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27章 新力量的萌芽

第227章 新力量的萌芽

    沐忠亮心中已经渐渐相信了陈家明,但事关重大,还是小心翼翼得反问对方:“陈公子也是出身商贾,我们为什么相信你的忠诚,而不是你叔叔他们。”

    陈家明叹气道:“世子,草民虽然是商贾之身,秉承商贾之道;但这条道,对于草民来说只是通往中土的一条路而已。父亲临终留下遗训,一定要草民带着他老人家的骨灰回到中土,回到故乡。”

    沐忠亮被陈家明说得心中一动,叹气道:“通往中土,现在也可以的。”

    陈家明凛然道:“草民希望带着父亲回家,希望是以堂堂正正大明子民的身份;而不是建奴奴隶的身份!”

    朱慈煊见陈家明自从踏入房门,一直以来言辞真挚,毫无半点虚伪造作之嫌;渐渐被其言辞所动,待听到他的志向,情不自禁上前请陈家明坐下,改口道:“陈大哥这份大志,慈煊和阿亮兄弟也存于心中,只是我们兄弟二人初来乍到,还请多多请教。“

    陈家明起身回礼,作揖道:“殿下睿智超凡,非草民可比;但草民在缅地、安南等地经商数年,又受父亲悉心指教,对于‘殿下所提商会’之说,却有一些心得看法。”

    朱慈煊大喜道:“慈煊洗耳恭听。”

    陈家明想了一会儿,道:“恕草民无礼,草民觉得陛下成立的商会,想法是好的,但只怕不切实际。”

    抬头望了一眼朱慈煊,见他并未反驳,而是朝他微微一笑,不由信心大增,接着说了下去。

    “家父在时,曾将此地大明商人联合起来,组成殿下口中的‘商会’,以互帮互助,对抗缅地的无理欺压。不料才过了半载,商会之中便有商贾趁机投靠了缅地,捞了大好处,而商会也很快被缅地取缔。”

    朱慈煊默默点头,心想:“果然没这么容易。”

    沐忠亮已经追问道:“这是为何?“

    陈家明道:“这其中缘由太多,草民也道不清楚。但家父常说,身在异邦,大明商贾虽然内心憎恶缅地的官员,但却又喜欢巴结他们。他们目光大都短视,只顾着自家三分田地,绝不肯为了一些瞧不着摸不着的东西而牺牲家族的眼前利益。”

    “这是人的通病,也不尽是异邦的商人如此。呵呵,中原的那些山西商人,那可比你们坏上十倍百倍。”朱慈煊笑着安抚,继续问道:

    “以陈兄看来,该当如何?”

    “商会自然是要立的,这是殿下以后兴国的一大助力,”陈家明见朱慈煊对他态度改变,整个人更加轻松自如,笑道:

    “只是此事不宜大张旗鼓,免得让缅地提防,重蹈我父亲当年之路,让殿下处于不利之境。殿下若是信得过草民,明日可与家叔道明,指定一人专责联络各地大明商贾,以家叔的秉性,断不会接这差事;到时候草民斗胆毛遂自荐,殿下可顺水推舟交付于我。”

    朱慈煊自然应允,又对陈家明的话作了补充,低声道:

    “慈煊以为,商会虽然是为了保护大明商贾,但对于商会会员,需秉承宁缺毋滥的要义;陈兄联络各地诸国的商贾,需考察商贾的秉性;凡加入者,需认可‘华夏大于小家’,需抱有‘振兴大明’之念,需怀有‘拯救九州百姓’之心。”

    陈家明拍手道:“殿下之言,句句真言,草民深以为是。”

    旁边的沐忠亮也拍手道:“呵呵,如此说来,咱们这商会的目标倒也不必止于缅地,还有整个中南半岛,甚至是大海之外。呵呵,让他们都以殿下为尊。若能凝聚这股力量,何愁大明不兴!”

    三人你一言我一言,越讲越是憧憬。

    最后便由朱慈煊提议,沐忠亮执笔,草拟了一份大明总商会的纲要,最后朱慈煊亲笔落款:“大明总商会会长朱慈煊”。

    待写完,朱慈煊道:“这份纲要一式二份,一份交由阿亮兄弟保管,一份交由陈兄。”于是沐忠亮又如法炮制,写了一份。

    接着朱慈煊又挥毫为陈家明写了一封证明他身份的书信,将两份文书一起交到陈家明手中,躬身道:“这商会之事,就拜托陈大哥了。”

    陈家明叩拜道:“殿下放心,草民定不负所托。”

    朱慈煊叮嘱道:“此事宜缓不宜急,你我兄弟都很年轻,不必急在一时。”

    陈家明会意得连连点头,又注视着朱慈煊的眼睛,恳切说道:

    “如今朝廷官员散漫无志,缅地上下必定会轻视殿下,只希望殿下不要因此挂在心上。

    殿下只需记住,千千万万大明子民中,除了草民,还有许多像草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渴望以大明子民的身份踏上大明的土地,回到自己的故乡。”

    先前一番畅谈,朱慈煊心中已经完全信任了陈家明所言,此刻听了他最后一句,登时胸口热血翻滚,双目润湿起来;他鼻子微微一抽;将话风一转,笑道:

    “陈兄,以后你我便是兄弟,这左一口草民,右一口草民,倒显得你我生疏;还请改改称呼。”

    陈家明也大为感动,躬身道:“殿下,那家明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就对了,以后我们兄弟一起齐心协力。”朱慈煊拉住沐忠亮和陈家明双手,放在一起,哈哈大笑。

    陈家明也笑了笑,神色警惕得瞧了瞧门外,低声道:“殿下,家明来此已经许久,该回去了。”

    朱慈煊哦了一声,想到一件很重要之事,拦住道:“陈兄且慢,还缺一件重要东西。”

    说着走出房门找到自己老师沐天波,不管三七二十拉着他来到房间。

    待简要说了前因后果,沐天波立刻会意,便以‘大明黔国公’名义为陈家明写一份证明文书,还用上了大明征南将军印和黔国公印。

    朱慈煊之所以请沐天波用印证明,因为他发现,在这些大明属国,似乎大明皇帝的印玺还不如老师的公印管用。陈家明暗暗佩服朱慈煊做事周全,再次拜谢众人,悄然下了船。

    朱慈煊做完这些不久,外面便传来护卫催促的声音。

    原来自己的父皇朱由榔又开始担心清兵会乘舟追来,忙催促动身。

    朱慈煊起身与陈家明等人道了别,匆匆赶回船上。

    大明永历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这一日在异乡孤舟上发生的事情小得微不足道,但却被后世史学家所推崇。

    正是有了太子殿下主政的大明商会,在东方大地上,一股新的力量开始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萌芽,它将慢慢壮大,一步一步得去帮助大明由弱变强,并在腥风血雨中建立新的国家秩序,最终让大明帝国在未来的两百年里保持着领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