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锦衣神探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分析敌情

第二百七十九章 分析敌情

    在明代,像卫所都指挥使、指挥佥事、千户等,均是常设职位,有对应的品衔。而总兵、参将、游击等武官,基本上战时任命,战后撤消等职务,没有具体品衔。

    ァ網

    不过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卫所日趋废弛,主要战斗兵力来自募兵,如戚家军。其中的职务就是总兵、参将等,有别于卫所官职。

    把总属于低级武官,见到从五品的锦衣卫从千户林凌启,自然不敢怠慢,甚至连直视一眼也不敢。

    林凌启点了下头说:“祁把总,本官要进城与总兵大人商量军情,你立即腾出条道来,并通知总兵大人。”

    “遵命!”

    祁福赶紧叫嚷着,军士们或者推攘,或者殴打,硬是腾出一条能容纳一辆马车行进的通道。

    对于祁福的举止,林凌启眉头微微一皱,但没有说什么。

    他知道如果祁福好好劝说人们让路,说不定人们反过来央求祁福放他们进城。如此夹杂不清,还不如快刀斩乱麻。

    有句话说乱世用重典,在这混乱的场面,使用暴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祁福是不是一向如此,林凌启就不得而知。不过也不需要知道,因为他最关心的就是前线最新情况。

    进入瓮城,林凌启发现瓮城里套着瓮城,三面高墙耸立,军士们不时在城墙上来回巡视。

    再往里走,便是真正的南城门—永泰门。城门高大、宽厚,碗口大的铜钉在阳光下闪耀着。

    一入大门,大同城的景象便显现在眼前。

    大同作为边关重镇,不但军事力量强大,经济也非常发达。街道上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在祁福的引领下,一行人径直来到总兵府。

    祁福入内禀告,林凌启便让那对小夫妻去找她的舅父,又让栗伟带众人去寻找客栈,先行安顿。

    一路奔波,锦衣卫们确实累了,需要好好休整。尤其是徐文长,刚上路时滔滔不绝,卖弄他的才学,把众人说得云里雾里。到后来,象吃了哑药似的,一声不吭,实在没精力瞎扯了。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一位面白无须的中年武将,率一大群人出来,看了看林凌启,不冷不淡的说:“大同总兵安乡伯张铎,见过林千户。不知林千户到此有何贵干?”

    难怪他这副态度,他乃是大明伯爵,又手握重兵,换寻常卫所千户,想见他一面都难。不过林凌启是锦衣卫从千户,官职不高,身份却不一般,只得亲自出来迎接。

    林凌启笑了笑说:“安乡伯,下官奉旨办差,请入内再叙。”

    奉旨办差?

    张铎不觉一惊,想想也是,锦衣卫倘若无事,何必跑到这里来。估计是与军情有关。

    他点了点头,转身走入府中。

    来到总兵府议事大堂,张铎已端坐在正位,林凌启便坐下首,其余人按官职排序,各自落座。

    张铎自顾自喝着茶,看起来很悠闲,但从他的眉头间,林凌启看到紧蹙的结。

    前方的情况很严峻哪!

    张铎也在打量着林凌启,这小伙子看着很年轻,应该不过二十,比起自己的儿子还要小上几岁。一张充满阳刚之气的脸上,带着些许稚嫩,真不知道皇上为什么派这么个人来。

    他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的说:“林千户,想必皇上是派你来了解大同镇目前面临的情况,本帅且给你讲解一番。”

    林凌启略一欠身说:“正是,有劳安乡伯。”

    张铎起身来到偏厅一张大桌前,桌子上摆着一堆土,将大同镇长城一线的地形及各堡垒,形象的展示在眼前。

    这不正是沙盘吗?看不出张铎蛮有超前思维的。

    林凌启对张铎立马产生好感,竖起耳朵听他讲解。

    “大同镇防线东与北直隶交界,西至内长城与外长城相交的偏头关,约六七百里,有八百多个堡寨,三百来座墩台。共有守军十一万余,其中骑兵二万。”

    本帅将大同镇防线划分为三大块,分别为东北、正北、西北。其中东北与西北,由两位副总兵负责,本帅负责正北及兵力调度。

    目前,俺答汗前锋官瓦鲁图率近万兵力,猛攻西北左云县、右玉县所辖防线,在那里长城上各堡垒均遭攻击。现本帅派遣一参将率一万将士援驰,那里总兵力已接近四万,暂时稳定局面。

    东北尚未接到敌情,那里机动兵力连同堡垒守军,合计有三万余人。正北前线各堡,加上大同城守军,约四万来人。兵力听起来不少,但防线长、前线屯兵多,用兵上便捉襟见肘。”

    张铎正为兵力不足而烦恼,想通过林凌启向皇上报告窘况,希望能得到援军。

    对于张铎的诉苦,林凌启也是爱莫能助,只能假装没听见,埋头看着地形图。

    忽然感到一阵迷惑,俺答汗前锋瓦鲁图所攻击的防线,地形皆为复杂,且离大同府距离偏远。如果瓦鲁图突破那里的防线,蒙古骑兵不可能一下子通过,给己方调整、反击提供时间。

    而正北离大同距离最近,且地势平坦,极利于骑兵大兵团迅速通过,不给己方准备的时间。

    为什么瓦鲁图舍近求远、舍易取难呢?

    他忍不住问:“安乡伯,蒙古前锋怎么不主攻我们中路,反而去进攻地形崎岖的西北呢?”

    张铎瞥他一眼,暗想,此人看来见识浅薄,对军事可谓是一窍不通。幸好他不过打探情况,若是来当监军,可以说是碍手碍脚,甚至导致战局不利。

    他冷冷的说:“林千户,西北地形虽然险要,但长城内侧有数片开阔地,利于大部队集合、休整。若俺答汗突破那里,先用小规模部队与我反击军队纠缠,等及大部队集合完毕,再与我军决战。

    到那时,我军想撤,地形限制行动;想战,极有可能全军覆灭。俺答汗这一招非常厉害,所以,必须驻扎重兵,随时提供援助,阻止俺答汗突破长城防线。

    还有,敌人以前入侵,一般选择进攻中路。经过几次失利,中路布防加强许多。这里是外长城上的关口绥虏口,长城内侧有绥虏堡、镇羌堡、四城堡作为绥虏口的支撑点,进可攻、退可守,构成大同的第一道防御线。

    往南约三十里,这里修筑一段东西走向的土长城,长度约五十里左右。在这段土长城后,镇川堡、宏赐堡、镇虏堡、镇河堡一字排开,是大同第二道防御线。

    有这两条防御线,加上大同城本身的防御能力,料想俺答汗不会再循旧路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