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41章 顺治驾崩,遗诏风波(上)

第341章 顺治驾崩,遗诏风波(上)

    大清入主中原的第十七个新年刚刚过去,帝国中枢紫禁城内却没有半点喜庆气氛。宫里的每个人心里都吊着,心思都落在了乾清宫里的那位大人物身上。

    乾清宫里,大清的皇帝顺治卧在床上已有数日,自从宫中太医诊断为“天花”后,年轻的皇帝便静静躺在床上,不知道是恐惧死亡,还是在平静等待与深爱之人的重聚。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几天里,群臣担忧,宫里上下也都是一片惶然。

    正月初七,顺治皇帝精神忽然间转好,竟然起床主动吃了两碗粥,这令伺候皇帝多年的太监总管鲁公公欣喜若狂,忙将这大好消息告诉了皇太后孝庄。

    顺治皇帝吃完早饭便开始起草文书,还派人去请鳌拜、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位议政大臣和汉臣领袖范文程。

    待五人到了乾清宫,顺治皇帝已经写好了一道篇幅很长的行文。他将行文交给旁边的太监,让鳌拜、索尼等五人分别传阅。

    这五人都是当世大清国最历经大风大浪与生死的大人物,但看了这行文都是冷汗淋漓、双手颤抖,不敢吐出半个字。

    “众位爱卿有何异议?”顺治皇帝见他们已经看完,便微笑着开始询问意见。

    鳌拜和索尼等五人均是垂着头,战战兢兢,不敢应答。

    “索大人,你的资历最深,你来说说,朕的安排如何?”顺治皇帝见无人应答,便挥手点名了索尼回话。

    “陛下龙体安康,这些安排…未免太早,太不吉利。”索尼结结巴巴的应道。“朕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等不了太久了。哎,只是可惜洪爱卿不在,朕

    不能当面叮嘱他。”顺治皇帝说完长长叹了口气,一摆手作了定论:“既然众爱卿都不肯说,那便是无异议了。”

    “臣等无异议,”索尼和鳌拜等五人心照不宣,齐声附和。

    “好,好得很,以后这大清江山就交托给诸位爱卿了,”顺治说完,脸色骤然间苍白下来,整个人像是泄了气的气球一下子扁了下去。

    “陛下,”旁边的随身太监眼疾手快,托住了顺治皇帝。

    在五大臣当中,鳌拜是习武之人,身手敏捷,反应最快,一把跳起来,上前将顺治抱在怀里,紧接着索尼等人也爬了过来,口中不住喊着‘陛下,陛下’。

    “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乾清宫里顿时乱作一片。

    “不用了,”顺治皇帝缓缓睁开眼,用尽所有的力气对鳌拜等人嘱托道:“皇三子玄烨人品贵重,甚肖朕躬,坚刚不可夺其志,巨惑不能动其心,朕欲传大位于皇三子玄烨。你们六人需当戮力同心,共戴新君,同扶社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朝拜中,顺治皇帝脸上的血色越来越差,气息也越来越弱。他的眼神没有半点痛苦,反而流露出期盼和喜悦。当他身体彻底冰凉下来,期盼和喜悦依旧烙印在他脸上。

    大明永历十五年正月初七,年仅二十三岁的清顺治皇帝带着对‘未能一统河山的遗憾’和对‘与心上人重聚的期待’离开了人世。他临死前下的两道遗诏,令满清权贵宗室措手不及。

    顺治皇帝的第一道传位遗诏,并未如许多人期盼的那样传位给最受宠的皇二子福全,反而传位给了皇三子玄烨;虽然有许多人对第一道传位遗诏心生不满,但是三皇子玄烨自幼随皇太后孝庄长大,深得孝庄宠爱;加上他曾染上天花而不死,乃是天命之人;这些筹码押错的权贵宗室至多心里嘀咕,嘴上却是万万不会说半个不字。

    但第二道关于辅政大臣的遗诏却彻底炸开了锅。这些满清权贵宗室闻到风声之后,就不约而同蜂拥到了孝庄太皇太后的慈宁宫外,希望孝庄太后为他们宗室做主,废了这道遗诏。

    但是慈宁宫宫门紧闭,孝庄皇太后以陛下归天、身体微恙为由将这些人拒之门外。

    这些亲王贝勒国公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便在慈宁宫外叽叽喳喳起来。

    这其中声音最为响亮的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身穿亲王服饰,他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第四子富绶——显懿亲王,乃是大清国八大****之一。

    “这天下是我们爱新觉罗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先帝如今将他交给汉人打理,这算什么?难道要让我们满人回去喝东北风吗?”

    “兄长说得有理,先帝可真是病糊涂了。”附和的是一位更加年轻的少年,乃是豪格第五子猛峨,现为温良郡王爵位。

    少年说完,立刻就有喝彩声一片;但在这喝彩声中,仍夹杂着一些杂话。

    “猛峨,你这是什么话?太行皇帝在上,岂容得你在此出言不逊,”出口教训的是一位中年人,他是顺治的哥哥,辅国公叶布舒。他爵位远不如猛峨,但却是他长辈,可以名正言顺指责对方。

    “辅国公,难道你甘愿让汉人对你指手划脚?”猛峨哈哈一笑,指着辅国公叶布舒理直气壮得反驳。

    “辅政大臣受先帝嘱托辅佐陛下,乃是顺应天命,岂能说是指手划脚?”叶布舒虽为皇帝顺治的哥哥,太宗皇帝皇太极的儿子,但自幼就被多尔衮、孝庄排斥在权力中枢之外,至今爵位不过公爵;只是他天性淳朴,此刻反而与那些亲王、郡王不同,在拼命维护自己弟弟的威严。

    “辅国公这话说得不对,先帝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他的上面还有太皇太后。先帝自诩以孝道治理天下,太皇太后的旨意他是万万不敢违逆的。”说这话的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身穿亲王服饰。

    他是礼烈亲王常安岱,是皇太极长兄代善之孙,亦是大清八大****之一。

    “对,不是还有太皇太后吗?我们去就在这里等太皇太后,求她老人家改了这荒唐的遗诏。”礼烈亲王常安岱的话一出口,立刻封住了辅国公叶布舒的言辞。没办法,太皇太后孝庄的名头实在太响;即使顺治在位,其权势也在孝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