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20】小肥如侯

【020】小肥如侯

    虽然,丹阳王刘昶有刘宋的皇室血统,又是北魏的名臣武将,但他的世子刘承绪却是一个身体羸弱的男人。《魏书·刘昶传》载:刘承绪“少而尫疾”。

    少有尫疾,可解释为,脊骨弯曲,发育不良而导致的身体羸弱,形象不佳,疑似少年驼背。虽然平阳公主总说是坠马所致,并非天生的。

    但冯清从母亲博陵公主那里知道,魏宫是不知道的,至少赐婚的时候并不知道。而丹阳王刘昶还有个在北魏所生的儿子刘晖。

    身强体壮,相貌堂堂,一点毛病没有。

    丹阳王刘昶入魏前,还有个年长的儿子,现在也是北魏军中猛将。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她母亲的公主姐妹说,“平阳公主才非要替刘承绪娶个公主媳妇儿不可。”

    “这才是承家业的嫡长子。”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是第一次觉得她母亲博陵公主说的,和她父亲冯熙说的不一样了。

    她也问了。

    博陵公主出了一会儿神,似乎没有想到女儿会这么问,隔了一会儿才说,“不然,在做父亲的眼里,其实都是他的儿子。”

    “但作为继承家业的世子,还是要健康的那一个吧。支撑门楣。”博陵公主告诉女儿,“一旦男人拿定主意,就很难改变。可平阳公主爱子心切。”

    冯清依稀懂了,就像她母亲博陵公主为了她二哥冯思政承爵,也是要替他娶个公主媳妇儿的。

    “只是,如此一来,太师府的嫡长子……”不过,这个念头只是在太师府四小姐冯清的脑海里一晃而过。就像魏宫选驸马爷。

    原是说的她大哥冯始兴也是有资格的。

    她也没有多想。

    还是她大姐出嫁时候闹出来的风声,说是她大姐生父家的王,没了。

    原是跟她母亲博陵公主在闹了。父死子继。

    她的公主母亲很坚持。原来的夫家却以兄终弟及,想要传王爵给次子。

    是犯了错吧。连带自家王爵封地,也给了南朝过来尚了北魏公主的。魏宫只说是更合适。

    可把她的公主母亲气得在家里发了一大通的火。

    她大姐出嫁,也是顶着昌黎王长女的名头,圆了体面。太师府四小姐冯清那时还小,也记得。

    临出嫁,她大姐却住进太师府里来。有些匆忙,也是她父亲冯熙和母亲博陵公主一起送嫁。

    现在,她转而想的却是,“丹阳王府的世子,继承家业的,已经是刘承绪。”

    彭城公主下嫁,也成了定局。

    “母亲是魏宫公主,骗的又是魏宫公主。”冯清身边的丫鬟彩云出了魏宫,回了家,一时多嘴。

    见自家小姐看了过来,才恍然醒悟,嘻嘻一笑。

    转而同她开玩笑道,“小姐,替魏天子养马名声不显,却是羊酒不断。听说,还唤大少爷‘小肥如侯’了。若是将天子年长的儿女都养在跟前呢。”

    这是天子正妻的事情,有时,也可能是天子嫡母,乃至嫡祖母。故而,彩云话音一落,冯清也微微晃了神。

    魏宫一直说,天子信重,就会将承家业的儿女养在她跟前。

    人非草木。

    太皇太后冯氏一直居东宫的中宫,在太上皇殡天后,便也没有了迁宫的消息。只是,虽然东宫娘娘冯氏,也就是她三姐病死,陪葬太上皇金陵。

    太皇太后冯氏仍然是被唤作西宫娘娘。魏宫似乎正在等待着天子正妻而来的东宫娘娘,正位东宫的中宫。

    还有,魏天子的子嗣。

    “以后,交给你来管?”冯清顺口回了她一句,“实差,也是肥差了。”

    却不想,丫鬟彩云连连点头:“好啊好啊。”

    停了一停,又画蛇添足地补充一句,“送来中宫的皇子公主都满了两三岁,手臂跟莲藕似的,丰腴得让人想咬上一口。可不就是肥差么。越肥越好了……”

    时年,京师平城已经是以肥为美了。肥马,肥牛,肥羊,胖娃娃,四小姐冯清想到了,却也想不到这将是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审美观念。

    丰满,端庄而雍容,就像石窟庙宇里的石刻泥塑的佛像。

    态度、言语温和柔顺,而有起伏的底气与力量。

    魏宫为彭城公主和冯才人安排的是,太皇太后冯氏身边的女尚书刚刚整理好的魏宫《女诫》。

    仿汉朝班昭的《女诫》,阐明义理类教本,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

    班昭(公元约49年—约120年),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又号“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她爱好历史,完成班固未竟的《汉书》。

    汉和帝即位后,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她曾参与政事。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原就是陪公主读书的冯清冯才人,心无旁骛,态度端正,学得便出人意料的好。

    比正主彭城公主要好。先生虽不曾明言,但课后留给彭城公主的功课,明显增加了。

    比陪读的冯才人要多。授课时,询问彭城公主的时候,也更多。

    这一日,彭城公主到底忍不住了,先生才走,便将手中的笔甩到砚台上。

    墨汁飞溅到了冯清的袖口,也脏了她自己的字。她看了看,忍不住低低骂了声,又道:“冯才人,你离得近了。”

    说着,将那一页字拿起来,揉成一团。

    扔在地上。

    冯清便也起来,略略欠身,一言不发。

    “你哑巴了?”彭城公主看着她袖口的墨水,黑漆漆,挺醒目的。

    “学子服脏了。”她好心提醒太师府四小姐冯清。

    冯清遂看了一眼,伸手将袖口折了折,回道:“公主说的是。”

    “我说你,你。”彭城公主想了想,改口道,“你明天不用来了。”

    冯才人略微睁着眼,不解地看着她。听她接着说,“你学子服脏了,离得又近。那墨汁是有味道的。”

    彭城公主看向身边宫女,“这样的你,已经不能留在我身边伴读。我说,你明天不用来了。”

    说着,不等她分辩,彭城公主便要身边宫女收拾好东西,先走了。

    等她的宫女也走了,冯清身边的丫鬟彩云才敢出声抱怨:“怎么能这样,欺负人了。”

    冯清和丫鬟彩云回了魏宫中宫,一角偏殿。

    彭城公主与冯清比邻而居,已经在魏宫中宫做了四个月的同院室友。

    一个屋檐下,一个住院子东面一侧的房子,一个住院子西面一侧的房子。

    而小厨房设在了小院东房居中的位置。近水楼台的彭城公主,就要了。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是从宫外进来的,进来后,就只有西面一侧的房子了。又因为魏宫近来汉化,已经到了制度化和文字化的阶段。

    是要形成规章制度留下文字供后人照着办的,也不免影响学里。

    简单来说,就是求学的学子不论身份地位,学习期间一律穿规定的服饰。

    宫里裁剪衣服的尚衣局,在这之前,已经改进了朝服。还有女官的朝服。

    都已经制好。而穿着一式学子服的魏宫学生,年纪多也相仿,很容易便混淆了。

    于是,住在中宫小院东面一侧房里的彭城公主,就成了中宫宦官宫女口里的东房小姐。

    住在西面一侧房里的太师府四小姐,自然就是西房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