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九十二章 不辞而别

第九十二章 不辞而别

    到了第三日,朱慈煊觉得装病装得差不多了,便告诉母后自己身体已经痊愈。在王皇后的授意下,他便带着王皇后准备的礼物,在杨娥的陪同下亲自前往晋王府邸,拜见了定国夫人,道明原委。

    朱慈煊虽然年幼,但与沐天波呆久了,耳濡目染,待人接物便有了长者之风,令晋王夫人更加喜欢。

    朱慈煊见李海岳不在,便问道:“师娘,怎得不见师妹?难不成师妹在责怪学生当日避而不见吗?”

    晋王夫人却是神情尴尬了一会儿,笑道:“不瞒殿下,晋王严令,女孩子家除非是见长辈,否则不许擅自离开自己的闺房。”

    朱慈煊虽觉奇怪,但他本就不想见李海岳,自然不会再问,只是礼节性得道了一声遗憾:

    “那真是可惜得很,看来只有待老师回来,学生才能见到小师妹了。”

    晋王夫人笑了笑,歉意道:”殿下学业繁忙,难得抽出时间来拜会,却让殿下白跑一趟,师娘实在过意不去,改日师娘一定到宫里给皇后娘娘赔罪。”

    “万万不可,”朱慈煊慌忙起身,朝晋王夫人拜道:“师娘是长辈,学生是晚辈。晚辈拜会长辈乃是基本之礼,如何能让师娘回礼?”

    晋王夫人笑了笑,上前扶起朱慈煊,又仔细看了看,脸上笑容更胜。

    她侧身瞧了瞧大堂外面,又轻轻叹了一口气。

    朱慈煊没有察觉,便打开话题,询问起了李嗣兴两兄弟的情况。

    晋王夫人一提到自己的两个儿子,立刻来了精神。

    两人聊了起来,很快便过了半个时辰。

    朱慈煊约莫时间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辞。

    他拜别晋王夫人,回到宫里,向父皇母后禀明情况,说一切顺利,让他们安心。

    ---

    待到了第二日,朱慈煊正要出宫门前往黔国公府邸,忽然宫女阿雪跑了过来,告诉王皇后找他。

    朱慈煊很是奇怪,跑到乾清宫见了母后,见她手上拿着一封书信,神色很是焦虑。

    他轻声唤了一声:“母后,”

    王皇后神色恢复过来,将手中书信递给朱慈煊,惊道:“煊儿,是晋王夫人的书信,你且瞧瞧。”

    朱慈煊满腹疑虑,接了书信,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封辞别书信。

    心中说,这几日承蒙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的照顾,十分感激。

    但自家女儿尚缺管教,恐怕与太子在一起有失礼仪,特来辞行。

    朱慈煊心中又喜又惊,喜的是自己和李海岳的媒妁之约似乎吹了,惊的却是这晋王夫人行事当真雷厉风行,这么快就辞别了。

    王皇后的脸色却不大好,抓住朱慈煊的小手,自怨自艾道:“都怪母后太心急,把这好事办成了坏事,若是影响了晋王和陛下的感情,真是莫大的罪过。”

    朱慈煊笑着宽慰道:“母后不必担忧,晋王老师心怀天下,哪会计较这等小事。”

    顿了顿,又劝道:

    “母后,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师妹平日里说话直爽,若是母后强她留在京城,反而会助长了她的坏脾气,到时候说出更加不逊话语,那反而堕了晋王的威风。

    倒不如先行让她离开,然后与师娘约定,待孩子长大一些再行见面之礼。”

    朱慈煊说完这些,心里想着:”老子若是安然长大,定然权柄在手,这婚约之事,自然自己做主,难道还要处处受制于人吗?”

    王皇后见朱慈煊一副云淡风轻模样,舒了口气,道:

    “皇儿说得也有道理,如今你父皇也着急此事,母后就去与他说说。”

    朱慈煊见这大明朝的天子和皇后竟然听取了自己的意见,不由心中得意。

    他回到文华殿,整个人笑容满面,开始抄录《资治通鉴》。

    护卫杨娥好奇问道:“殿下有何事情,这般开心?”

    “自然是好事,”朱慈煊笑了笑,将晋王夫人辞别之事告诉了她。

    杨娥笑了笑,道:“杨娥想借殿下的书看看。”

    朱慈煊将手中《资治通鉴》递了给他。

    杨娥接过书籍,翻了起来,待翻到《《资治通鉴卷第四十汉纪三十二》,又还给朱慈煊。

    朱慈煊见上面写着:

    帝以阴贵人(阴丽华)雅性宽仁,欲立以为后。贵人以郭贵人有子,终不肯当。六月,戊戌,立贵人郭氏为皇后,以其子强为皇太子;大赦。

    杨娥道:“杨娥跟随殿下和黔国公多时,时常听到你们议论天下明君之事。其中的道理,杨娥也懂得不多,但是光武帝封郭皇后的事情却是记得的。”

    他猛然想到:

    是呀,昔日光武帝比自己强太多,他与阴丽华的感情也远甚于自己;但是为了天下大计,却是选择了郭氏为皇后。自己岂能如此糊涂?

    于是朝杨娥深深一拜,道:“慈煊一时冲动,险些酿成大祸,慈煊谢谢姐姐教诲。”

    “殿下切莫折煞杨娥,”杨娥慌忙回拜。

    朱慈煊知道杨娥被沐天波熏陶得‘将尊卑有序’看得很重,忙扶起杨娥。

    杨娥起了身,沉声道:

    “殿下,杨娥刚刚接了消息,晋王夫人带着女儿在一个时辰前出了昆明城门,往东去了。”

    朱慈煊啊了一声,点了点头,心中筹措莫展,是否该跑去相送。

    这时,杨娥又重重说道:

    “国公大人常说,所谓礼节便是双方刀剑相向,也不能舍弃的东西。如今殿下的师娘和师妹离开昆明,殿下岂有不想送的道理?”

    朱慈煊作揖道:“多谢姐姐提醒,慈煊这就去追赶他们,还请姐姐准备快马,护送慈煊。”

    说着拉着杨娥出了文华殿。

    两人出宫,先行到了黔国公府邸,与沐天波道明原委。

    沐天波立刻安排了快马和探子,帮助朱慈煊追上晋王夫人的队伍。

    不消片刻,快马已经备好,根据探子的消息,杨娥带着朱慈煊乘马飞奔去追赶晋王夫人的队伍。

    一路上快马飞奔,过了城门,又过了一个驿站,朱慈煊终于在第二个驿站见到了晋王夫人的队伍。

    队伍此时人头缵动,似有开拔迹象。

    朱慈煊心绪激动,遥遥喊道:“师娘且留步!大明太子朱慈煊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