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23章 蠢蠢欲动的商贾

第223章 蠢蠢欲动的商贾

    众人坐定,朱慈煊目光从陈姓老者等人身上微笑带过,朗声道:

    “父皇收到众位老先生的大礼,对诸位的忠义之心大为赞赏。他本想亲自当面向诸位道谢,可惜因为一路上车马劳顿,偶感风寒,不能前来,因此特意嘱托慈煊来向诸位先生致谢。”

    陈姓老者领着其他商贾起身朝着阿瓦皇朝方向拱手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姓老者谢完大明天子的洪恩,又命令下人奉上酒菜。

    他倒了一杯酒,走出座位,双手过肩,捧到朱慈煊面前,礼敬道:

    “陈某祖先显灵,竟然有机会在这异国之地遇到我大明太子殿下。草民诚惶诚恐,特来敬酒,希望能常听到太子殿下的教诲。”

    朱慈煊二世为人,知道陈姓老者话里有话。

    他们身为商贾,消息不会闭塞,自然知晓:

    大明已经丢了中原,只能偏居西南,受大西军的庇佑才能苟存;如今带着官员,一路仓皇逃到缅地,多半是西南之地也被清军抢了。

    他们心中疑惑的是,大明的天子是永远躲在了缅地?还是能重整旗鼓,重回中原的可能?

    倘若是前者,那么他们身为大明的遗民在皇帝危难之际献上财物,也算是尽了本份,至于以后吗,呵呵,大家就老老实实做缅地的普通百姓,各自相安为好。

    倘若是后者,那自然是他们这些商贾表现忠心的大好机会。

    这话很难接,若是承认了前者,等于自损威严;若是不承认,似乎又给人‘信口开河’之感。

    旁边的沐天波神色一变,移动身子想代替朱慈煊回答这个棘手的问题。

    朱慈煊朝老师淡淡一笑,接过酒杯,将手中酒一干二净,大笑道:

    “陈老说的是,若非满清倾巢而出,晋王与蜀王忙与建奴在西南周旋,担心战乱波及父皇与众大臣;慈煊如何能在此处遇到诸位先生呢?”

    说着,自己也倒了一杯酒,回敬陈姓老者,笑道:

    “晋王与蜀王虽然兵法无双,屡次大败清军;但这次满清精锐尽出,两位老师要击破他们,恐怕要费些时日。父皇与小王在缅地呆上一年半载,也有可能,到时候还请诸位先生多多担当。”

    朱慈煊虽然只是聊聊说了几句话,字面上承认了明王朝的不利处境,但字里行间也透露出许多机会。

    其一、大明陛下带着满朝文武不是来缅地逃难的,是主动暂时一避,属于主动战略;

    其二、满清精锐尽出,晋王和蜀王兵法无双,处于上风,不久便会得胜;此后满清将无力平定西南之地;这意味着与西南比邻的缅地将受到大明军队的庇护。

    其三、晋王和蜀王是太子殿下的老师,对陛下忠心耿耿,与太子殿下也是情深意重。

    这些商贾都是厉害角色,最擅长的就是读懂别人的话外之音。他们一听到朱慈煊的陈述,便读懂了他要表达的三层意思,并将之与商贾之道联系起来‘有大风险,但收益惊人’。

    所有人的心里都亮了起来,开始琢磨起来商业投机机会。

    朱慈煊见他们脸上都在琢磨,又加了一把火,大笑道:

    “如今满清的精锐都被困在了西南,东南的延平郡王定将大有作为,若是挥海师突袭,一战而定江南,也未尝没有可能。满清若是失去江南重地,至多只能在北方苟延残喘了。”

    这倒不是空穴来风,朱慈煊在胡乱画饼。

    历史上的这一年,郑成功的确发动了一次规模庞大,对清廷重创的远洋袭击,这场对南京城的突袭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引得清廷震动,顺治皇帝甚至有了亲征的念想。

    在场的老者见大明太子殿下年纪轻轻,应答自如,言辞间比大人还要成熟稳重,无形中对大明的未来增添了几分信心。

    他们平日里所见的官员不过五品,此刻见到太子殿下,已经是心态失衡;加上朱慈煊所言都是金言金句,不由得大为赞叹,内心里已经相信了朱慈煊的话。

    这些商贾在太平盛世哪有机会结交皇室,纵使他们家财万贯,一辈子也是低等人;如今自己面前站着的,是大明未来的皇帝,而且恰好是他暂时落难之际,最为需要别人帮忙之时。

    这不就是一次最佳的投机入市机会吗?

    若是输了,不过是输掉些身外之物,反正在异国之地,随时可能被缅地人侵占;

    若是赢了,那么自己的家族将一飞冲天,彻底改变九代人的命运!

    陈合已经迫不及待,脸上每个表情都露出了商人的投机本性。

    他回头瞧了其他老者一眼,朝他们点了点头,朝朱慈煊拜道:

    “殿下,我们几位草民虽然不才,但多年来经略得当,如今也有一些家当;如殿下不弃,我等草民愿捐出平生所得,以为朝廷分忧。”

    沐天波和沫忠亮听了同时大喜。

    “诸位先生忠君爱国,慈煊铭记于心,”朱慈煊起身扶起陈合,却摇头道:

    “但圣人曰,无功不受禄。诸位先生的家财也是先辈们辛辛苦苦赚下的,朝廷可没有出半点力气,如何能擅自取之。”

    陈合见朱慈煊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动容道:

    “实不相瞒,我大明子民虽然在缅地颇有家当,但却是朝不保夕,时刻被缅人欺侮;不如捐给朝廷,壮大朝廷兵马,也好有个照应。”

    “慈煊身为大明太子,却无力庇护自己的子民,真是惭愧。”朱慈煊脸色愧然,朝诸位老者深深一揖道:

    “如今大明虽然困顿,但勉强还能支撑;几位先生的好意,慈煊先心领了。”

    朱慈煊不是不想要他们的钱粮,而是自己尚且年幼,若是受了这些钱粮,最终还是落到了父皇手里白白糟蹋,倒不如先让记住他们的恩惠,待到合适机会再取。

    这些老者听了脸上不免失望,心中却是更加断定这是一笔值得投资的买卖,焦急的心情写在了脸上。

    这就是博弈之道,半推半就、虚虚实实方能保住自己的底牌,抬高自己手中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