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75章 谋立太子班底(下)

第375章 谋立太子班底(下)

    朱慈煊点了点头,又问张煌言:“先生适才提到一文一武,共同辅政;文是詹事府,武是中护军。可中护军现任将军是护国公马宝,黄廷、刘国轩将军所领的数千精兵该如何安置?”

    这又是一个头大的问题。

    马宝位列护国公,爵位远高于黄廷和刘国轩,照理说位在他们之上,合情合理。可黄廷和刘国轩是奉朱成功之命辅佐朱慈煊,隶属东南郑氏,他们两人骨子里绝对瞧不上大西军的爵位。

    没办法,谁让他们的老大朱成功只是一个普通的郡王呢?

    若是承认了马宝的护国公爵位,那便是承认自己的老大比不上晋王和蜀王,只能与一竿子大西军的郡王相提并论。

    这是黄廷和刘国轩无论如何都不能退让的地方!

    “殿下勿忧,”张煌言抱拳笑道:“微臣以为,既然有太子中护军,自然也该有太子前护军、太子后护军、太子左护军、太子右护军;而每位将军各自领东、西、南、北、中五个卫将军。”

    朱慈煊拍手笑道:“先生好主意,不知有哪位将军可以胜任前护军将军职务?”

    张煌言起身抱拳道:“微臣不才,斗胆兼任前护军将军一职。”

    这正是朱慈煊想要的答案!

    朱慈煊哈哈笑道:“先生若为前护军将军,那黄廷和刘国轩将军定然心服口服,慈煊无忧矣!”

    托二世为人的福气,当朱成功提出派遣三员将军追随左右之时,朱慈煊细思之后选择了黄廷、刘国轩和陈永华三人。

    陈永华自不必说,;武艺高强、精通内政和兵法,与朱慈煊渊源颇深,自然是第一人选;

    选择黄廷,其一在于黄廷高寿,能活到九十七岁;其二,其能征善战,能适应海战(统领郑氏海军)、大漠之战(历史中追随康熙平定葛尔丹,战功赫赫)、雪地之战(从征黑龙江,血战雅克萨),可谓一生的良将。

    至于刘国轩,在于其非常精通水战,是一位足与施琅一战的水师名将,自己需要借助他统领和培养水师队伍。

    黄廷和刘国轩皆是久经沙场的宿将,非与朱成功齐名的张煌言不能驾驭!

    张煌言坦然受之,抱拳道:“请殿下放心,黄廷与刘国轩两位将军既然发下誓言终身追随殿下左右,微臣自然会让他们明白,他们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朱慈煊点了点头,抱拳回应:“一切有劳先生。”

    “殿下客气,这皆是微臣份内之事,”张煌言笑了笑,转而沉声道:

    “微臣斗胆想为中护军、前护军选定卫将军人选,还望殿下恩准。”

    “先生客气,慈煊求之不得,”朱慈煊脸上笑得像朵花儿,有个像张煌言这般能力强、忠诚度高、办事又贴心的下属简直太爽了。

    张煌言笑了笑,问道:“殿下设立中护军,自有深意;还请殿下告知细枝末节。”

    朱慈煊微微颔首,便将在安南归途中,设置中护军的故事前前后后将了一遍。

    当朱慈煊讲到刘文秀提出‘愿为殿下专设三万人军队’,连连赞叹‘蜀王忠义,不愧是大西军中的子龙将军’;

    待朱慈煊提到碍于朱由榔的圣旨,三万人的军队不得不缩编为五千人之时,不禁扼腕叹息,直骂小人误国;

    最后又听到木靖游说西南土司捐助三千精兵,又逐颜大笑,直呼‘西南土司大忠大义,黔国公功不可没’。

    张煌言听完朱慈煊讲完中护军之事,拱手道:“殿下,微臣想借殿下笔墨一用。”

    不待朱慈煊挥手示意,旁边静听的姚启圣已经为张煌言呈上了笔墨纸砚。

    张煌言道了声谢,从怀中又取出一卷帛布,缓缓展开,在上面挥毫疾书起来。

    朱慈煊扫了一眼,恰好见到帛布上写着詹事府左庶子等字样,立刻明白过来。

    张煌言在写太子詹事府人员和护军卫将军人选。

    他不敢打扰,起身走到窗边,静静得欣赏起窗外的景色,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海面,天的尽头是一团火一样的红色,想来,大明的未来也该如此吧!

