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99章 目标江南(卷终)

第299章 目标江南(卷终)

    朱慈煊为自己父皇说了一句好话:“父皇仁慈重情,延平郡王一片忠心,岂会忍心加害?”

    胡一清摇头道:“陛下平日里熟读资治通鉴,难道还不晓得帝王之家的无情纷争?陛下和殿下乃是父子,还不是听了几句话,就将殿下困在了这不毛之地?”

    “卫国公有心了,”朱慈煊叹了口气,问道:“卫国公认为延平郡王会听小王的。”

    胡一清不容置疑道:“正是,延平郡王一心渴望复兴大明,去年奇袭江宁,曾留下‘不信中原不姓朱’的诗句,其忠心,日月可鉴。他只是没有机会讨好殿下,如今给了他们机会,何愁大事不成?”

    朱慈煊发现绕来绕去,又回到这个难题之上;于是干笑几声,转移话题道:”卫国公今日与小王相见,算是决意入世了吗?”

    胡一清摇摇头,神色肃然道:“胡某来此只做一件事情,若是殿下有心前往江南,胡一清愿意效犬马之劳,否则青灯古刹便是胡某的归宿。”

    朱慈煊问出了心中第一个疑惑:“卫国公劝说小王前往江南,难道不怕小王深处险境,随时都有性命之忧。”

    胡一清笑道:“对于别人,兴许会有危险;但对于殿下来说,江南之行却无半点危险。”

    “这是为何?”朱慈煊很是奇怪。

    “满清的那些王爷将军,兴许是杀人杀得自己都怕,所以特别崇尚佛法,对于和尚僧侣一概敬重。像殿下这种精通佛法的高僧,扮作僧侣,天生就是菩萨,不仅没有丝毫危险,而且一路上都有官员款待。”胡一清哈哈笑了几声,显然自己也被款待过。

    朱慈煊情不自禁的摸了摸自己头,才想起来自己一直是光头(明朝的王子大都年轻之时都是剃光头的)。

    他回想起前世历史,印证一下胡一清所言发觉颇为有理。历史中昆明沦陷,许多官员不愿离开故土于是前往东南投靠郑成功,也都是扮作僧侣。

    朱慈煊心中已经有了些许动摇,认真说道:“此事甚大,非小王一人所能决定。”

    “殿下所言甚是,殿下除了说服自己,还要说服晋王和蜀王才行….”

    朱慈煊点头应是,跟着胡一清下山回到寺庙;马宝与吴三省见朱慈煊安然归来,都舒了口大气。

    此时天色已晚,马宝先行回城,吴三省陪在朱慈煊左右。

    朱慈煊回到庙中,便盘膝而坐,细细回想胡一清的建议。

    所谓思考分析,无非就是权衡建议的可行性,建议的好处和坏处以及评估成功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前世的历史知识,纵使胡一清说得天花乱坠,朱慈煊也是万万不敢孤身前往满清控制之地的;但前世的历史知识告诉自己,以僧侣的身份前往东南,的确可行。

    首先自己本就是僧侣,是堂堂通过考试拿到佛教资格的三藏法师;所以不用假扮,言行举止就是一副高僧模样。

    其次,古代信息社会闭塞,根本没有人认识自己这个皇太子。别说自己这个不足十二岁的太子,就是弘光政权还闹出真假太子的闹剧。

    再次,这一路经过的广东、福建是尚可喜、耿精忠的地盘;这两人深知自己杀戮太多,必遭神灵谴责,所以都喜欢修建寺庙,礼待僧侣;尤其是见到路过的得道高僧,定要盛情邀请,拉来在他们府邸念念经文,以求佛祖庇佑他们。

    最后,这一路上有胡一清陪着自己,即使遇到什么强盗歹徒,也不惧怕。

    既然这方案可行,那接下来就是分析成功的收益了。

    若是成功,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自己得道了张煌言和郑成功的支持,就获得一只足以抗衡西南大西军的力量;西南因为大量官员滞留缅地,文官严重不足;如果自己能从东南带一批官员到西南,以晋王的胸怀,定然重用,将来这批人就是自己潜在的支持力量;若是运气好些,还能从东南带点兵马,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

    其二,若是自己取得了郑成功和张煌言的支持,就一下子拥有了一股强大的海上力量;在大航海时代背景下,若是自己能用得好,这股力量将是大明超越满清的决定性力量。不仅仅是军事战略的需要,还有海外贸易带来的白花花银子。这个收益如此之大,以至于值得自己不顾一切去尝试冒险。

    收益大,风险自然也不小。

    其一:自己擅自离开永昌,便是违背了圣旨;自己必须确保这个消息不能走漏;一旦消息传了出去,便会被扣上一个违背圣旨的大罪;若是有人将消息传到满清那边,那自己就在劫难逃了;

    其二:此去东南,毕竟路途遥远,即使有胡一清陪着,仍然会有不可预测的其它风险;

    其三:即使自己前往江南,就一定能游说成功张煌言?就一定能游说成功郑成功?更大的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跑一趟!

