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11】上门提亲

【011】上门提亲

    虽然和魏天子定了亲,不过,在太师府四小姐冯清看来,日子和平日里,也并无不同。

    他们在草原上一直待到了五月中旬,才意犹未尽地回了城里的太师府。

    而在城门位置,还张贴着通告,也有几分出乎冯清的意料之外。丫鬟彩云瞧得真切。

    回来告诉她。

    “小姐,是说的魏天子和小姐定了亲。”

    丫鬟彩云很高兴,说她看了又看,还听人说,张贴出来有几日光景了。

    太师府里喜气洋洋。

    这份喜悦,一直维持到北魏延兴六年(公元476年)六月初六日,魏宫下诏中外戒严。

    十三日,太上皇驾崩。

    延兴六年(公元476年)六月二十日,征西大将军、安乐王长乐为太尉,尚书左仆射、南平公目辰为司徒,晋封为宜都王;南部尚书李沂为司空。

    也就是,顾命大臣。

    尊奉皇太后冯氏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

    秋七月十七日,魏宫追尊皇妣李贵人为思皇后,任用汝阴王天赐为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

    不过,朝廷上的事情,太师冯熙称病在家。四小姐冯清自然更加无从知道。

    只知道,她母亲博陵公主去了家庙里,茹素吃斋了一段日子。

    后来,才知道北魏的传统很多,子贵母死只是其一。

    确切地说,子贵母死制,源自烈武帝拓跋珪。而有的习俗,更加渊源流长。

    和很多游牧民族一样,夫死妻殉。鲜卑旧俗,王族中人死去,其妻妾也要随之入葬。

    生同衾,死同穴。

    她的三姐,左昭仪冯氏,和母亲博陵公主见了一面之后,选择了赐死。

    殉葬。

    冯清听到消息的时候,她的母亲博陵公主已经从家庙里,走了出来。

    拥她入怀。身边人劝道:“生同衾,死同穴。能和太上皇合葬,是左昭仪所愿,固所请也。”

    年纪尚小的冯清听不明白,只知道她三姐没了。

    病死了。他们说她病了有一段日子,病中,不肯服药。

    太上皇死了。不出三个月,左昭仪就病死了。

    太上皇谥曰献文皇帝,庙号显祖,葬于云中郡金陵。朝臣议定,陪葬显祖金陵。

    事实上,南北朝时期的丧葬礼仪,大体同前朝汉制。

    倡导薄葬、聚族而葬、潜埋虚葬、盂兰盆斋,认可夫妻“生同衾,死同穴”合葬在一起。

    妻子能与丈夫合葬,不仅是恩爱的象征,更是一个女子地位的象征。

    魏天子可能不止一个皇后,能埋入他陵墓的,皆是他生前所爱重的。

    也可能以大臣或者侍卫从葬。而死后埋在帝王陵墓一角或者附近,也是身后哀荣。

    左昭仪冯氏陪葬太上皇云中金陵,太师府亦有赏赐。

    冯太师被召进魏宫。

    太师府的老夫人姚氏魏母携如夫人常氏,又去了家庙,还召来了太师府四小姐冯清。

    一起在小佛堂里听妙莲真人讲经。老夫人说,“就讲上次的《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无上高洁。”

    又嘱咐冯清,“好孩子,都替我记下来吧。回头我还要供在菩萨跟前的。”

    冯清应了一声。于抄写经文的一刻,想的却是和她定了亲的拓跋宏。

    那是他的母亲吧。

    他才多大,没有了父亲,又没有了母亲。

    可事实上,他已经做了五年的天子。他们说,“太上皇出行,总带着他。不久前,还一起巡视阴山。”

    阴山,阴山山脉,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

    北魏兴光元年(公元454年)六月,文成帝出巡阴山。七月初五日,拓跋弘在阴山北部的行宫出生,生母贵人李氏(后追封为文成元皇后)。

    阴山,于太上皇拓跋弘有着特别的意义。延兴二年(公元472年)闰六月,魏天子拓跋宏来到阴山。

    这是他陪同太上皇拓跋弘出巡,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但在冯清眼里,他分明还是个笑起来稚气未脱的男孩子。

    妙莲真人有意说得慢一些。冯清抬头看一眼,也刻意将那一笔簪花小楷的字,写得大一些。

    老夫人的眼神,不好使。

    等到冯太师回府,也是径直来的家庙。

    老夫人等这才起身离开。

    冯太师亲送老夫人回佛堂。并不提,魏宫里诸事。

    直到十月里,魏宫晋封征西大将军、假东阳王拓跋丕爵位为正王,任雍州刺史,太师府里才传出一些消息。

    太师冯熙也是顾命大臣之一,历经三朝,两帝托孤。太上皇又想让国舅冯太师辅佐魏天子。

    十一月,魏宫任命太尉、安乐王长乐为定州刺史,京兆王子推为青州刺史,司空李欣为徐州刺史,并加开府仪同三司。

    朝臣进爵,或者外放。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母亲博陵公主提了一句,说是她父冯太师亦已进爵,仍是虚衔,也想外放做官。

    上书,洛州。

    次年春正月初一,魏宫改年号太和,即为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兴建太和、安昌两座宫殿。

    云中饥荒,开仓赈恤。

    夏四月,太师冯熙得魏宫回复,不日便要启程前往洛阳。

    洛阳,是洛州的治所,也是洛州刺史的官署所在。

    不过,启程之前,魏宫诏回了原本在魏天子跟前行走的冯始兴。而太皇太后冯氏又引冯家二子思政、宝业俱入禁中,申以教诫。

    和显祖时差不多,不同的是,冯家这次获召进宫的只有四小姐冯清,身边还有丫鬟彩云。

    且是魏宫女官,属中宫,就在太皇太后冯氏跟前当差。

    博陵公主的朝服也是有的,且更加富丽堂皇,不过瞧着自己女儿这一身小小的朝服。

    还是忍不住跟身边的大宫女明月说:“瞧着还是他大哥那一身,不过精致些。腰围收紧些,是不是还要刺绣?”

    冯清回头看镜中,梳的仍是如意双鬟。

    垂下的额发,遮住了大半眉眼。不过稍稍改进,双鬟上移,有了倾斜,像了田里的螺壳尖尖。

    说是如意双螺鬟,修饰得脸型更加饱满,莹白如月。

    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又听得母亲道:“再转过来些,说是宫里新出的样式,我瞧着还好,也没怎么改动呢。”

    博陵公主和她身边的宫女明月围着冯清,说着她新得的这一身朝服。而冯清几次暗示她们看看她新梳的头,视若无睹的。

    “明明改动都在头上嘛。”她忍不住了,自己揭开谜底,“也有的梳的是双花鬟,簪的珠花。不过,还是我这一身,说更好看的多。”

    “针线上,还得是太皇太后。”博陵公主笑说,“你父亲去魏宫辞行,正赶上魏天子和他的弟弟祥比射箭了,瞧着也像是新裁的一身。”

    冯清微怔着,她父亲要出京,去洛阳任上了。博陵公主又看她袖口,接着说,“果然不假,袖子这里改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