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09章 广州城冤魂犹在(下)

第309章 广州城冤魂犹在(下)

    约莫行了半个时辰,终于见到了广州城的城墙。

    朱慈煊借着月光远远眺望,见城门口站着十多人;为首一人是一位中年书生,身材瘦小,面容刚毅,料想便是金光了。

    “是老师他们,”朱慈煊还未下马,尚之孝和金若云已经先他一步下马,朝金光方向奔去。

    朱慈煊也跳下马,在胡一清的陪同下紧跟在他们后面。

    “金光拜见慈叶大师,”金光朝尚之孝和金若云点点头,大踏步走上前来朝朱慈煊躬身合十行礼。

    “小僧慈叶拜见金施主。”朱慈煊合十回礼:“金先生乃是大智慧的人,小僧不敢受此大礼。”

    金光脸色真挚:“慈叶大师有大慈悲心,真乃得道高僧;可比寺庙里整日念经的和尚强上太多。”

    “金先生谬赞了,”朱慈煊淡淡一笑。

    “慈叶大师,一路辛苦,请,”金光上前挽住朱慈煊的手,与他并肩入了城门。

    走了约莫半刻钟,来到一座府邸,很是壮观;牌匾上写着大大的金府两个大字。府邸门口站着许多迎接的人,为首一人朱慈煊认识,正是他护送的王家小姐。

    这时王家小姐已经换了服饰,容光焕发;以晚辈的身份朝他行了大礼,然后迎着朱慈煊进了大厅,请他与金光一起坐了上座。

    朱慈煊也不客气,毕竟他是受王兴委托,算是半个娘家人,如今女方家没有任何人随同,自己这个护送的和尚就成了王家主事之人,居于上座也是礼数。

    宴席上菜品很多,都是清一色的素菜,显然都为了朱慈煊而设。饭桌上金光领着家人以茶代水频频向朱慈煊礼敬…宴席一直到了子夜才结束。

    第二日,朱慈煊用完早饭,金光便盛情邀请他去登城中的佛塔,朱慈煊自然应允。

    这城中佛塔居于广州城中心,乃是尚可喜为了感恩菩萨大慈悲心耗费百万之资新建而成,有七层之高。朱慈煊随着金光先行祭拜了佛塔下的佛祖菩萨,然后登上佛塔。

    待行到塔最高层,朱慈煊极目远眺,见塔底下是熙熙攘攘的广州城,不远处一条长河涛涛流入大海,商船遍布,不由心旷神怡。

    忽然听到耳边传来金光的拜谢之声:“多谢慈叶大师,成全了我金光与王兴兄长的大义。”只见金光朝他跪拜,一磕到地。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朱慈煊转过身,忙扶起他:“小僧前几日遇到麻烦,也多亏了先生大名,才免遭了许多罪过。”

    金光起身叹气道:“此事犬子说了,哎,想不到空门之中竟然也有如此败类。”

    朱慈煊依旧笑着:“善恶与身份无关,莫说空门,即使读圣贤之书的又有几个圣贤之人?”

    金光合十道:“大师年纪轻轻,却是看透彻;金光听说,有些高僧乃是活佛转世,一出生便生具慧眼,通晓古今,想必就是大师了。”

    “先生谬赞了,小僧不过一个足不出户的小沙弥,何来圣僧之说?”

    “大师谦让了,”金光神色认真得盯着朱慈煊的眼睛,许久不动。

    幸好朱慈煊二世为人,前世也有类似经历,淡淡一笑,泰然以对;过了好一会儿,金光才移走目光,轻轻问道:“大师久在西南修行,那里是明王朝的统辖之地;不知大师对明王朝怎么看?”

    “太阳朝起夕落,大明兴三百年,到了今日衰败,也是天数。”朱慈煊神色依旧淡然。

    “是呀,”金光重重叹了口气:“昔日,金某曾经约朋友去为大明赴难,参加义军反清,结果没有去成;最后却是阴差阳错成了王爷的幕僚。像我这样背弃前朝,然后帮助异族劫掠本族之人,佛祖会怎么看我?”

    “在佛祖的心里,万物平等;并无汉族,满族的观念----”朱慈煊合十应答,所以老子不信佛,当然这句话是他自己心里说的。

    金光微微松了口气,神色却是痛苦起来,问道:“那么战争呢?”

