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14】周礼嫡长

【014】周礼嫡长

    太师冯熙启程前往洛阳前,也和即将进魏宫的三个儿子在小书房里说了一番话。

    尤其是长子冯始兴。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陪坐一旁,替父兄斟茶。听冯太师说了一江之隔的南朝刘宋朝廷。

    听她父亲冯熙和长子冯始兴说,“刘昶已经上书,想要领军南征,请战书已经到了天子御案。”

    也就是说,北魏朝廷也已经注意到了南朝刘宋的宫廷内乱。

    就像南北朝的拉锯战。

    公元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给杀了,北魏宫廷内乱。宋文帝刘义隆遂又发动第三次北伐。

    宋将鲁爽带人攻长社、虎牢关,可惜张永一直打不下碻磝。结果让北魏挖地道偷袭。

    悻悻然,南归。

    冯清听明白了,此时的北魏,是断然不会因为一个公主的心不甘情不愿,而改弦易辙。

    撤销与丹阳王府的这门婚事。

    这时候的丹阳王刘昶正是炙手可热时。冯太师正告他的儿子们,“此时,断不可招惹丹阳王府,被惦记记恨上。”

    小书房里的儿女皆称是。

    冯太师目光扫过,在含笑斟茶的四女冯清身上停了停,捋美须,点了点头。

    “为父年底回京复命。”

    太师冯熙在官场上虽然算不上八面玲珑,但也算得上是一个“面白腹黑”的人物,恪守礼仪又博爱随和,很少和别人结下梁子。

    可惜,他年长的三个儿子都是年少气盛时。书读了不少。

    尤其是被魏天子撵了出来的长子冯始兴,少时好读书。姚氏魏母教导长孙如当年教子,回头说是,“瞧着比他老子当年还强些的。”

    冯太师也百思不得其解。他哪里请过大儒,读过这么多书。

    来了公主府,就跟博陵公主以前的孩子是一样的。也怨不得公主说,始兴的祖母和母亲确实盯梢,盯得厉害。

    就担心一碗水端不平,委屈了他。公主要送她第二个女儿进宫待选,也叫她们打听到了。

    原也只是说说。可不知怎的,说是魏宫留了,成了贵人,来日兄弟就可以尚公主,有爵位,封将拜相。冯太师回想往事,也是一阵唏嘘。

    他母亲找了他,就说。

    “你儿子可不就像了你么。妹妹可以,亲姐姐就不成呢?你做老子的,都不帮他。”

    好说歹说的。

    先献文帝授官太子中庶子,让他去了魏天子拓跋宏身边,陪伴天子读书写字。

    却不知他,伴君如伴虎。

    回头,冯太师还得谢魏天子。

    谢罪。

    太师冯熙前往洛阳履职之后,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正式进魏宫,履职才人,陪伴魏天子六妹彭城公主进学。

    六公主已经晋封彭城公主,也就是说她,嫁人在即。而封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区),地处南朝,和辽西冯家可扯不上丝毫关系。

    她嫁的只可能是曾经镇守彭城的丹阳王刘昶的世子刘承绪。彭城公主已经知道。

    陪读的冯才人也知道了,绝口不提。她大哥冯始兴又回了魏天子跟前行走。

    文气儒雅的,被派去养马,御马。

    马,对于中国古代的国家来说有着巨大的政治军事意义,早在周朝就有专门的御马之人。

    “太仆”二字最早出现于《周礼·夏官·太仆》,是最早的为皇帝御马的专门官员。

    郑樵在《通志》中记载“周官有太仆下大夫,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如今太仆之职。”周代太仆在王的左右为王驾车。

    可见太仆是被王所信任,他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秦朝时设立三公九卿,太仆为九卿之一专门管理养马事务,这是国家首次提出由专人管理全国养马事务。

    到了汉朝,在养马制度方面基本上延续秦朝的方式。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上写道太仆与秦官掌管车马,下设两丞掌管地方车马。

