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155章 强强交锋(上)

第155章 强强交锋(上)

    “启禀晋王,我军火炮已经集结完毕。”

    “好,”李定国走出营帐,拿起望远镜望着山下,

    只见吴三桂的军队并没有多少慌乱,全军已经停下,开始竖起了盾牌,而在狭窄的山道中,硬是让出了两人的空间,以便军队的调遣之用。

    “这吴三桂,果然是我大明朝最大的对手!”李定国询问旁边的侦察兵:“可曾发现了吴三桂所在?”

    旁边的侦察兵指了指下边位置方向,气道:“报告晋王,末将只能发现在那个位置,但是具体位置不知晓。”

    李定国循声望了过去,只见在一个炮火死角之处,盾牌尤其茂密,连成有上百米长,十有八九便是吴三桂的临时居所。

    再望下去,见不远处有士卒在缓缓移动盾牌,正往高处移动,再凝神一看,正是时下战场最流行的佛朗基火炮。

    虽然佛朗基火炮威力不大,但是这类小型火炮,机动性高,射速快,射程近,霰射范围广,因此受到明清两军的喜爱。

    吴三桂先前携带了许多,但急行军中,只携带了十多尊。

    李嗣兴也发现了吴三桂在移动火炮,激动道:“父亲,吴三桂他们也在调集火炮….”

    李定国点了点头,道:“他们火炮不足,与暴露的第三伏击位和第一伏击位距离太远。那吴三桂定然已经猜到还有第二伏击位置,因此想移到高位处,集中炮击,想逼文贵将军他们现身。”

    “父亲,那我们还不赶紧开炮?“李嗣兴听了不由着急起来。

    “等等,待他们火炮固定集中下来,我们再开炮。”李定国笑着解释:“火炮的命中率太低了,若是他们不集中起来,我们想要摧毁他们的火炮,倒要费力许多。”

    说着望向李嗣兴,面色凝重说道:

    “这吴三桂自领兵入滇,一路上战无不胜,实在太顺利了,眼下他明知自己中了伏击,还瞧不起我们大明的军队。古人云骄兵必败,当真不错。嗣兴,这句话你可要记住了。”

    “父亲放心,孩儿一定谨记于心,”李嗣兴认认真真躬身应道。

    李定国微微颔首,继续关注着地面的局势变化。

    大约过了一柱香功夫,李定国猛地挥手,朝旁边发信号亲兵道:

    “传令下去,集中开炮!”

    …

    明朝火炮与清兵火炮均为佛兰机火炮,炮击距离相近;但是明军居高临下,占据地利,明军的火炮可以打到清兵,但是清兵的火炮却伤不到明军。如此一来,清兵的火炮变成了炮靶子,完全出于被动挨打状态。

    虽然火炮的命中率很低,但明军的火炮数量有几十尊,加上李定国军中不乏精通火炮射击的高手,不过半柱香时间,清兵的十多尊佛兰机火炮就被打废了。其实所谓的打废,并不是击毁对方火炮,而是通过大量的炮弹将对方的炮手、弹药毁掉,失去应战能力。

    “父亲,这下,吴三桂彻底成了没武器的老虎,任我们宰割了。”李嗣兴见明军的火炮接连命中清兵的火炮区域,又激动起来。

    “嗣兴,你这么快忘了我先去说的话了?骄兵必败!”李定国看着不成器的儿子,深吸了口气,耐心说道:

    “那吴三桂是什么人,他是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他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能随时要我们的命。你想想,与他交战的英雄人物,不管是皇太极、李闯王还有义父….他们都比这吴三桂强,但如今他们都已经不在,就他还好好活着。”

    李定国虽然口中说着对方的好话,内心却有一股莫名的兴奋。

    身为一个军人,莫大的荣耀就是和天下名将争锋!

    这是磨盘山伏击战开始后的第一个时辰。

    就在磨盘山伏击战开始的那一刻,山腰下遭遇伏击的吴三桂也有同样的念头!

    “李定国,就算你的伏击计划成功了,也一样赢不了我,我吴三桂就在磨盘山上总结你李定国‘二撅名王’的神话吧。”

    经历了短暂的慌乱,身经百战的吴三桂很快平复了内心的波动,对这场即将展开的终结明王朝历史的战斗开始期盼起来。

    虽然深处伏击圈内,但此时的吴三桂非常安全。

    李定国的炮身一响起来,训练有素的吴三桂亲卫们齐刷刷得竖起来了盾牌。这些盾牌都是从欧洲商人中购买的,可以有效阻挡弓箭和火枪的攻击。亲卫兵们将吴三桂护在中央,缓缓将他护送到了安全的位置。那是一片连着的凸出部分,属于远程攻击的死角地带。

    吴三桂的旁边,他的心腹亲信夏国相和胡国柱神色竣然,开始有序得指挥着旁边的士兵传递着重要信号。

    “启禀大帅,先锋李本深将军来报,前方遭遇明军伏兵,两方交战,互有伤亡。由于前方道路已经遭遇炮火攻击,已然塌方,无法前行。先锋李本深将军已经命令将士固守待命,随时等待大帅发号施令。”

    “遭遇伏击还能泰然处之,固守待命,本深果然有大将之风。”吴三桂轻轻夸了一句,又沉思道:“如此看来明军伏兵的主力不在磨盘山口。“

    说着朝夏国相和胡国柱问道:

    “国相,国柱,你们怎么看?“

    夏国相先接话道:“以小婿所见,明李定国部不过万余人,他需分兵数千护着明朝皇帝,所能领兵的不过六七千人。“

    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从衣袖中取出一卷地图。手轻轻一挥,地图已经摊开,正是磨盘山地带的地图。

    吴三桂微笑着点了点头,道:“国相有心了,“

    “这都是小婿份内之事,“夏国相微微躬身,伸手指着地图中的磨盘山前、中、后三处地段道:”我若是李定国,必然在此三处设置伏兵,如此看来,每处伏兵的数量至多不过两千余人。“

    “李叔叔所领的先锋大军有六千人,即使在地利上吃了点亏,但要挡住这道伏兵,却是不在话下。“胡国柱趁着夏国相歇息的机会,接上了话语。李本深是与吴三桂同辈的军中老人,因此胡国柱对他很是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