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121章 清除潜在的卢桂生(一)

第121章 清除潜在的卢桂生(一)

    朱慈煊离开马宝营帐,又急匆匆去拜见自己的另外一个老师,大明黔国公沐天波。

    沐天波是大明旧臣的领袖人物,在对永历皇帝朱由榔失望后,将复兴大明的希望寄托在了太子朱慈煊身上,是朱慈煊的铁杆心腹,也是朱慈煊最为信赖倚重的人。朱慈煊二世为人,对名义上的父亲永历皇帝朱由榔感情很淡,对沐天波的感情却深厚得很。

    朱慈煊这次为了自己的磨盘山计划能顺利成功,说服了马宝和吴三省前往协助李定国,这已经远远越界了他太子的权限,所以他得找个顶雷的,让他的逾轨的行为变得名正言顺。

    这个顶雷的最佳人选便是他的老师黔国公沐天波了。一来沐天波乃是自己的心腹,沐天波定然乐意帮自己顶雷;二来沐天波乃是大明旧臣领袖,他的建议群臣多半会赞同;而沐家守护西南疆域两百多年,实际上沐家的主人已经成了西南的半个主人,永历皇帝也多半不会驳斥。

    沐天波的营帐中,朱慈煊匆连礼节都没有行,便径直告诉老师自己的打算,决定调遣马宝和吴三省去相助晋王。

    沐天波果然没有令朱慈煊失望,他虽然神色诧异,觉得朱慈煊的想法行为匪夷所思,但很快镇定下来,笑道:“殿下宽心,陛下那边,为师会解释清楚。”

    朱慈煊谢过了沫天波,这才回到自己的小屋休憩。

    他这一日来满负荷的奔波,已经很是疲倦,这一觉睡了许久,待第二日醒来,护卫杨娥告诉他,晋王已经派了靳统武将军守护陛下,自己领着大军向磨盘山进发。

    朱慈煊宽下心来,开始安心抄录《资治通鉴》和一些佛经里面的经文。

    自从残明小朝廷逃离昆明,朱慈煊大部分时间都在抄录经文,以此安抚自己躁动不安、恐慌难挡的内心。

    大约抄录了半个时辰,门突然被撞开,一个和朱慈煊个子差不多的光头少年闯了进来,朝朱慈煊喊道:“殿下,殿下,大事不好了!”

    “阿亮,发生什么大事,”朱慈煊极少见对方如此神色紧张过,不由催问起来。

    这位被朱慈煊喊作阿亮的光头少年乃是沫天波的次子,名叫沐忠亮,是朱慈煊的陪读,真正的铁杆兄弟,也是朱慈煊正在培养的未来户部尚书人选。

    他虽然年幼,但性格比朱慈煊还要老成稳重。所以朱慈煊见他神色紧张,自己也跟着紧张起来。

    沐忠亮见朱慈煊神色紧张,自己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摸了摸后脑勺,笑道:“殿下切莫紧张,兴许是阿亮杞人忧天了。”

    朱慈煊舒了口气,呵呵了几声,奇怪问道:“阿亮,这可不像你,平日里,你可比我稳重多了,就是泰山崩于前也是面不改色的。”

    “我哪有这么稳重,殿下可别给我戴高帽子?”沐忠亮更加不好意思。

    “好了,不扯这些了,“朱慈煊挥了挥手,这才进入正题,问道:“阿亮兄弟,有什么事快点说来,别让为兄干着急。”

    “好的,殿下,“沐忠亮点了点头,小心道:“适才听父亲讲,这次晋王让靳统武将军保护陛下一行,自己领着大军前去迎战吴三龟的大军…”

    “这些为兄都知道,你捡重点讲,“朱慈煊有点来气,继续催问。

    沐忠亮吐了吐舌头,想了一会儿道:“阿亮常伴殿下左右,听到殿下平日里说得最多的就是言官误我大明河山。“

    见朱慈煊点了点头,小心翼翼问道:

    “殿下,若是这些言官成了军中监军,只怕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那是自然,“朱慈煊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弄不好这群王八蛋见到建奴的军队就举白旗投降了。“

    说完望向沐忠亮,见他一脸骇然之色,立刻从凳子上跳了起来,抓住沐忠亮小手,颤声问道:

    “阿亮,难不成晋王让那几个弹劾他的言官担任了军中的监军?”

    原来,永历皇帝放弃入蜀而改道永昌,跟随的官员怨气越来越大,便有翰林刘浩和吏科给事中胡显等面奏,弹劾李定国。李定国不仅没有依仗权势威逼弹劾的言官,还引咎自责,奏请奉还黄钺,削去官职,戴罪视事,包括金维新在内的其他官员大抵降职署事。

    朱慈煊因为担心改变历史走向,即使心中有气也不敢多言,此刻听到沐忠亮的言论,立刻猜想到一个可怕的结果。

    沐忠亮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老师真是糊涂,这时候还在乎什么名声,“朱慈煊恨得挥起小拳头重重打在桌子上,将桌上的墨汁溅得一地。

    “殿下,我们得阻止晋王才行,“沐忠亮见朱慈煊如此激动,更加着急。

    朱慈煊深吸了口气,习惯得用手顶了顶鼻梁,面色凝重得问沐忠亮:

    “阿亮,晋王的大军何时出发的?”

    “大概在两个时辰前。”沐忠亮略一思索,报出了答案。

    “奶奶的,弄不好又会出现第二个卢桂生!!这些不让人省事的读书人!”朱慈煊脑海里充斥着骂人的话,又深吸了口气,朝门口喊道:

    ”杨护卫,赶紧备马,随我追赶晋王。“

    又抓住沐忠亮小手,认真道:“阿亮,你将这事告诉老师,就说我去追赶晋王的军队,若是父皇母后追问起来,还请老师帮我圆圆。”

    顿了顿,又道:

    “老师见多识广,此事还请他事先筹谋一番,安抚一下言官和大明老臣,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妈的,可别让那些人又把脏水往晋王身上泼。”

    沐忠亮认真点了点头,出门而去。

    快马很快备好,杨娥先扶着朱慈煊上了马,然后飞升上马,一首拉着马僵,一手抱住朱慈煊追赶李定国的军队。

    大约行了一个时辰,朱慈煊终于见到了李定国的部队。

    只见一只两里多长的队伍像一条长龙一般整齐有序往磨盘山前进,而作为统帅的李定国自然在龙头的位置。

    “来者何人,请速速下马,”李定国军中的斥候先发现了朱慈煊和杨娥,远远喝令他们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