    朱慈煊盘膝而坐,一边敲打着木鱼,一边思绪连连,交战不停。即使屋外面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也没有影响到他片刻。

    待到第二日清晨,朱慈煊混混沌沌起身与胡一清辞别,刚走出寺庙外,见寺庙外一片狼藉,瓦砾遍地,侧首望去,见寺庙旁边的柴房墙面空荡,不由跑了过去,朝胡一清道:“大师,你还是随我下山吧。这里只怕住不成了。”

    胡一清大踏步走上前来,抬头瞧了瞧四周,指着房中的四根柱梁,笑道:“殿下不要担心,只要柱梁在,这房子就还在;若是柱梁没了,哪怕墙面再漂亮,瓦砾再齐全,反而不成。”

    朱慈煊听了心头一震,猛地回想起前几日的那个梦,又回想起后世对南明的评价,恍然大悟道:

    “若是把大明比作这房子,西南的晋王,东南的郑成功,江浙的张煌言他们便是房子的柱梁,若是他们不在了,那大明也便是形同虚设,真正的亡了。我先前思绪一宿,一直在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却不曾想到;自己前去东南,不仅仅是赢得郑成功和张煌言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拯救他们的性命,拯救我大明朝的柱梁不倒!

    兴许这便是老天爷让自己重生的意义所在!

    对了,自己重生以来,先是通过化解刘文秀的心结,延续了蜀王的性命;接着通过磨盘山设局扭转乾坤,也算是间接延长了晋王的性命;接下来该去救张煌言,救郑成功了!

    所以无论如何,这一趟东南之行,自己势在必行!”

    朱慈煊定了下来,只觉得浑身上下痛快不已,不由得又长啸起来,这次长啸之声比先前那次更加持久,更加浑厚,也更加通透。

    胡一清一瞧之下,便料定朱慈煊已经想通了,立刻朝他拜道:“胡一清愿追随殿下左右!”

    朱慈煊扶起胡一清,哈哈大笑:“小王又得了一员虎将。”接着将胡一清介绍给吴三省认识;吴三省久仰胡一清大名,见他愿意追随朱慈煊,也欢呼不已。

    朱慈煊想让胡一清下山,胡一清道:“此事知晓之人越少越好,末将就在此处恭候殿下。”

    朱慈煊细想也是,便随同吴三省下了山。他既然打定注意,便立刻以‘通讯密码格式’书信给晋王和蜀王(见卷一,朱慈煊为李定国、刘文秀、沐天波三人设置了简易通信密码,他们的秘密通信往来,只有他们四人能看懂)。在信中,他说仙人老祖宗(太祖朱元璋)又托梦给他,东南的延平郡王和内阁大学士张大人有血光之灾,命令自己前往东南去救他们。

    他知道若是普通理由,定然无法说服他们;但若是自己祭出太祖托梦的老旗帜,十有八九他们两人会同意;毕竟无论是平定孙可望的叛乱还是磨盘山乾坤扭转,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太祖之梦’都一一得到应验。

    果然,二十天后,朱慈煊接到他们两人的回信,一致同意了他的设想。他们两人也在信中提及,请他放心,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出行做好万全之策。

    朱慈煊于是召集了马宝、吴三省、沐忠显、沐忠亮四人,将自己前往东南的计划告诉他们,也将晋王和蜀王的来信给他们翻阅,所有这一切表面自己这个计划不容反驳,唯一他们能做的就是善后事宜。

    经过一场持续很长时间又细致的讨论,众人决定:

    让沐忠亮假扮朱慈煊,平日里躲在太子临时行宫中不足出门;派心腹护卫随行左右;在太子行宫设下三道守卫,严防任何人进入;以‘殿下不得见朝臣的名义’禁止任何官员面见殿下…..

    三天之后的晚上,一老一少两道身影悄然离开了永昌,他们的行程的目得地是数千里之外的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