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87章 安南的诱惑

第287章 安南的诱惑

    “殿下一语中的,果然非寻常之资,”张老道又是一呆,捻须笑了笑,从衣袖中取出一卷纸张,走到书案边,缓缓打开,道:“殿下请看。”

    朱慈煊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原来这竟然是一副包含中南半岛的大明疆域地图。唯一与以前所看大明地图不同的是,在这副地图的西南和中南半岛区域,将平原和山脉标注出来,很是显目;尤其是在中南半岛的安南,有一块面积很大的平原格外引人注目。

    朱慈煊见了这副地图,暗想:“难道这老道要蛊惑老师夺取安南的红河流域,将其作为大后方?”思绪至此,不禁想到后世在安南发生的几场战争,神色不由一变,暗自摇头。

    那张道人似乎猜到了朱慈煊心中所想,指着安南版图,笑道:“殿下,若是我大明重新掌管安南,以安南之土地肥沃,是否足以供养我大明几十万大军?”

    朱慈煊指着地图上的河内位置(明朝时候叫升龙)笑道:“张真人是指这块沃土吗?”

    张道人微微颔首。

    朱慈煊自然知道,红河流域在明朝之时已经是一块开发极为成熟大平原,宛如江南的苏杭,若能占为已有,其水稻产量足以供给几十万大军;但他更知道这地方民风彪悍,若无大军,极难驯化,于是笑道:“这块沃土好是好,但只怕拿不住。”

    “就是,昔日我大明国力鼎盛之时都守不住,何况是现在兵威不足,”旁边的沐忠亮嘟了嘟嘴巴,伸手指着地图右边的一块平原(海南岛位置),笑道:“照我看来,这地方更好,不用攻打便唾手可得。”

    “世子有所不知,”老道笑了笑道:“琼州地处偏僻,虽有沃野,但却都是荒野;不似这升龙之地,尽是千里良田。”

    “张真人所言非虚,”朱慈煊也搞不明白这么多穿越人士喜欢跑到海南去种田;其实开发良田是一件非常漫长而且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事情;能否开发且不说,就算让你巧夺天工,开发好了,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他指着河内位置,又想起后世在安南发生的战争,心里暗暗摇头,朗声道:“安南虽好,但自治已经许久,只怕攻取不易;昔日成祖之时,大明国力鼎盛,又有名将张辅掌军,领军八万耗费数年之功才平定,可惜不过三十载,便无功而返;如今大明疲惫,两位老师都各有要责,脱不开身,只怕难以平定。纵使侥幸平定,要汉化此地至少也需数十万移民迁徙至此,这就更不切实际了。”

    还有一点朱慈煊没有指出来,就是古代交通很差,如果不借助河道或海运,粮食根本运不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王朝不愿意在边陲之地投入重兵的原因,从经济学上讲,如果一项投入无法产生持续的有效产出,终究是无法持续的。

    “殿下思虑周全,老道大为佩服,”张老道听了朱慈煊的反驳,不仅没有生气,神色反而对他欣赏起来,起身朝朱慈煊拜了拜,认真说道:“老道久居安南多年,对安南的局势颇为了解,若是殿下不嫌老道啰嗦,不妨听听如何?”

    “慈煊洗耳恭听,”朱慈煊也想了细细了解如今安南的近况,在他的计划里,这些本该属于大明的国土就不该丢了。

    关于安南的归属历史,朱慈煊前世略有了解,自秦朝开始,安南就被秦始皇纳入华夏疆域,至五代十国时吴权割据安南脱离南汉,逐渐独立。此长期作为藩属国存在。明成祖朱棣派张辅率军深入安南,大获全胜,消灭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权,得府州十五、人民三百十二万,声称为了回应当地官吏耆老“原复古郡县”的请求,便将之改名“交趾”,朱棣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明朝成功收复安南。然而统治不利,官吏昏暴,各地多有反抗,至明宣宗时,宣宗全面战略收缩,杨士奇、杨荣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罢交趾布政使司。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莫登庸遣使至镇南关请降,将安南土地册及户籍献于大明。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自此至明亡,安南始终是作为明朝版图内一个行政自治单位的地位存在。

    朱慈煊所了解都是粗枝大叶,对自己将来出兵安南没有半毛子用处;他见这老道颇为自信,便虚心聆听起来。

    这张老道果然是一个安南通,对安南各方的势力了如指掌,滔滔不绝得讲了一个时辰。朱慈煊听完之后拍手叫好,瞬间涌出一股豁然开朗的感觉。

    永历十四年的安南名义属于黎氏政权,但却是莫、后黎、占城、隆平四方并立,这其中又分为五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被架空的黎朝皇帝,有点类似与汉朝的献帝,名义上的安南王,但没有实权。黎氏因为祖先黎利驱赶明朝,建立安南之功,在安南百姓中威望很高;四个政权虽然执政者各有不同,但名义上都尊奉黎氏子孙为皇帝;

    第二股势力是莫朝。莫朝曾一度控制安南,但后来被政敌击败,退守高平(在云南广西比邻)。安南曾经在两百年前脱离明朝自立,但一百年后又重新尊奉明朝,称自己是‘中国义士’。莫朝的实力很弱,虽有心反攻升龙,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股势力是隆平朝,其先祖因为创立后黎王朝、驱除莫氏有功,掌管朝政,但后来被驱逐,现在管制宣光镇一带。如今的继承人是武公悳,称少傅宗郡公,他依仗山川险远,正在继续力量,与莫氏联合,希望有机会能夺回升龙。

    第四股势力是后黎朝的郑氏。因为击破莫朝而成为后黎朝的掌权者,控制了安南北方大部分领地;他目前的主要竞争者是阮氏。

    第五股势力是后黎朝的阮氏。因为帮助郑氏击破莫朝而成为后黎朝的一大势力,趁着郑氏对付莫氏的机会,控制了安南南方大部分领地;其根据地是广南;在广南旁边有一个著名港口岘港。

    这五十年里,郑氏和阮氏为了完全掌控安南,已经前后打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这老道信誓旦旦的推测,相信很快就有第五次战争。言外之意,当第五次战争来临之际,便是大明收取安南之时。

    朱慈煊听老道讲完,料定对方定会继续游说自己‘出兵安南’,不料这老道却是一副高深莫测样子,一直笑而不语。

    朱慈煊实在耐不住了,问道:“张真人,你刚才说要出兵安南,不妨说说理由和时机,慈煊洗耳恭听。”

    张老道笑道:“适才殿下一番言语反驳得老道哑口无言,老道已经无话可说。”

    朱慈煊见他说话不似作假,心中更加疑惑。只是心中牵挂着老师李定国的病情,便将这疑惑抛之脑后,忙朝刘文秀和沐天波道:“两位老师,慈煊心中挂念晋王老师,想先走一步。”

    沐天波和刘文秀异口同声应道:“理当如此。”

    于是朱慈煊离开了大队伍,随着李嗣兴独自前往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