    “这,”朱慈煊迟疑了一下,目光闪华,大义凛然道:“对于战争中选择的人来说,就看最终这场战争,带来的是无间地狱还是天下太平。”

    金光叹气道:“这世间哪有什么天下太平?无间地狱却是遍地都是。”

    “这就奇怪了,小僧听说神州东南四海生平,已经久无战事了,何来人间地狱?”

    金光指着下面,低声道;“大师觉得广州城比之西南的昆明城,如何?”

    朱慈煊合十道:“广州城繁花似锦,商贸兴旺,可比昆明城好了不少。”

    金光脸色更加痛苦,闭上双眼,喃喃道:“大师初来乍到,所看到的不过是俗世风光;若是大师有心,不妨再看看。”

    朱慈煊闭上双眼,想起王大陆说过的话,想起历史中记载的广州屠杀惨景,只听到无数男女老幼在被官兵追杀,哀嚎遍野,血流成河…他的神色越来越难看,猛得啊了一声,喊道:“好多冤魂,好多冤魂,果然是无间地狱,无间地狱!”

    金光神色惨白,叹气道:“大师果真瞧出来了,广州城内的确充斥着冤魂,虽然王爷请了许多法师来超度,又听了高僧的话,劳民伤财盖了这座七层琉璃佛塔;但金某知道,那些所谓高僧皆是骗子,他们信誓旦旦已经超度了所有亡魂,但为何金某与王爷却是常常听见这些冤魂的叫声。”

    说完望向朱慈煊,带着些许期待。

    朱慈煊忙摇头:“可惜小僧佛法有限,不懂超度之法;只希望小僧能遍访天下名山大川高人,待真正懂佛祖之心,能让这些冤魂安息。”

    心中默念,待老子领兵把尚可喜、耿精忠还有所有造恶之人全家灭门,这些冤魂自然就散了。

    “那金某等候大师的佳音。”金光神色激动,又问道:“大师接下来,准备前往何处?”

    “听闻福建江浙名山古刹名士颇多,小僧准备先往福建,再到浙江;转而北上。”

    “大师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毅力,金某真是自愧不如。”金光神色满是敬意,抓住朱慈煊手,重重说道:“金某等候大师悟得真经,再行相聚。”

    “慈叶若能悟得真经,一定再来拜访金先生。”

    “哈哈哈,好,金某等这一天!”金光开怀大笑:“平南王平素最是敬仰高僧,大师若是不弃,可否随金某前往拜会?”

    朱慈煊也想见见这个虚伪的杀人魔王,当下应道:“有劳先生引荐。”

    “哈哈,大师乃是得道高僧,何须金某引荐?”金光大笑几声,拉住朱慈煊下了塔楼,径直去了平南王府。

    这尚可喜果然因为坏事做太多,对高僧求贤若渴,一听说朱慈煊的事迹,便起了招揽之心,坚持邀请朱慈煊在王府多呆些时日,请他为王府驱魔除妖。

    朱慈煊那里能答应,你这杀人魔王的住宅,就算我有通天的本事也压不住死在你手上的百万广州冤魂!

    他不能直说,只得假装慷慨陈词:“小僧曾经在佛祖像前发下弘愿,十年之内走遍大江南北,寻求佛法真谛,不敢有片刻丝毫耽搁。”这令尚可喜大为赞赏,直呼他为真高僧,拉住他手,千叮万嘱,待悟得真经后,一定要来广州探望。

    又听说朱慈煊将前往东南福建浙江,便一连写了数封信函,分别是写给福建澄海公黄梧,福建另外一位王爷耿精忠,福建总督李率泰还有浙江总督赵延臣,并信誓旦旦说,这些人都是他尚可喜昔日同僚,若是遇到困难,拿这封书信,定会帮高僧解决。

    朱慈煊接了这些信函,心中暗暗高兴:“这下好了,福建和浙江两地的护身符都到手了。”

    从尚可喜家回来,朱慈煊见自己目的已经达到,便向金光辞行。金光虽然不舍,却也不敢耽搁了他的‘求经大业’,将他护送到广州城外二十里,这才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