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八十五章 大明通信密码

第八十五章 大明通信密码

    朱慈煊见自己计划顺利完成,心中大喜,开始想着如何设计可行的通信密码,于是向李定国和刘文秀提议下山。

    李定国和刘文秀自然应允,众人下了后,朱慈煊回到黔国公府邸,一头钻进自己的居室,开始设计通信密码。

    他先前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通信密码目标的字范围不能太广,否则不容易记住。只需要设计百来个常用字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设计每个字对应的通信密码。

    通信密码不能复杂,一定要简单;但又不能太常用,否则失去保密性。

    朱慈煊脑海中很快跳出一连串的数字,正是前世已经应用推广的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简单易懂而且容易记住,关键一点,目前的阿拉伯数字并未推广。

    阿拉伯数字大约在13到14世纪传入我国。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用起来比较习惯,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

    直到20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

    所以,用阿拉伯数字作为通信密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朱慈煊继续想着,将通讯的常用字以数字替代,尽量简短有效,而且只需选择关键一百个替代即可。

    这一百个替代词语,自然需牢牢记在心里!

    接下来,就是要找到这一百个常用字,然后每个字由三个阿拉伯数字组成。

    于是朱慈煊取出纸笔开始写着认为非常常用的汉字。

    待到晚了,

    他将这些纸笔放好,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回到皇宫,继续思考着。

    他不敢将这些工作底稿带回皇宫,那里被马吉翔监视着,实在不安全。

    第二日,朱慈煊回到黔国公府邸的太子居所,继续开始寻找这一百个重要的汉字。

    经过一天的摸索,他大概发现了一些规律,这一百个重要的汉字集中在下面这些:

    第一类是时间类词语,但凡机密事件,时间最为重要。

    比如时辰词语,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前世的两个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那么每个字对应就是001,002,003,004,…….012。

    代表时间的单位,月、日、时辰、时刻;对应的数字为801,802,803,804表示,而具体的数字则直接用阿拉伯数字替代;

    如此一来,如果朱慈煊与刘文秀约定2月15日午时三刻见面,对应的数字便是2,801,15,802,007,803,3,804。

    由于古代没有断句,还需提醒,便用现代语言的逗号分隔开来。而非关键的文字,就无需用这些密码了。

    第二类是重要人名替换,朱慈煊根据先前沐天波给他的南明人才表,列出了二十个重要人物用数字替代。

    第三类是,山川、河流、东、南、西、北、左、右、等表示地理位置的词语。这类词语在选择地点见面时候经常用到,而且特别重要。

    第四类是表示态度、意见和重大决策的词语;比如同意,不、是,反驳等字。

    朱慈煊做好这些,先找了沐天波商量。

    沐天波很快明白其中意义,大声称赞,又提了意见,一定要保密,知道人越少越好。尤其要体现晋王,因为晋王不善分辨人心,身边多有阿谀之徒。

    之后,朱慈煊又去找了刘文秀,请他指出其中的不足;

    到了第四日,才将经过刘文秀、沐天波同意后的简易通信密码表呈现出来。

    朱慈煊先说了一遍阿拉伯数字,然后又将自己思路说了一遍,最后询问李定国的意见。

    李定国不愧是军事天才,不过听了一遍,便懂了其中的用处,大喜道:“若能将此推而广之,就不惧怕军中奸细了。”

    沐天波却道:“既然这是仙人托梦给殿下转授给我们三人,沐某觉得还是保密为好。这推广一事,容后再议。”

    刘文秀连连点头。

    李定国呵呵笑了笑,也道:“对,这是仙人托梦的,兴许有其他深意。黔国公考虑得周全。”

    沐天波道:“既然如此,我们三人就再此发下誓言,此密件不能让第三人知晓。”

    刘文秀和李定国都是军旅之人,知道这通信密件的重要,立刻点头同意。尤其是刘文秀望了朱慈煊一眼,目光中充满了希翼。

    朱慈煊知晓他们三人都是一代人杰,智商都是秒杀清华北大学子的天才人物,这些简单的东西,记忆下来并不太难,待他们发了誓言,便叮嘱道:“学生抄录了四份,三位老师每人一份,贴身保管,若是能记熟,便将他烧毁了。若是不能记熟,便将不熟的记住,其他的烧毁便是。”

    李定国道:“殿下考虑的周全,理当如此。老师先瞧瞧,若是不懂,还需请殿下道明。”

    说着小心翼翼捧到手中,开始研读起来。

    这一日授课的氛围跟平日里大不相同,平日里都是沐天波、李定国和刘文秀三位老师在讲,朱慈煊在听。

    今日角色却是颠倒过来,朱慈煊在讲,沐天波、刘文秀和李定国三人在认真听着。

    待到分别之时,朱慈煊询问刘文秀的入川时间,才知今日就是最后一日,明日他就将入川。

    朱慈煊想起即将多日不见,心中一酸,动情道:“那明日学生来为老师送行。”

    刘文秀自然接受,见他神情伤感,又抚慰了几句。

    朱慈煊本想单独为刘文秀送行,没想到一回到宫里,就接了父皇朱由榔的命令,明日一起去为蜀王送行。

    到了第二日,他随着父皇将刘文秀送出了城门,便不得不随着父皇回宫。

    刘文秀入川后,先前许多军务之事便落到了李定国身上。

    又过了几日,李定国也离开昆明,前往滇南收集旧部,如此一来,沐天波便忙得不可开交起来。

    反倒是朱慈煊开始空闲下来。

    他每日还是依着惯例抄录典故经文,一边继续向沫忠亮灌输财务理论知识。

    同时,他开始谋划起李定国女儿,李海岳的攻略。

    毕竟,估摸着日子,李定国的女儿,李海岳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