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谁叹宫花寂寞红 » 女官传——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女官传——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女官传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行文之初,先向封建几千年来的女官们表示一下敬意。如果依流潋紫姐姐所说,后宫中的妃嫔们不过是皇帝身后的一群寂寞的影子,那么宫女们就更是妃嫔们身后的影子了。她们为了服侍那群寂寞的影子而存在,也为了那群寂寞的影子而死亡。

    有关史料上的宫廷女官只有寥寥几笔,萑不是专业研究者,也无从考证这方面的史料。只有按照这寥寥的记载和自己的想象,写成本文中的女官体系。

    女官这个词的意思,并非望文生义的“女性的官员”,而是指在后宫中为妃嫔皇帝服务的高级宫女。说她们“高级”,也就只是比宫女高级一些,其实就是宫女。她们都是出身良家的女子,因为资历深或家庭背景比较高而获得女官的职位,本质上与宫女无异。

    《大长今》中的“尚宫”、“内人”就是女官的职衔,与我国古代明朝的编制是相同的。明朝的内宫有尚宫两名,是正五品官。女官的职位都很低,可能是古代的皇帝怕给普通女子太大的官,怕她们造反吧。笑……其实我所知道的宫变,也只有嘉靖皇帝的那一次(据说用毯子将侍寝宫女裹去寝宫的习俗就是由此开始的呢)。

    在清朝以前,所有的宫中女子都是要老死宫中的,除非国家遇到什么国难,天象示警,或者哪个贤德妃子的劝说,或者为了哪个生病的太后或者皇子祈福,皇帝才会放宫女出宫,如唐太宗就放过。这才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痛苦所在。其实把大龄宫女放出去也没什么不好,省得她们浪费国库开支,可是皇帝就是认死理,我也没有办法。只能看着韶龄宫女老死宫中,重蹈一代又一代痛苦的覆辙。

    下面我列举几个我很熟悉的女官给大家介绍一下。

    —:黄保仪。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女,保仪是女官名,司掌宫中的文书档案,是个不小的官。她是江夏人,其父黄守忠原是湖南马希萼的部将。父亲死于战事后,尚在幼年的小黄氏就入了南唐宫廷,后因貌美聪慧被封为“保仪”。由于李煜大哥的两个皇后大小周后都很厉害,她虽然受到过宠爱,却也一直是个女官而不是妃嫔。

    二:纪女史。女史是个很重要的女官,虽然官衔不高,却是皇帝起居和召幸后妃的记录者,和皇帝交往接触很多,也容易受到召幸。明宪宗的这个女史就这么被召幸了,可惜他一直都很喜欢那个比他大十四岁的万皇贵妃(皇贵妃的称号就是他起的,因为他想封万氏为皇后,可是太后不同意,只有想出这个歪招来),对纪女史就一直不管不问,我估计他都忘记这号人物了。纪女史从那以后就怀孕了,被万皇贵妃知道了,又派宫女去给她喝打胎药,那个宫女觉得纪氏可怜,就谎报说纪女史没有怀孕,而是肚子里有个瘤子,怕活不长了。万皇贵妃就没多想,依例把她贬到了安乐堂。

    安乐堂是收容老病宫女的地方,就在这个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纪氏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的七月生下了一个瘦弱的男婴。这位皇三子刚出生的时候,头顶竟有超过一寸的地方没能长出胎发。这也许是因为营养不良,更有人说是因为被强行灌下的少量堕胎药所致。后来这个孩子长到了六岁,终于被发现了,皇太后亲自抚养,纪女史也被封为淑妃,可就在三个月后,可怜的纪女史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关于这件事,我还看到过一个故事(不是小说),觉得满搞笑的。说本来纪女史怀孕的消息埋藏的很好没有被发现,可是另一个宫女知道了很生气,就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万皇贵妃了。她为什么生气呢?因为她喜欢纪女史,而纪女史却有了皇上的孩子。

    比女官地位更低的是宫女。宫女占后宫的多数。她们无位、无品,供人调遣,受人驱使,景况很是落寞。唐人王建的《宫人斜》说:“未央宫墙青草路,宫人斜里红妆墓。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一边运出刚死宫女的尸体,一边送进新选的宫女。这是一幅多么凄凉的图画。

    最后,谨用两首诗来对古代的宫女们表示深深的惋惜。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