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末代中医 » 第24章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第24章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昨天我听说胡副局长决定让女儿留在你们医院,给中医治疗……我相信胡副局长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所以我也想来试试,看中医能不能看好我的病。”

    徐荣悄悄给林远志使了个眼色,意思就是“你知道为什么会忙了吗”。

    林远志顿时领悟。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益或者领导效应。

    普通人的信息来源有限,很难分辨虚实真假,所以都喜欢跟风,认为名人和领导的决定肯定就是对的……

    “那你说说你的主要症状。”徐荣问道。

    “主要就是头晕,一发作就感觉眼前的东西在旋转,恶心想吐,像晕车一样,这时候必须停下来休息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

    过去几年是一个月才发作一两次,现在几乎两三天就发作一次。

    脑科的医生说我这病叫内耳性眩晕症。也给我开过一些药,可以缓解,可是没法根治。一旦觉得太累或者月经前后,就会发作。”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症状吗?体力怎么样?胃口怎么样?睡眠和月经正常嘛?”

    “体力比较差,上楼梯都觉得累,胃口也不好,吃不下太多东西,睡眠还行,但月经不正常,三个月才来一次。”

    “这个病有多少年了?我看你的病历,好像从28年就开始来看了。那时候的症状也是以头晕目眩为主吗?”

    “对的。”秦女士长吁短叹,“一晃眼都七年了,这毛病怎么都治不好,吃药也不起作用了。我早想放弃了。可是现在实在没法正常工作,头晕眼花还健忘。我们干财务的,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后果太严重了。”

    徐荣微微点头,让秦女士把手放到手诊上号脉,同时把林远志叫过来。

    “小林,你用望诊看看秦女士,能看出什么来吗?”

    林远志早就观察过秦女士,他很快回答:“唇甲发白,面无血色,头发干燥无光,语气微弱,两眼无神……初步诊断为气血不足。”

    “嗯,那再看看舌头。秦女士,请张嘴!”

    林远志看过病人舌象后,道:“舌色偏淡,舌苔薄白,确定属于气血不足。”

    “小林,你有长进嘛。你的辩证是对的。病人正是气血不足导致脑部失去滋养,才会有眩晕和健忘的发生。而气血不足也会导致四肢无力,胃口不佳,月经推迟。”

    “那有的治吗?”秦女士把头往前伸,“我也不求能完全治好,只要能减轻一点,不要频繁发作就好了!”

    徐荣思忖片刻,道:“你这症状比较单纯,没有痰湿肝风这些内邪,只要坚持服药,短时间是可以见效的。”

    旁边的林远志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徐荣的诊断。

    “是吗?那给我开药吧!”秦女士喜出望外。

    徐荣问道:“小林,你认为处方应该从什么思路入手,选什么药方才合适?”

    “治疗气血不足,最常用的就是十全大补丸,不过,考虑到病人有健忘的症状,我认为改成药味差不多的人生养营汤更合适。后者里边有可以交通心肾的远志,对于治疗健忘有特效。”

    对于“远志”这一味中药的药性,林远志可谓颇有心得,因为这可是跟他“同名”的中药,学习和研究的时候自然加倍认真。

    “你连《局方》的人生养营汤都知道?这个药方不太有名,平时用到的不多。”

    “《方剂学》里有啊……”

    “嗯,我也认为人生养营汤比十全大补丸更合适,不过,还有一味药要稍微调整。”

    “什么药?”林远志问道。

    “就是人参,应该换成药力平缓的太子参。”

    “理由是什么?”

    “因为人参大补元气,而秦女士气血不足属于虚证,虚不受补,用人参有滞塞中气的隐患,所以用补气效果偏弱的太子参替代比较稳妥。”

    “原来是这样。”

    林远志对徐荣刮目相看。

    徐主任坐诊几十年,虽然没拿到过什么国家认证的“名中医”或者“国医大师”的荣誉称号,但人家还是有真功夫在的。

    徐荣快速写下处方交给秦女士,还提醒她医院内的药房没法子抓散装中药,要到对面的御信堂抓药。

    “必须去那家御信堂吗?”

    “这倒没限制,只是我们中医门诊和御信堂合作多年了,他们药铺里的药材都是经过严格检查的,相对来说,质量有所保证。”

    “哦,好的!这这个药要怎么吃呢?”

    “抓八剂,一天两剂,两碗水煮半个小时成一碗,午饭和晚饭前空腹服用,四天后再来复诊。”

    “我记住了,谢谢!”秦女士连连点头。

    秦女士一走,诊室内变得安静下来。

    “小林,你这望诊技术不一般哪,都不用号脉就能确证是气血不足证。要是我问别的实习生,保准会念《黄帝内经》原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凡是眩晕都该从治肝入手。”

    “那也不能说完全不对。”

    “怎么说?”

    “因为气虚不足,肝木失养,肝血无法上升到脑部,所以才会出现眩晕和健忘这些症状。标在肝,本在脾。”

    徐荣咂舌,道:“你这小子的思路一点都不像是学院派教出来的学生……说没家传我是不信的。你爷爷叫什么大名?说不定我认识。”

    “我爷爷叫林宏愿,他只是北海湾一间小药铺的私人中医,没什么名气,也从不跟其他中医来往,您应该不会认识。”

    徐荣回想了一下,从来没听过“林宏愿”这个名号。

    “你爷爷怎么去世的?”

    “猝死在诊所里,没做过尸检,估计是脑梗造成的。我爸说我爷爷四十六岁时被诊断出肝癌,能活到五十八岁,已经算是奇迹了。”

    “才五十多岁就去世了,确实可惜,不过有你这个后人继承所学,他有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提到去世的爷爷,林远志感到心情沉重,于是转移话题。

    “徐主任,您说……之后卫生局的那些人,都会一个个跑来吗?”

    “当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跑来,不过那些久治不愈的病人或家属,听说这个消息,都会想来试试看的。他们不了解我们中医,但他们了解他们的局长。”

    林远志坐到铁架椅子上,忽然低声问道:“要是多来点病人,我们门诊会不会发奖金啊……”

    徐主任唉声叹气:“要是求诊人数达标,好评率达标,当然是有奖金的。不过,我都两年没拿过奖金了。早就忘了还有奖金这种东西。”

    “那这个月咱们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拿到手——我最近手头有点紧。”

    “你买什么东西了?分期付款?”

    “没买什么,只是打算出去租房,不想继续住宿舍。”

    “在附近租房吗?”

    “对。”

    “那可不便宜。房租贵,还有水电物业费一大堆费用。你那点实习工资根本不够用的。”

    “我知道,可我还是决定要租房。”

    这时,有人推门进来,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两人望向门口,来人是一个穿着黑色外套和白色短裙的时髦女子。

    林远志忍不住叫道:“魏矜?”

    因为那是他正式治过的第一个病人,所以印象比较深刻,还能一眼就准确叫出名字。

    “这才两天,你这么快来复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