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九十六章 风起秦王宫

第九十六章 风起秦王宫

    第二日,晋王夫人和李海岳如约前来,众人相谈甚欢,朱慈煊趁机向两位长辈提出让李海岳和他自己一起拜沐天波为师。

    王皇后和晋王夫人相视而笑,欣然应允,至此以后,朱慈煊每日便和李海岳一同在黔国公府邸学习,其乐融融。

    但这种好日子过了不过一周,忽然一日,朱慈煊接了父皇的命令,说,太后很想见见晋王的千金。

    朱慈煊虽觉得这老太太要坏事,但封建社会孝字大于天,也无可奈何,只得应允。

    第二日朱慈煊带着李海岳拜见马太后,马太后热情得很,一见面就将李海岳抱在怀里。

    李海岳爱屋及乌,对马太后嘴巴也甜得很,倒是他朱慈煊冷落在一旁。

    过了一会儿,马太后便以‘与李海岳一见如故为由’将朱慈煊打发去了文华殿。

    朱慈煊虽然满腹疑虑,也只得老老实实在文华殿呆着。

    待到午饭时间,朱慈煊回到乾清宫用饭,却听到母后说:“太后老人家很喜欢岳儿,留了她一个人在慈宁宫用饭。”

    朱慈煊没有出声,心里怀疑起来:

    “我是不是太多疑了,太后虽然不是好人,但疼爱自己孙儿是没错的。如今爱屋及乌,疼爱自己的未来孙媳妇也在情理之中。”

    他用完饭,继续在文华殿学习,直到未时,才等到李海岳。

    两人一见面,朱慈煊就问李海岳:“皇奶奶都跟你聊了什么?怎么这么久。”

    李海岳得意道:“老人家寂寞,嫌你这个孙儿不陪他,我是你师妹,只好帮着你这个不孝的师兄尽些孝心了。”

    朱慈煊小心翼翼问道:“皇奶奶可曾问你什么特别问题?”

    “什么特别问题?”李海岳满脸疑惑。

    “没什么,没什么,”朱慈煊想起李海岳不过八岁小孩,哪里懂得宫里的权谋之事,便不再细问。

    他将李海岳送回晋王府邸,然后转去黔国公府邸,想拜会自己老师沐天波。

    沐忠亮却道:“父亲大人午时便被陛下请去商议要事,殿下一直在宫里,难道不知道?”

    朱慈煊心里又忐忑起来,暗暗纳闷:

    “今日领着李海岳拜见马太后,自己父皇可一直都在呀,怎得又去见了老师?”

    “殿下,怎么了?找父亲有什么大事?”沐忠亮见朱慈煊神色不对,关心问了起来。

    “没什么,不过想念老师罢了,”朱慈煊摆了摆手,低声道:“我且在这里等等老师。”

    沐忠亮瞧了瞧朱慈煊,见他神色凝重样子,笑道:“殿下的模样口气真是越来越像父亲大人了,真不愧是父亲大人的好学生。“

    朱慈煊笑了笑,找了位置坐下,一边看书,一边等待着。

    大约等了一个时辰,才等到沐天波。

    沐天波见到他,很是意外,神色怪异笑道:“殿下怎么没有在宫里陪晋王千金?“

    “老师也知道了。“朱慈煊不好意思抓了抓后脑勺。

    “刚才陛下刚刚提到,”沐天波点了点头,笑道:“听说晋王这位千金很讨太后老人家的欢心。”

    朱慈煊苦笑了几声,便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原封不动说了出来。

    “怪不得,原来殿下不在身边,”沐天波捻了捻胡须,似有所思。

    “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情?”朱慈煊见沐天波神色有异,忙追问起来。

    沐天波苦笑道:“陛下想搬进秦王宫殿。”

    朱慈煊啊了一声,道:“父皇怎得会有这念想?他不是一直同意三位老师的意见,应该尽力争取秦王吗?”

