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107章 献策,平秦王之乱

第107章 献策,平秦王之乱

    李定国和刘文秀一回到昆明,朱由榔便委派沐天波和朱慈煊邀请他们两人入宫议事。

    众人到了行宫宫门,朱由榔就已经领着皇后娘娘等大臣盛装相迎。

    一番见面礼节后,

    朱由榔引着李定国、刘文秀以及沐天波、朱慈煊来到新的文华殿。

    又过了一番礼节和寒暄,

    朱由榔便开口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如今秦王作乱,我大明可征调讨伐的兵马有多少?”

    “启禀陛下,除去各地需要驻守的兵马,我军有精兵三万余人。”晋王上前回应。

    朱由榔啊了一声,身子晃了晃,颤声道:“朕听说秦王手下有兵马二十万,这,这如何可敌?”

    “陛下不必惶恐,“

    李定国先宽慰了朱由榔的情绪,然后昂然道:

    “兵法云,兵不在多在于精。秦王虽然兵多,但不得人心,许多将士身在曹营心在汉,真正为秦王所用的兵马不过数万而已。

    加之秦王以为胜券在握,必然贸进。只要定国觅得机会,自然可以击破。”

    朱由榔脸色缓和下来,欣慰笑道,“听了晋王的一席话,朕心里踏实多了。”

    接着又询问蜀王刘文秀意见。

    刘文秀道:“微臣的看法和晋王无异,请陛下勿忧。”

    朱由榔更加欣慰得点了点头。

    这些道理朱慈煊已经讲过,但效果截然不同。

    朱由榔心态平静许多,上前紧紧抓住晋王和蜀王的手,重重说道:“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就拜托两位爱卿了。”

    李定国和刘文秀又作了一番豪言状语,朱由榔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笑着问道:“晋王,三军将士安置在昆明城外,甚是辛苦,可否明日带朕去慰劳一番?”

    “这,“李定国迟疑了一下,躬身道:“陛下,微臣从前线消息,秦王将很快起兵,到时候他定然率十万大军直逼昆明。微臣决定和蜀王率这三万精兵迎敌,将秦王的兵拦截途中,以免骚扰了昆明城的百姓。”

    “这,这怎么可以?”朱由榔慌道:“两位爱卿都出征,万一秦王来犯,谁来守护昆明城?何不在昆明城以逸待劳,击破孙可望军队?”

    旁边朱慈煊心中大呼不好,脱口道:“父皇,这,万万不可。”

    朱由榔被自己儿子止住,脸色虽然尴尬,但很快便消失不见,笑道:

    “煊儿,三位老师平日里都夸你思绪敏捷,不妨说来听听。”

    “自己可知道历史,岂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装逼的机会,”

    朱慈煊暗暗欣喜,应诺了一声,然后走上前来,取了笔墨纸张,当场画了云贵战线草图。

    草图上分别标注了,大明,秦王,满清三个大大字样。

    他请父皇朱由榔和三位老师来到书桌便,指着草图朗声道:

    “父王,三位老师,你们都应该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后的故事吧。”

    四人均是点了点头,心神领会;螳螂和蝉是孙可望和自己,而那黄雀便是满清建奴了。

    朱慈煊继续说下去:

    “如今大明的形势,外有满清这黄雀,内有孙可望之乱。对黄雀来说,他们最乐于见到的是我们的内乱;

    而对我们还是孙可望来说,都必须快速平定叛乱,否则一旦拖延,满清就会趁虚而入。”

    ”殿下不愧是晋王的高足,年纪轻轻,就精通兵略,速战速决,一语中的。”蜀王拍手大赞。

    “一切都是父皇和三位老师教导有方。”朱慈煊朝他们微微一笑。

    他平复了自己激动的心绪,在草图上画了箭头,从秦王所在的贵州指向大明所在的昆明区域,接着说道:

    “学生曾经和老师外出时,特意留意了昆明城周边地形,若是让秦王军队逼近昆明城,便难以找到速战速决的机会。

    一来,秦王军队逼近昆明城,定然人心惶恐,城内秦王旧部可能倒戈相向,我军不得不分兵看住这些秦王旧部。

    而秦王军心大震,到时候原先倒向父皇的人心就可能会导向秦王。

    如此一来,战局就可能僵持,到时候建奴大军长驱直入,我们纵使击败了孙可望,只怕也要亡于建奴的铁骑之下。

    晋王颔首道:“正是如此,殿下想的周全。”

    又神色肃然,对朱由榔道:“陛下,眼下情况紧急,还请陛下早作决断。”

    朱由榔见蜀王和沐天波均异口同声赞同,自然颔首同意。

    李定国等人礼节性谢恩后,

    朱由榔笑着点了点头,脸上疑虑全无,便道:“两位爱卿一路劳顿,不日又要出征,请回家多多歇息。至于粮饷后勤之事,就烦劳黔国公办妥。”

    又对朱慈煊道:“你平日里,天天念叨着两位老师,今日难得相见,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朕就不在此打扰你们师生相聚了。”

    说着,起身离开。

    待朱由榔离开,朱慈煊再向晋王和蜀王行礼,晋王扶住,哈哈大笑,道:“你跟阿梅的事情真是好,待大一点,便可以喝喜酒了。”

    朱慈煊脸色一红,没想到李定国那么直率,道:“一切听老师的安排。”

    蜀王拍手笑道:“那当真好得很,又是老师,又是老丈人,真是亲上加亲呀。”

    原来朱慈煊与晋王、蜀王平日里都有书信来往,自然知晓朱慈煊和李海岳的事情。

    朱慈煊见刘文秀和李定国相谈甚欢,感情好了许多,很是开心:

    “希望老天垂怜,蜀王不要早逝。”

    正想着,李定国突然问道:“殿下可有什么法子,可以对孙可望速战速决。”

    朱慈煊想了一会儿,道:

    “我们不敢持久战,孙可望也跟我们一样,也不敢久战。甚至学生认为,他比我们还要恐惧建奴对满清的偷袭,所以一定会依仗兵多寻求主力作战”

    见李定国和刘文秀点了点头,

    朱慈煊续道:

    “孙可望一门心思想着速胜,如此心态,必然容易出现破绽,两位老师用兵入神,自然能发现破绽所在。”

    又停了一会儿,忽然神秘说道:

    “昨日学生又遇到仙人托梦了。“

    “仙人都说了什么,”李定国神色颇为激动,抢先说道。

    朱慈煊道:

    “仙人托梦说,孙可望军队此战不得人心,军中许多部将和蜀王有旧,临战之时,必有归顺倒戈之心。”

    李定国望了望刘文秀,笑道:“这仙人的托梦倒是和四弟所想的差不多,二哥先前还有疑虑,如今想来,便再无担忧了。”

    朱慈煊笑道:

    “那学生就在昆明城中等候两位老师的佳音。”

    “好,好,好,”李定国拉住朱慈煊小手,又仔细瞧了瞧,哈哈大笑,然后与刘文秀并肩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