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开局夺舍了崇祯皇帝! » 第十一章:文官势力,更确切地说,是世家吧?

第十一章:文官势力,更确切地说,是世家吧?

    大理寺卿寇静府邸。

    门外乌泱泱的一群锦衣卫,为首的洪承畴毫不犹豫地踹开了大理寺卿的府门。

    这动静着实让府里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你们干什么的?受何人指使?!”

    “不要命了吗?”

    “也不看看这里是谁的府邸,哪容得了你们在此处撒野!”

    “知不知道这是哪里?”

    洪承畴呲笑,死到临头还这么盛气凌人!

    “识相的乖乖跪下,否则,妨碍公务者,杀无赦!”

    洪承畴已经是有天子剑的人并且奉了皇帝的命令,自然不会怕这大理寺卿。

    一开始,这群人还因为锦衣卫的忽然闯入而怒火中烧。

    但随着一声鞭响冲破天际!

    只见寇静本人左胳膊上多了一条长长的血痕,整个人瞬间跪在了地上。

    此情此景让众人心惊胆颤抖。

    被鞭子抽着跪在地上的大理寺卿,惊慌失措的抬头看着洪承畴手上的天子剑,心中暗道完了,便再也支撑不住,头晕目眩地瘫软在地!

    混乱吵杂中,府中的妻妾,家眷,奴才,侍女全部被押带出来,一些想要反抗的人看见跪在地上的寇静之后都乖乖闭上了嘴巴。

    寇府门客众多,家眷也多,暂且不追究那些已经逃跑的,没逃成的都有上百号人。

    “全部扣押至刑部待发落,违抗者,杀无赦!”

    “下一家!”

    “是!”

    起风了……大理寺卿,曾经风光无限的院落,就此陨落!

    洪承畴肩负着朱由检给他斩杀贪官污吏的责任。

    这阵子也有得他忙了。

    近半月来,锦衣卫清扫了皇城之下的众多贪官门户。

    每个门户搜出来的银两都是惊人数字,收上来的土地和奴隶更是数不胜数。

    ……

    太和殿。

    洪承畴招呼手下又扛上来几个大箱子。

    这半月以来每次进宫禀报他都是如此。

    朱由检看着底下那几个箱子,便将手中的奏折放下。

    “今儿这又是哪家?”

    这贪官揪得多了,他居然都觉得养成了习惯,但今日这箱子却尤其多。

    “回禀陛下,这是兵部右侍郎朱大典的家底。”

    朱大典?这个名字,崇祯倒是耳熟得很。

    他曾在野史上了解到此人为官很贪,没想到还真是,今儿被洪承畴给揪出来了。

    但是除此之外,根据正史记载,这朱大典生平还是立了很多功。

    不管是在抵御“红毛番”一战还是明末的孔有德之乱中,此人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朱由检思虑片刻,缓缓出声道:“现如今这人在何处?”

    “回禀陛下,此人于锦衣卫狱中,准备明日……”

    “先不急着处置。”

    朱由检坐正身躯,脸上神情变得严肃,打断了洪承畴的话。

    洪承畴有些疑惑,问道:“为何?那陛下的意思是?”

    毕竟这半月来这些个贪官污吏都是由他来处理的,陛下也都默许,从未提过异议!为何唯独到这朱大典?

    “此人还有用,先暂且留着,至于家底……”

    毕竟,想让马儿跑快些,就得让马儿有点草吃。

    “家底七成充公,余下三成用于发配府中半数奴隶,府中家眷年轻的入宫为婢,年老的尚可放在家中养着。”

    虽然心中存有疑惑,但是陛下的决定他定当无条件忠诚!

    “陛下仁慈,乃兵部左侍郎之幸!”

    这下场,朱大典便是捡回来一条狗命了。

    “这半月以来,共清缴了几户,缴得多少银两?”