    三国时期,曹魏承袭汉制。

    晋给予太仆青绶。

    南朝时期几乎不设立此官职。但北朝几乎就是秦汉时期的王城疆域,中原大地,骑兵突显。

    沿用秦汉旧制,很有可能。

    这里,参看隋唐。

    隋朝统一,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九卿失去的了实质的权利,但隋专设立太仆寺以管理车马畜牧之政。

    其所属官职有卿、少卿、博士等一百二十人,所辖机构中有令、丞、牧监。

    从唐朝起,太仆寺成为历朝历代重要的养马机构。

    太仆寺、驾部、尚乘局都是唐代重要的马政机构。太仆寺的主要职能有:

    全国马匹的饲养和繁殖;负责全国车辆马匹及其相关的制造;为皇帝出行驭马驾车;每年对马的祖先进行祭祀;整理相关账目便于以后的官员查验;时而会被皇帝派遣出使其他国家等。

    太仆寺下属的各牧监是唐朝最重要的养马场所。

    其生产的马匹主要是负责军队中的供应、邮政的传递、皇室的御马、官员车马的供应和皇室的祭祀、宴会享乐以及少数民族的互市贸易之用。

    政府还鼓励地方养马,给与养马人一定奖励和保护的政策。

    《新唐书》中记载到“王侯将相外戚牛驼羊马之牧布诸道,百倍于县官”,由此可见唐代官私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故而推断,北魏时的冯始兴,实是得到了一个御马“肥差”。

    头一份差事,也是实差,说是“小肥如侯”。

    只是不上台面。

    还被同僚起哄,要请吃“羊酒”。冯清休沐回家,撞个正着。

    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太师府里烤全羊。说是养马么,御马。

    其实都知道,肯定还会养着猪牛羊的。

    一看到她,她院子里的丫鬟石榴就乐开了花:“小姐,大少爷命人送了羊腿来,刚刚厨娘还在问了。”

    停了一停,又说,“我们也烤着来吃吧。”

    得了准信儿,守着四小姐院子的丫鬟石榴自吩咐人去了小厨房,且不提,又仔细说与自家小姐知道。

    “大少爷院子里,来了好些人了。”丫鬟石榴说,也不是送来了羊酒,而是大少爷前些日子都呆在家庙里。

    回了府里,也跟没有回来似的。

    她细细说与自家小姐知道,“……所以,院子里一热闹起来,阖府就都知道。都在说了。”

    何况,有院子的少爷小姐那里,大少爷都送去了羊酒。

    羊酒,羊和酒,古时用以馈赠、定亲和祭祀的物品,亦泛指赏赐的礼品。

    从羊羹、羊酪到“烹羊炮羔”,再到汉代赏赐大臣民众的“羊酒”,都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民俗风情。

    虽然,现在都知道了。

    她大哥冯始兴得了差事,又要说亲了,说的就是他长安舅姥爷家的表妹。

    亲事不得而知。但他长安的母舅和舅妈过来了,也就是如夫人常氏的哥哥嫂子,就住在太师府角门那一方临街的巷子里。

    那里原是住着太师冯熙的远亲。和其父辽西郡王冯朗在长安开府仿佛。

    上门攀附,认亲连宗的冯氏族人。同谱。

    自然,也不乏上门打秋风的。

    从来,热闹得很。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人说了,还是郡王府邸的时候,就来了。

    更早的时候,那时还是公主府,如夫人常氏的兄弟就过来了。府上上年纪的,如她乳母就说了。

    原是来投亲的。她乳母说,“那还是文成皇帝的时候,说是保太后常氏家的族亲,同谱。不曾想,保太后病了,不见外客。”

    在京都平城待了些日子,还是回长安了。她的丫鬟石榴接着这茬儿说,“小姐,来的不只是如夫人常氏的兄嫂,还有他们的一双儿女。说是要依附府上读书。”

    现在,都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