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一章 重生

第一章 重生

    “大明第一套广播拳法现在开始,预备节,原地踏步,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

    第一节,伸展运动……”

    在一个古色庄严的大宅里,回荡着道道清晰嘹亮的童声。

    发出的声音是一为约莫八九岁的小男孩。

    这小男孩光着头,身穿黄色服饰,正站在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中央,一边喊着口令,一边演示着广播体操的动作。

    在他的后面,却站着十几个服饰奇怪的人。

    这些人中有的是明朝贵妇打扮,有的是明朝宫女打扮,甚至还有几个是明朝太监打扮。

    他们每个人眼神里都充满着奇特和认真的目光,跟着前面的小男孩比划着,不想错过一丝一毫的动作。

    其中一个美貌少妇动作略显生疏,总是慢着半拍。

    当小男孩喊到’第七节跳跃运动’之时,

    美貌少妇旁边的一位秀美少女忽然停了下来,喊道:“太子殿下,你动作慢一点,奴婢跟不上。”

    旁边那位动作生疏的美貌少妇也停了下来,白皙细腻的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轻微喘息道:“煊儿,暂且歇息一会儿吧,母后累了。”

    这少妇约莫三十来岁,看上去端庄秀丽,落落大方,她说话之时,目光都落到了小男孩身上,仿佛这个世界除了小男孩之外再没有其他人。

    小男孩脸色显得有点难为情,用手扶了扶鼻梁,转身走到少妇面前,拉住她手,娇声道:“孩儿莽撞,忘了母后身娇体贵,孩儿这就陪母后歇一会儿。”

    原来这位少妇竟是皇后身份!

    而这位前面领操的小男孩竟然是南明皇储太子殿下朱慈煊!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二十一世纪的创业青年朱慈煊。

    这时候,他抬头望向天空,前世记忆滚滚而来。

    他叫朱慈煊,长江边长大,乡下老爹充文化人,打开新华字典,给自己取了这么个复杂名字,而且居然和南明末代太子朱慈煊同名。

    大学毕业后,他在国企呆了三年,后来下海创业,经过数年折腾总算小有成就,公司刚刚顺利完成D轮融资。

    他忙里偷闲,独自一人跑到昆明度假。

    昆明是春城,凉爽,加上人逢喜事精神爽,开心不已。那一日,他正沿着翠湖漫步,竟然不知不觉来到了明永历帝被杀的“逼死坡”。

    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帝逃到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永历帝被俘。次年,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金蝉寺遭弓弦勒死,其身亡处蓖子坡,后人以谐音称之为“逼死坡”。

    永历帝也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同时也是汉族最后一个天子。因为这个原因,辛亥革命成功后,蔡锷等人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旧址竖立了一块“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

    朱慈煊行了数百步,终于见到了这块石碑,碑高两米左右,宽约一米,碑文为正楷阴书。

    突然,他脑海中猛地浮现出一个场景,一个十四五岁汉服少年指着后脑勺留着金钱辫的中年人,怒斥:“逆贼!明朝负了你什么?我父子俩负了你什么?使我有此下场?”

    愤怒之声,在耳边回荡。

    朱慈煊不由自主朝这碑文祭拜了三下,惹得旁边游人目瞪口呆。

    参拜之后,他心情沉重,再无先前愉悦之意。

    这一夜,他没有留宿在预定好的五星级宾馆,反而鬼使神差的住进了云南大学的招待所,也就是昔日南明皇帝和太子居住过的云南贡院。

    待他醒来之时,发现自己的身份已经不是即将踏入人生巅峰的朱慈煊,而是还有六年寿命的短命太子朱慈煊。

    更惨的是,

    自己发现老天爷没有赠送几套猛将谋士兵甲的无敌系统,也没有随身带着钱粮军械的移动仓库,更没有盖世的神功秘籍。

    ……

    往事不堪回首!

    朱慈煊深深吸了口气,一道婉约温柔声音把他将思绪中拉了回来。

    “太子殿下,来擦把汗!”

