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锦衣神探 » 第四百三十六章 海上

第四百三十六章 海上

    海水渐渐由浑浊变清澈,由泛黄变成了浅蓝色的海水,继而越来越蓝,跟湛蓝的天空融成一色。

    海浪形成一条条白线,在海风的簇拥下,缓缓向战舰推来。碰撞到船头、船舷,溅起无数洁白的浪花,就象一树怒放的梨花。

    蔚蓝的天空中,不时有点点黑斑出现,放眼望去,也看不清什么。

    偶尔,那黑斑向这边移动,逐渐扩大,原来是自由翱翔的海鸟。它们张开宽大的双翼,由云层端急速滑翔而下,就象只坠落的风筝,直直地向海面射去。

    那细长的尖嘴忽的打开,象柄锋利的剪刀扎入水中。忽地,一个翻身,紧拍翅膀,贴在海面斜掠往上。

    嘴里那抹微微颤动的银白色的光芒,一刹那不见了。

    林凌启坐在将近二十米高的桅杆箩筐中,手中握着一杆望远镜,正往东面海域观望。

    如今望远镜还没有发明,这杆望远镜是他亲自打磨制作的。

    在海上,没有雷达和卫星定位,想肉眼发现敌舰,是件很困难的事。

    而且,假设两支舰队在同一条航线上相向而行,一方提前发现踪迹,做好战斗准备,对战局非常有利。

    林凌启对现在这条航线蛮有信心的。

    根据历来资料统计,倭寇一般以九州西南长崎五岛列岛,和最南端鹿儿岛为起点,登陆地分别为松江府入海口、舟山列岛,以及温州、福州、漳州等地。

    现在岑港倭寇被围,东瀛倭寇想要与徐海会和,登陆地必须在舟山列岛。

    并且徐海部多数是汪直的下属,而汪直在东瀛的据点是长崎。也就是说倭寇会在五岛列岛起航,直奔舟山列岛。

    为了增加遭遇的可能性,林凌启命令所有战舰成一列横队,舰与舰的距离为二里。整个舰队共计一百五十艘战舰,十艘补给舰,足足形成一条一百六十公里的直线。

    这样的舰队阵型利于发现敌人踪迹,但危险性很大。

    如果两支舰队相遇,己方舰队由于距离拉开过长,很难迅速汇集,容易落入以少敌多的被动局面。

    尤其是夜间遭遇,危险程度更高。甚至敌舰群歼灭已方战舰后潇洒离去,而己方根本不知道发生过战斗,傻乎乎的继续前进。

    为此,林凌启规定,到黄昏之际,各舰均向中靠拢,间距不得超过一百丈。同时将航行速度统一降到夜间航速,避免发生意外。

    一片乌云飘来,霎时遮住太阳,豆大的雨滴啪啪落下,打到脸上隐隐作痛。

    “大哥,大哥快下来,我替你看着。”

    曹达明拿着蓑衣斗笠站在桅杆下,扯着嗓子大喊。

    这次出征,曹达明极力要求同来,一半是担心林凌启的安全,另一半则是为了看看眼界。

    林凌启本不同意,毕竟这是打仗,不是旅游,谁也不敢保证能平平安安回家。可曹达明死缠烂打,差一点要哭鼻子了。

    堂堂县尉大人哭起鼻子来,可是很不好哄的,只能答应。

    林凌启摆摆手说:“不用,这片积雨云不厚,很快就过去了。”

    果然,不大一会功夫,风卷云散,阳光重新照射海面,泛起万道金光。

    曹达明啧啧嘴说:“邪门了,大哥连天色都会看,怪不得皇帝会招他为驸马。”

    “大哥,你还是下来歇歇,顺便喝喝茶、放放水。老是憋着不好,小心回去后大嫂怨言一堆。”

    “狗嘴吐不出象牙!”

    林凌启回了句:“你知道什么,男人就应该挺得住、憋得住。”

    曹达明仰头乐呵呵的说:“大哥,这你就不懂了。婵儿怀胎、生产,我足足憋了半年有余。结果呢,婵儿阵势还没摆开,我就丢盔弃甲……”

    林凌启忍不住大笑:“后来婵儿是不是不让你上床了?”

    曹达明嘿嘿一笑说:“那倒没有。后来我专门找狗鞭、牛鞭等来补身子,重振雄风,婵儿乐得合不拢腿。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以后出门,公狗、公牛都躲着我走。就连公鸡看到我也不敢打鸣了,低着脑袋跟母鸡厮混在一起……”

    说说笑笑间,天已经黑了。林凌启从桅杆上下来,草草用过晚餐,整理干净桌子,将海图平铺开。

    这张海图详细标记着大陆沿海以及东瀛九州附近岛屿,并按航线划上一条并不平直的线条。在线条上,注明每一天的行程距离。

    出海已经有十余天,按照航程,离东瀛九州不远了。

    到现在还没遇上倭寇舰队,不知道倭寇是不是还没启航,或者说相互错过了。

    战舰在海浪中起伏,蜡烛的火焰不时跳动,一会功夫看下来,眼睛异常吃力。

    不过再怎么吃力也得看,这关系到整只舰队的安危,甚至关系到岑港的决战,东南沿海百姓的命运。

    这些日子之所以坚持自己亲自瞭望,不是说不相信别人,而是担子实在太过沉重,找不到发泄的地方。坐在高高的桅杆上多看一阵子,稍稍减轻心中的烦恼、忧虑。

    徐文长拉开船舱门进来,弯着腰坐到一旁。

    “东翁,估计再过几日可抵达九州一带,如果再不遇上敌舰,我们是该登陆清剿敌营,还是放几炮静等敌人还击?”

    林凌启皱眉不语。

    他对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进行预判,最理想的就是敌舰已经集聚,准备出发。这时打击敌人,收获最大。

    其次在海上遭遇,利用己方犀利的火炮、良好的舰速,可以较好的打击敌人。当然,辽阔的海域上,想一网打尽不大可能,漏网之鱼在所难免。

    至于不能遇上敌舰,有可能敌人尚未出发,或者已经出发但没遭遇。

    如果前者倒无所谓,封锁海域,零星攻击,登陆袭扰,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能给敌人造成多少伤害,却是未知数。

    最不能接受的是,敌舰已经驰往舟山列岛,而自己一无所知。

    假设在九州逗留过久,倭寇则与徐海里应外合,对合围明军造成致命性打击。到那时,明军防线崩溃,自己回援鞭长莫及,局势将会分崩离析。

    林凌启迟疑很久才说:“徐先生,要不这样,明日若再没敌军踪迹,让栗千户率领三、四这两只舰队回撤,在舟山列岛一带巡游。”

    “东翁,这么一来不就削弱我方的攻击能力?”

    林凌启叹口气说:“我方舰速甚快,即便战局不利,也能迅速撤离。”

    徐文长点点头说:“那就这样,我差人立马通知栗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