    约莫过了半刻钟,朱慈煊听到张煌言收笔和吹墨汁的声音。他转过身,见张煌言已经起身,正向他走来。

    张煌言的双手捧着一张三尺余长的帛布,步履坚定而缓慢,待行到朱慈煊十步处,躬身将手中捧着帛布高举过头,朗声道:

    “殿下,这是微臣起草的太子詹事府和太子中护军、前护军人选,请殿下过目。”

    好快的办事效率,我喜欢!

    “有劳先生了,”朱慈煊投出赞许的目光,双手小心翼翼得接了过来。

    张煌言非常贴心,他是倒着给朱慈煊的,不用朱慈煊改变帛布的方向,可以直接赏阅。

    朱慈煊又投了一眼赞许的目光,深吸了口气,收回了目光,将之落在帛布的墨水上。

    大明太子詹事府官员名单

    詹事一人,张煌言;

    少詹事两人,沐忠显,暂缺一人;

    府丞两人,陈永华,吕留良;

    当朱慈煊看到陈永华和吕留良担任詹事府府丞时候,暗暗点了点头。

    陈永华和吕留良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加以培养,数年后皆可入内阁中枢。但他们的资历尚浅,需要多加历练。詹事府府丞虽不过六品官职,但经办詹事府六部之事,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

    朱慈煊笑了笑,继续看下去。

    主薄厅主薄一人,沐忠亮;

    左春坊大学士,木靖;

    右春坊大学士,顾炎武。

    当他见到顾炎武的任职,倍感欣慰。

    顾炎武的职务不好安排;他是自己的弟子,职位安排低了,以后谁还愿意跟自己混?若是将他安置在高位要职,又担心他的夸夸其谈和直言不讳会坏了大事。

    右春坊大学士虽然只是五品官职,但足以彰显太子近臣的身份;大学士的身份也与他大儒的身份吻合。顾炎武若是知晓,应当满意。

    只是,这家伙是李定国的超级粉丝,未必肯追随自己,还是问清楚为好,免得其中发生误会。

    “先生,顾先生昔日拜慈煊为师,只想回到西南,辅佐晋王老师处理军务;先生的安排只怕不妥。”朱慈煊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张煌言。

    “殿下请放心,顾先生期初纵有这念头,但自跟随殿下以后便只想辅佐殿下一人。”张煌言捻了捻长须,呵呵笑道。

    朱慈煊点了点头,不再纠结于此,继续往下看,见后面一排詹事府官职录事、左庶子、左谕德….等一系列官职后面全部写着暂缺,不由皱起了眉头,叹气道:

    “看来,原来詹事府需要这么多官员,看来我们还缺不少人才。”

    “宁缺毋滥,”张煌言镇定自若道:“待平定安南,殿下振臂一呼,自然会有数不尽的人才投奔到殿下左右。”

    “先生说的是,有伯乐在,何愁没有千里马,”朱慈煊傲气上涌,自信得笑了笑,往下看中护军和前护军的任职名单。

    太子中护军将军:马宝;

    太子中护军中卫军将军:吴三省;副将军江南

    太子中护军北卫军将军:王辅臣;

    太子中护军西卫军将军:沐忠显;

    太子中护军东卫军将军:胡一清;

    太子中护军南卫军将军:姚启圣;

    两年前,太子中护军成立,因为兵少将寡,东卫军和南卫军并无合适人选,分别由马宝和吴三省兼任。

    现在张煌言将胡一清和姚启圣安排在了卫将军的职位倒是令朱慈煊双目一亮。

    “先生,慈恩原是大明卫国公,足以位列卫将军;但净武资历尚浅如何可居卫将军职位?”