    出声的是那位先前喊话的秀美少女。

    她从袖子里取出一块蓝色方巾,眼神里带着关切和崇拜,小心翼翼得在小男孩脸上擦着。

    这女子约莫二十来岁,长得瓜子脸,宫女打扮,模样长得颇像陈晓旭演的林黛玉,是个典型的江南柔美女子。

    “谢谢阿雪,“朱慈煊朝她笑了笑。

    原来这宫女叫阿雪,是母后的陪嫁丫鬟,也是朱慈煊重生见到的第一个古代人。

    当时,他被人呼喊‘太子殿下’,以为自己在做艳梦,一见到对方玲珑娇美,还起了坏心思。

    直到发现自己什么都变小之后才明白,自己是穿越了。

    朱慈煊心中暗暗发笑,又瞧了阿雪一眼,嘴角一歪,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殿下,可有什么开心事情?“

    阿雪很是好奇,笑道:“自从殿下来到昆明,很少见殿下笑过?”

    “阿雪,这还用问?”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人走过来,笑道:

    “皇后娘娘自从学了这套拳法,身体可好多了,太子殿下定然是在为皇后娘娘高兴了。”

    “何姨,这拳法真有那么好?”

    “那是自然,”

    何姨笑道:“你何姨虽然医术不够精湛,但自幼出身太医世家,对这医道却是颇为了解的。

    皇后娘娘气血虚弱,却不宜大补,唯有修身运动最宜。恰好,这套大明广播拳法乃是小王爷托梦,乃是天授,更加事半功倍。”

    朱慈煊心中又笑了起来。

    这套广播拳法自然是他教的,因为体操这个词语过于突兀,便改称为拳法。

    他穿越过来,恰好遇到南明皇帝朱由榔逃难到昆明,虽然贵为太子身份,但所住的地方可不是什么皇宫,而是云南贡院。

    乱世逃难,生死未知,他的父皇母后对他管束森严,只允许他在可怜的‘迷你小,迷你小’的后花园中游玩。

    至于娱乐活动,自然更加不敢奢望了。

    幸好他前世创业的经历让他性格变得坚毅乐观豁达,没有娱乐便创造娱乐呗。

    经过了一番努力,他便借着自己不久前夭折的弟弟为名,在宫中推广了广播拳法。

    生命在于运动,宫中学习广播拳法的效果出奇得好,整个后宫所有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暂时忘却了乱世流浪之苦。

    尤其是自己的母亲王皇后,先前因为丧子之痛,整日里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如今脸色常常挂着笑容。

    只是令朱慈煊尴尬的是,这位王皇后整日将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让他感到颇为沉重。

    原来,自己先前有二个弟弟,但都在不久前夭折;尤其是第二个弟弟,是在逃亡昆明的途中,躺在皇后的怀里离去。对于自己这个唯一幸存的儿子,再多的溺爱也在情理之中。

    哎,好沉重的母爱呀!

    朱慈煊深吸了口气,轻轻摇着皇后的手,柔声道:“母后,孩儿陪你走走。”

    后宫之地虽小,却有一个宽约十余米的清水池,池上架有一座石桥,就是贡院的“飞虹桥”。飞虹桥用巨石筑成。两侧的桥栏护板之上,以高浮雕的手法,铭刻出象征“一路连科”、“青云直上”的吉祥纹饰,带着浓浓的科举之象。

    池水将整个行宫拦腰分作两段。在池水的对面有一堵高墙,将行宫皇室和朝堂隔开。

    朱慈煊挽着王皇后的手臂走在石桥上,说着笑话逗自己的母后开心。旁边的宫女阿雪一边开怀大笑,一边夸奖太子殿下聪慧。

    王皇后白皙细腻的脸上笑容又多了一些,仿佛在感激老天有眼,赐予她一个如此善解人意、聪明伶俐的儿子。

    此时的朱慈煊仿佛是上天的宠儿,耳边回荡着甜蜜的赞美和欢快的笑声。

    但他闪亮的目光下却裹着黯淡之色,

    当他抬头望向十米外的高墙,

    那是临时皇宫的大墙,象征着无上的权力和乱世之中的守护。

    这堵高墙理应给人带来安全、平静和勇气,

    但朱慈煊的内心却是莫名压抑,一个声音在他脑海中不停反复的回荡着:

    这堵高墙能守护多久?

    自己又能苟活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