    “回禀陛下,半月来共清缴皇城中官员七十三户,发配人员一千二百八十余人。收回土地约有万顷,入国库银两高达九千五百万余两。”

    这么多银两充入国库,别说是军饷所需了。就算是古今中外细数下来,这国库真的都算是充盈的了。

    朱由检心中畅快非常!

    “此事办得不错,朕给你放个假,好好休息!”

    朱由检走到洪承畴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很是欣慰!

    洪承畴心存感激,陛下这般体恤,他何德何能!

    他甘愿为陛下万死不辞!

    随后弯下身,恭敬地说道:“谢陛下,臣不用休息,朝中贪官污吏还需要臣去清理。”

    虽然这段时间以来他身体疲惫,但是心中的浩然之气使他神清气爽。

    不过这段日子的忙碌确实都是真真切切发生,人终究只是血肉之躯。这洪承畴眼底乌黑,眼看着整个人都疲惫憔悴了不少。

    洪承畴坚决不休,朱由检知道他是个倔蹄子,便由着他去了。

    “也罢,大明有爱卿如此,实乃大幸。待事情结束了,朕定给你封官加爵,想要何等上赏赐,尽管提!”

    “谢陛下隆恩!”

    “好!除了这些贪官污吏,还有查到别的吗?”

    只见洪承畴点了点头,拿出锦衣里还藏着的两份文书。

    朱由检接过,难得打趣道:“倒是让朕看看,你这位大忙人在抄家灭族之余,都干了些什么。”

    “都是臣该查之人,都是臣应做之事。”

    洪承畴见此,便也眉开眼笑。

    “这两份文书,一份是文官势力,一份是武将势力,皆为犯罪官员名录,请陛下查阅!”

    “文官势力,更确切地说,是世家吧?”

    朱由检边说着边翻动了一下其中的文官名录。

    大多是以文家、刘家家族的文官,越看他越头疼:“这些贼人,仗着祖上庇佑,倒是真会给朕找麻烦!”

    世家。

    起源估计得追溯到大禹时期。

    当年禹皇的部落最为强大,而后就生出了建立王朝的意思。

    成事者必将有他人相助,禹皇当年就是召集了各大部落的首领,然后在一个地方商议关于部落合并的事宜。

    毕竟是个强悍的人,谁都怕他。

    怀着敬畏之心,众多部落的首领纷纷到来。

    在宴席中,禹皇也说得很明白,加上威逼利诱之下没有人敢不听话。

    也有胆子大敢反抗的,但却直接被斩杀了。

    为了小命和部落,这些个部落的首领们纷纷表示同意。

    可以说这个禹皇是最早玩杯酒释兵权这种把戏的人了,那宋朝赵氏玩的都算是他剩下的。

    不过,话说回来,问题也就此而诞生。

    那些更小的部落首领该如何是好?!

    杀了自然是不行。

    毕竟这样容易让人心寒,有损禹皇的名声。

    给权利也不太妥当。

    不然万一有个狼子野心之人或者在这过程中逐渐生出了狼子野心,说不定他这禹皇之位就不保了。

    于是,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给那些部落的首领们足够多的荣誉。

    就此,氏族这个宏观的概念就大致形成了。

    这也是古代封建文化中血统、血脉、一脉相承最原始的起源。

    只不过,遗憾的是……这世家传承数千年,早就已经迷失了最开始的定位。

    他们逐渐失掉了为臣为民的初衷,也不再是附庸于皇权的存在。

    这些年来,夏朝亡,世家在,商朝亡,世家也还是在,秦朝亡,世家更加稳固地存在!

    直到现在,眼看着他大明都快要亡了,这世家依旧稳若磐石一般的屹立不倒!

    这也难怪那些文人世家们可以有如此傲气,胆敢藐视朝廷,藐视权威!

    对于这些世家来说,换了个王朝,只不过就是换个地方当官而已。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时代更迭,历史却实如此演变!

    如今这些世家势力遍布整个朝野,甚至有七八成都是世家,他们已经是这朝堂之上如根基一般的存在。

    如果这些人要反,那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如今,这些世家们,他必须得亲自下手了!