    朱慈煊朝站在一旁一动不动的姚启圣坏坏笑了笑,转头向张煌言的安排提出了挑战。

    张煌言目不斜视,脸色肃然,拱手应答:

    “启禀殿下,微臣以为,太子中护军乃是殿下之肱骨,从将军到卫将军需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所任将军需皆为殿下心腹,殿下真正亲近之人,姚公乃是殿下亲传弟子,自是殿下亲近之人。”

    “此言不错,”朱慈煊笑着微微颔首。

    张煌言继续说下去:

    “其二,所任将军需精通兵法,能征善战。”

    “净武虽然法号带个武字,但可没打过什么硬仗,先生用他未免显得武断,”

    朱慈煊言辞虽然反驳,脸上却是挂着笑容。

    他一边说着一边瞥向旁边的姚启圣,见他神色紧张,额头上冒出豆粒大小的汗珠,一副蠢蠢欲动模样,似乎在犹豫是否该辩解一番,心里不禁暗暗欢乐。

    “姚公是殿下亲收的弟子,又取法号为武,与顾先生相映争辉,自然是文韬武略;至于没有赫赫战功,那只是没有机缘罢了。”张煌言神色自信,言辞凿凿应答。

    张煌言的解释言简意赅,如果姚启圣不是人才,自己这个堂堂的大明太子决不会主动收他为弟子。

    这回答相当于拍了一个朱慈煊无声无响的马屁,而且完全与事实相符!

    朱慈煊听得颇为舒服,朝紧张不已的姚启圣招手道:

    “净武,还不快来拜谢苍水先生!”

    姚启圣挥起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快步奔到张煌言面前,拱手拜道:

    “净武拜见苍水先生,多谢先生知遇之恩。”

    “姚公客气了,”张煌言回礼道:“若要道谢,应该谢谢殿下才是;他才是姚公真正的伯乐。”

    姚启圣又躬身拜谢朱慈煊。

    朱慈煊收了帛布,扶起他,满怀期许笑道:“净武,为师所要的天空很大很大,你只管任意翱翔便是。”

    “弟子谨遵师尊教诲,”姚启圣满怀壮志,慷慨回应。

    朱慈煊点了点头,继续打开帛布,看太子前护军的将军配置。

    太子前护军将军:张煌言;

    太子前护军中卫军将军:陈永华;

    太子前护军北卫军将军:黄廷;

    太子前护军西卫军将军:刘国轩;

    太子前护军东卫军将军:罗子文;

    太子前护军南卫军将军:杨彦廷。

    前护军卫将军中除了罗子文是张煌言的亲信副将,其他四人均为朱成功旧部。

    这四名卫将军,只有陈永华与自己交情颇深,算是自己的人;另外三人与自己相交甚浅,这应该也是张煌言单独设立一军,将他们与马宝的中护军隔离的一个原因吧。

    “仓促之下,微臣考虑不周;还请殿下多多指点。”张煌言见朱慈煊已经看完,便委婉得询问对太子詹事府和太子中护军、前护军的人选可有异议。

    “非常好,慈煊没有任何异议,就照先生的意思去办,”朱慈煊对张煌言人事的完美安排非常满意。

    “多谢殿下恩准,”

    张煌言躬身应道:“微臣这就去准备詹事府诸官职官印和用印法度,请容微臣后退。”

    朱慈煊前世创业,知道公司的公文印章乃是一个公司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会酿成大祸;当即颔首道:“先生且去忙,待上了岸,慈煊再与先生议政。”

    说着亲自将张煌言送出了房门,又穿过走廊,登上甲板,目送张煌言离去。

    待回到房间,姚启圣再次拜谢朱慈煊。

    朱慈煊扶起他,拉着他手走到窗前,指着天边的火红郑重其事道:“净武,卫将军与你只是开始,你的方向是天的远方。”

    姚启圣瞪着大大的瞳孔望着天边的火烧云,激动难挡道:“弟子定不负师尊期盼,竭尽全力将师尊和大明的名声波及天的尽头。”

    好,好,好,朱慈煊连喊了三个好字,哈哈大笑起来。

    天的尽头,那便是整个世界,那才是我朱慈煊这个穿越之人该有的大志呀!

    他紧紧握紧拳头,深吸了口气,平复下自己激动的心绪,问道:

    “净武,还有多久抵达茂名府?”

    “启禀师尊,如果一切顺利,后日便可抵达茂名府了。”姚启圣胸有成竹应道。

    “后日,也就是两天时间;”朱慈煊喃喃自语,心跳一下子扑通扑通加速起来:“快了,快了,两天后自己就可以见到阿亮兄弟,见到岳儿,见到沐大哥,见到老师,还有马宝、吴三省他们,真是令人期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