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23】道听途说

【023】道听途说

    关于为什么会传出这样的风声来,小丫鬟冬至近段日子里也在想。

    说是府上少爷一个比一个出息,或者说直白些,能打架;小姐一个比一个生得貌比花娇。

    还是,能打架。

    冬至也见过,原是说要送进魏宫宫廷的五小姐,说是和当年送进宫里的四小姐生得仿佛,也是十三岁。

    不过,那时没有人提二小姐,都是说要送五小姐进宫。接替病重的四小姐,做左昭仪娘娘。

    至少冬至进府也近三年,二小姐,还是头一次见。而二小姐回府之前,冬至也就听人提了一回。

    字字不离,含沙射影。

    唉,官宦人家的小姐,千金之躯,反倒多灾。

    一个诞下皇嗣,却病了,如夫人都带着五小姐进宫去看了,说是给四小姐看了;另一个……

    另一个原是要送进宫的。说是三年前,就差一点病死了,还请了西域来的胡僧医治。

    而这里的人也唤僧人为“菩萨”,贵族为“菩萨”,宫里的天子也是“菩萨”。

    庙里供奉的,自然还是“菩萨”,救苦救难的菩萨。小丫鬟冬至也是信佛的。

    现在的京都平城,也唤天子为“佛”。

    前代的魏天子曾下令修筑石窟,说是石像落成,当以拜天子的礼仪拜佛。

    因为天子就是佛,屹立在现世的佛。昙曜五窟雕刻的佛像就是历代的魏天子。

    那些石刻壁画,则是他身边的文臣武将,当然是拣紧要的来。听说,宫里的魏天子正在思索着。

    是要和南去的门阀士族一样,选出北地的名门望族来。

    一开始,也是随口一说。三五家吧。

    现在成了五望七姓。京都平城里的清贵人家也在说。

    说法不一。

    倾向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几家。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排名不分先后。

    但太师府所在的长乐冯氏,不在其中。或者说,他们是公卿之家,源自北地五胡十六国的王族。

    现在,算北魏的王臣吧。

    这里的官家做事就是这样,众所周知的,还说什么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魏天子拓跋宏也没有把自家算进去。

    小丫鬟冬至是新来的,和这里的家生子不同。她一直没闹明白这里面的道道,说得又玄乎,“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各有各的算法。

    也有人说得直接,“自三皇五帝,就没有算清楚过。若要真论起来,从一统六国的始皇帝起,都是天子家的。说是,就他算清楚了,所以天下都是皇帝的,从他开始。”

    另一人接话道,“所以,他自号,始皇帝。自诩功载史册,超越三皇五帝,皇帝,从他始。”

    原是戏谑之说,都惹来民间争议不断。

    他们风闻还沾沾自喜的,说是朝堂之上,日后便换一种来品评吧。

    听水阁里的小丫鬟们争来争去的,“远在辽西的家主,也就是辽西王听说了,都坐不住了,亲自来了京都一趟。”

    大概是家生子的缘故,见多识广的她们在水阁里绘声绘色的,说是辽西王一来就被其他诸侯王围住了。

    一见面,约莫就是那一句话,“你也听说了……说是五王七王。是要‘罢庶姓王公’了么。”

    京都平城的清贵人家一直就有风声,说是所有远亲不是太祖的子孙,以及异姓封王的人,都要降为公爵。公爵的降为侯爵,侯降为伯。

    是为“罢庶姓王公”。

    他们几年不曾来岁朝天子,一时也无处打听,唆使着辽西王往魏宫宫廷里递个信。

    也有人接着说,“还有的说,是魏天子身边的人不好,自己不学好也罢。”

    他们议论纷纷,说魏天子身边的人,尽拣些坊间奇谈怪论。《游侠列传》,扶危济困,知恩必报,言出必诺。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春秋战国乱世正是侠客们扬名立万,名传后世的大舞台。

    而诸侯贵族“宾客盈门,食者三千”,要想脱颖而出,获得机会也非易事。

    倘有机会,他们必然做得万众瞩目,轰动天下。

    遂有曹沫盟柯,返鲁侵地;专诸进炙,定吴篡位;刎颈申冤,操袖行事;暴秦夺魄,懦夫增气之事。

    侠客虽为布衣,却也有大智大勇,甚至以一己之力而力挽狂澜。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使秦,秦王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他要告诉秦王的意思,其实很简单。

    天子之怒可流血千里,而布衣之怒,可使天子溅血五步,天下缟素。

    他其实是个敢刺杀秦王的人……士之怒,王侯亦不过一命抵一命。

    这就是那个时代流传至今的侠客。

    布衣之侠,长缨在手,便敢只身上山下海,伏虎擒龙。西汉的冠军侯,勇冠三军,功彪史册,马夫出身都封了王侯……她们说,“大少爷回来都挨了说。”

    说是,侠以武犯禁。

    汉天子那时就下了禁令,不许他们在京都长安自由行走,还飞檐走壁。

    都说到了京都府尹头上……这些冬至不知道,她只对熟悉的人物有些好奇。

    譬如。

    西汉的冠军侯,是孝武皇帝时期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么。

    家庙里的史书明载,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西汉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作战勇猛,用兵灵活,善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霍去病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功载史册的冠军侯,传说中的勇冠三军,骄兵气焰晴朗如初升的太阳。

    一生无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