    沐天波皱了皱眉头,道:“为师也奇怪得很,但陛下坚持说,晋王也觉得陛下和太后应该住进秦王宫殿。”

    “胡说,”朱慈煊心头涌出一股‘怒气不争’的气愤,道:“晋王老师虽然与秦王有宿仇,但也不会这般不识大体。”

    沐天波苦笑道:“陛下说,这是晋王的女儿李海岳亲口说的。”

    “这,”朱慈煊登时明白过来,拍了一下桌子,恍然道:

    “学生明白了,是太后想搬进秦王宫,便拉了岳儿闲聊话常。岳儿心直口快,又只是个八岁的孩子,只怕用不了几句话,便能诱骗她说出他们想要的答案了。”

    他的脑海里立刻脑补出李海岳和马太后的对话,

    马太后一脸慈祥问道:岳儿,你觉得皇宫好玩吗?

    李海岳心直口快,道:“好玩,好玩,”顿了顿,又迟疑了下,道:“只是,有点小了。”

    马太后故作高风亮节道:“如今乱世,能有一个栖身之地已经不错,如何能有其它想法?”

    李海岳童言无忌,傻傻说道,“听父王说,如今昆明城里面最大的是秦王宫殿,如今却是没有人住,为何不搬去那里?”

    倘若是朱慈煊在场,定然一把拉住李海岳,止住了这个话题。

    但他早已经被支开,马太后自然会故作可怜,叹气道:“那是秦王的宫殿,我们如何能搬得进去?”

    李海岳性格耿直,自然会说:“这秦王宫殿空着也是空着,不住人岂不是浪费得很?再说这天下陛下和太后最为尊贵,如何不能搬进去?”

    马太后趁机笑道:“岳儿心地善良,心疼皇奶奶和煊儿,皇奶奶感激不尽。可惜只有岳儿一个人这般想。”

    李海岳小孩子兴致一来,立刻从记忆中找到一句李定国发的牢骚,反驳道:

    “可不是岳儿一个人这般认为,父亲大人也这般说的。”

    马太后趁机示意太监叫来了永历皇帝朱由榔。

    待朱由榔到了屋里,

    她便趁机问道:

    “我的好岳儿,你适才跟皇奶奶说,晋王也觉得皇奶奶和煊儿也该搬进那空荡荡闲置的秦王宫殿吗?”

    李海岳听到‘煊儿’两个字,自然认为理所当然,必然点头同意。

    接着,马太后便可以理直气壮得对大孝子朱由榔发号施令:“陛下,小孩子最不会说谎,连晋王千金都这么认为,你还有什么顾虑吗?”

    朱由榔估计也有了迁往秦王宫殿的念想,自然答应下来。

    …..

    朱慈煊脑补完场景,感觉被人暗地里摆了一刀,心中有股莫名的怒意,道:“老师,学生想回去劝劝父皇。”

    “罢了,”沐天波伸手安抚住朱慈煊,语重心长道:“陛下这次已经下了决心,只怕殿下去劝也是徒劳。”

    朱慈煊疑惑道:“父皇怎得变得这么果断了?”

    “陛下身为君王,行事果断,这是好事,殿下何须担忧?”

    沐天波笑了笑,接着又道:“陛下自从来到昆明,一直不敢独自决断,如今蜀王远在川蜀,晋王忙于军务,又在平日里对陛下敬重有加,陛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那朝中大臣怎么看待?”朱慈煊追问道。

    沐天波一边念着胡须,一边说道:“朝中旧臣早已经对秦王怨念极深,只是一直一来被晋王、蜀王和为师压着,他们才不敢表露出来,如今陛下提出这念想,他们自然赞同。”

    朱慈煊隐约感到历史的进展正因为自己的到来变得复杂起来,他内心闪过一道惶恐:

    “自己改变了李定国、刘文秀;是不是也会改变父皇?历史上虽然朱由榔搬进了秦皇宫,却是在晋王和蜀王主张送回秦王的家眷之后。”

    想到这,不由追问道:

    “老师,那秦王的家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