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46】以周礼废帝

【046】以周礼废帝

    这等事情,太师冯熙原也不知道的,还是从出手杀了南朝齐的使臣的侍从身份,看出端倪。

    天子的侍中。冯太师家里儿子就有两个,世子冯思政和太师府三少爷冯宝业。

    和天子年纪相仿,其实,个头啥的也差不多。外出时候,穿得光鲜,不是亲近的人,是分不出谁是魏天子拓跋宏的。

    必要的时候,就是这样。天子授意。冯太师就在了,也没闹明白,谁干的。

    吓到了。附近的人,都说不清楚。

    问了几次,说法还不一样了。太师冯熙是第一次亲自过问,正自纳闷,负责的人倒是司空见惯。

    “等上头,给个说法吧。”是这么说的。

    大概是看冯太师的脸色,又有人补充一句:“还得跟南朝说一声,死的可是齐帝萧道成才派来的使臣。”

    是后军参军车僧朗吧。这时候,没有文臣武将之分,看官阶。

    或者说,天子跟前的,就是文武全才。

    冯太师便也意识到,他着相了,遂也跟着换了话题。

    就问,这解奉君什么身份。那人也回过神来,这个倒是调查得一清二楚。

    就跟这一刻的礼部尚书拓跋氏,拿了幕僚新鲜出炉的两国换俘章程,跟太师冯熙说着了。

    话说,齐太祖建元三年秋七月,齐高帝萧道成让后军参军车僧朗出使北魏。

    甲子(初六),车僧朗来到北魏首都平城。孝文帝接见并问道:“齐主辅佐宋朝的时间很短,为什么能够突然登上帝位呢?(齐辅宋日浅,何故遽登大位?)”

    车僧朗回答说:“虞舜、夏禹登位称帝,是自身登上天子高位。魏氏、晋氏辅佐前朝,将帝位留给子孙后代。这是由不同的时势决定的。(虞、夏登庸,身陟元后,魏、晋匡辅,贻厥子孙,时宜各异耳。)”

    刘宋升明年间,宋顺帝派遣使者殷灵诞、苟昭先出使北魏。

    得知南齐高帝接受宋朝禅让后,殷灵诞便对北魏的典客官说:“宋、魏通问修好,一方的忧患就是另一方的忧患。现在宋朝灭亡了,魏朝却不肯相救,两国和睦相亲还有什么用处!(宋、魏通好,忧患是同。宋今灭亡,魏不相救,何用和亲!)”

    后来,投降北魏并受到征用的刘宋宗室刘昶率军南侵南齐时,殷灵诞请求担任刘昶的司马,刘昶没有答应。

    九月庚午(十三日),北魏在平城南郊检阅兵马,并大宴群臣。

    北魏将车僧朗的座次安置在殷灵诞的下首,车僧朗不肯入席,他说:“过去殷灵诞是宋朝的使者,现在却成了齐国的百姓。我请求魏国皇帝按照礼节对待我。(灵诞昔为宋使,今为齐民。乞魏主以礼见处。)”于是殷灵诞和他各不相让,相互辱骂。

    刘昶收买了刘宋朝的降将解奉君,让他在宴会上刺死了车僧朗。

    北魏朝廷抓捕了解奉君,将他处死,并隆重地为车僧朗送葬,还将殷灵诞等人放还南朝。

    后来,苟昭先将殷灵诞曾说过的话全部向齐武帝萧道成报告,殷灵诞因此获罪,在牢狱中死去。

    也就是说,昔为宋使,今为齐使。南齐新上任的皇帝萧道成见了宋顺帝派过去的使臣,殷灵诞和苟昭先,然后根据廷议,处罚犯了错的殷灵诞。

    是这样的南齐代宋。

    而一剑光寒。背过身,一直用皇叔刘昶身份遮掩的宋前废帝刘子业被认了出来:

    御驾亲征,也是真的。或者说,连着镇守的彭城,一起失落。

    冯太师惊觉魏天子拓跋宏好像也并不知道,是这样的,而才上任的礼部尚书拓跋氏遂又拉了太师冯熙,“喝酒,喝酒。”

    这样的少年天子御驾亲征,身边有皇叔跟着,才正常。

    只是,刘子业已经死了,活下来的刘义隆九子刘昶也回不去了。而南朝的齐,波澜不惊地取代了宋:

    是有说,萧道成捡了个便宜。

    太师冯熙遂也想起一些久远的往事,时过境迁,都不在了。才惊觉,值得珍惜。而他离开的时候,辽西冯氏已经不想也不能再争这天下:

    就像很多年后,他去了定州做州官,孩童唱着歌谣,是说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前有子逆父,后有兄弃弟。燕山出好马,快走踏清秋”。

    三国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跟前还有诸葛氏,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大伯三叔却目送年少轻狂的他走远。

    一言不发。

    而南朝司马身后那么多士族大家,有战神皇帝刘裕,杀伐太盛,又出了一个出身兰陵萧氏的萧道成:

    贵族出身,各方都挑不出他的毛病。不出彩也没有大错,上启曹魏曹操,乱世枭雄,还有汉室,好像怎么都破不开的素衣士族身后的厚重底蕴。

    这一刻微醺的太师冯熙也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嫉妒,回府跟儿女廷议时,便也多说了几句。

    然后,看他们说话,心里微叹:

    比不了。

    这一刻的太师冯熙不知道,也看不到,他冯家日后也要出一个废后。

    一个幽皇后。

    堪比周幽王的褒姒,史上留名。

    秋七月,各州郡出五万人修灵丘路。也就是北魏属意恒州灵丘郡,但南朝来的齐使臣据理力争,是要更靠近两国边地。

    八月初一为朔日,分派大使巡行天下遭受水灾的地区,免去租赋。贫困而难以维持的,赐给粮食布帛。十八日,废除对山林和沼泽的禁令。

    九月初十,封氐人杨后起为武都王。

    当年,地豆干、吐谷浑等国都派使者朝贡。而年底也有了风声,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说了,明年进宫。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

    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

    从常理来说,不可能。天子至少得是个天子模样。

    周朝的天子,当时的顶层贵族。那么,这里明说的有,周朝王城被犬戎攻破,然后,周幽王和太子等都被抓走了。

    当时,太子是周幽王幼子。

    然后,周幽王和太子等被犬戎杀了,立长子。

    这里的太子可以是幼子,是出了问题,稳定人心遂立长子。是根据实际情况定的。

    这里实没有褒姒的事,而她的身份可能是抚养太子的皇后。

    废周幽王的罪名是烽火戏诸侯,真相却是,天子落入敌手。

    还有,太子和皇后,都死了。没死,继承权也做废。

    甚至,断代。

    废天子,必然废太子,也就废皇后。褒姒,至少原本是诸侯女而来的皇后。

    这里推断,刘宋天子御驾亲征,被围困。

    一开始是想,改立其弟刘子勋做天子?

    稳定军心,继续北伐。但做不到。这是作为南朝王族的这一支。他们刘家主征伐。

    也是因此登顶。但刘裕到刘义隆,这么多年征战。

    再到刘子业。

    倾城一战,从结果看,也是孤注一掷。

    最后,皇叔刘彧出面,也就是孝武帝刘骏这一支的继承权,全部作废。

    从宋文帝刘义隆的子孙再来,这里必然出了变故:

    也就是立年长的。而刘家征战至此,到底没有能够一统南北朝。

    所以,换了另一支的兰陵萧氏,因为萧家子萧道成是个不出彩也没大毛病的稳定性强的全能型人才。

    如果他做十年皇帝,百姓眼里,黄金就跟土一样。说明是要休养生息,他也能打仗的。

    只是都不够出彩。曾经大败,但他能够全身而退,败肯定会冷落。也就是萧道成一生,实是起起落落的,也就铸就他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特质:

    原就是贵族出身。雍容也能容。

    以此反推,刘子业以及刘家主战的才想要一场胜利,证明他们。也就是,这个天子必须亲征:

    少年天子,带着刘宋主战的最后的希望。那时,萧道成就起来了。所以,刘家得再出一个战神皇帝:

    离前线近了。按说,他不会领兵出征,连驻守的城池一起失落是最大可能。还有突围,前提也是围城,而这个城是刘昶镇守。

    就成了烽火戏诸侯。

    当然,双方沟通可能不畅,后世有皇帝回去了。这里的话,也许换俘会提到:

    也就是,其他人可以走。首先,北魏想做得好看,负责的冯熙是个玲珑人,而刘昶不惜暴露自己希望更多人可以回到故乡。

    是可以谈的。南朝就没有被俘虏的北魏贵族?

    因为引起关注,遂成后世换俘还有优待俘虏的缘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