖,不过长安人好,并没有揍冬瓜,只把房间里灯笼砸了两盏,书摔了几本而已。

    几句话能说完的事,长安忍不住重复了三四遍,气的五脏烦躁。陈夫人静静的听侄子说完,因雅俗年前也去了三叔家好几趟,从雅俗嘴里也知道不少,所以陈夫人让长安带话给秦夫人,自己明天有事找她,长安侄子现下读书要紧,考前这段时日就和三友一起在家塾吃饭,他家里的事自己亲自和秦夫人说。

    第二日秦夫人一来,陈夫人居然还了解到更多,原来这家还时不时在府上偷点,只不过做的隐蔽,秦夫人花了不少心思才查点出来。

    陈夫人见到弟妹,就滔滔不绝的教育了弟妹五点,说的如下:

    其一,游手好闲之人在你家过的和主子一样舒坦,日子久了势必会叫勤恳务业的下人们寒心,时间一长,家丁若生出了藏奸躲懒之心,你再想约束可就难了。

    其二,这家人眼下已经不知收敛,说闹得你家宅不宁毫不过分,长安科考是大事之重,这都敢烦他,是可忍孰不可忍,你这做母亲的此时再不动手,也太失职了。

    其三,这家人看样子是不知道感恩的,行为难看就不说,偷窃这等违法之事还能在你家里做?要是家仆有样学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这个家够撑多久,投亲靠友也该有自知之明,就这家人现在在你府里这么理所当然的享福,你已经是在养仇人了。

    其四,嫂子也不想说难听的,你让一家来历不清的人住府里,说仔细些,他说的清楚你,你还说不清楚他,日子一久,他们对你家府里行当也清楚,如果出去嘴松些,就算不是别有居心,可万一让有心人听了去,引来不该来的,你到时候又该怎么办?三弟和大侄子的仕途官声会不受影响?

    其五,你们夫妻已经仁至义尽了,就算是滥好人都该有个度,那一家不务正业,哪怕和你真有多亲,是你堂叔母舅,再帮也就只能帮到此为止,何况照几个孩子说的,这一家打着亲戚招牌,在你府上明抢暗偷,不过抢的是菜,偷的是食,你就分不清这家人是在你府上行贼为盗了吗?投亲自有投亲的礼,似这家人敢下作的这样明目张胆,还不是仗着你心肠良善,定会怜贫恤弱,不能翻脸,多少都是你纵容出来的。如今这家人在你府上胡抢蛮夺,混吃等死,就为了等哪天金氏两脚一蹬,他们还能讹你一笔银子,到时候,难不成会有谁说你好?

    嫂子再多说一句,这家人在你府上做小鬼闹宅,分明贼盗入门,只是时机未到,力量不足,暂不敢与你们为敌,你还敢把人养肥,你明知这家人居心恶毒,为何不立即翻脸轰出门去,竟还好米好饭供着,难不成指望把他们喂饱了,人就变好了。

    陈夫人这次说的一改往日的温和,叫口舌伶俐的三弟妹只有听着的份。末了,三夫人请教大嫂计将安出?陈夫人笑着说:“三弟妹一向聪慧,若真要想,定会有比大嫂更好的法子,只不过是要你在能不能抹开面子和家宅安宁以及孩子前程之间做个选择而已。”

    秦夫人受了大嫂好一通教育,回家认真揣度一番,很多事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在坚持做一些错事的时候,多是那一层浅显的道理想不明白,如今秦夫人知道自己犯了许久的糊涂,不该心软留这家人在府,想清楚该怎么做以后,秦夫人决定请一个人过来帮忙。

    未知三夫人请的是何方高人,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